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哥窟导游词

吴哥窟导游词

六、柬埔寨(cambodia)【示范导游词】1、柬埔寨概况柬埔寨王国(kingdom of cambodia)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南部,北界老挝,西北部与泰国为邻,东和东南部与越南接壤,西南濒泰国湾。

面积为18103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460千米。

中部和南部是平原,东部、北部和西部被山地、高原环绕,大部分地区被森林覆盖。

豆蔻山脉东段的奥拉山海拔1813米,为境内最高峰。

湄公河在境内长约500千米,流贯东部。

沿海多岛屿,主要有戈公岛、隆岛等。

柬埔寨人口1143万(1998年)。

其中农村人口占84.3%,城市人口为15.7%。

有20多个民族,其中高棉族占人口的80%,还有占族、普农族、老族、泰族和斯丁族等少数民族。

高棉语为通用语言,与英语、法语均为官方语言。

国教为佛教,全国8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占族多信奉伊斯兰教,少数城市居民信奉天主教。

全国分为20个省和4个直辖市。

首都金边(phnom penh),人口约110万(1998年),是柬埔寨最大的城市,位于四臂湾的西侧。

城市建在平原上,东部是老城,名胜古迹都集中在这里。

西部是新城区,有宽阔的林荫大道和繁花似锦的公园,还有许多现代化建筑。

柬埔寨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

年平均气温29—30℃,年平均降雨量2000毫米,5—10月为雨季,降水占全年80%以上,天气湿热;11—次年4月为旱季(又称干季或凉季)。

受地形和季风影响,各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象山南端年平均可达5400毫米,金边以东约1000毫米。

自然资源方面,矿藏主要有金、磷酸盐、宝石和石油,还有少量铁、煤。

林业、渔业、果木资源丰富。

盛产贵重的柚木、铁木、紫檀、黑檀、白卯等热带林木,并有多种竹类。

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部山区。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天然淡水渔场,素有“鱼湖”之称。

西南沿海也是重要渔场,多产鱼虾。

在柬埔寨,农业是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

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5%,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豆类、薯类等。

水稻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80%。

湄公河、洞里萨河、巴萨河沿岸为主要产稻区。

经济作物有橡胶、胡椒、棕榈糖、烟草、麻类、棉花等。

2、旅游资源近代的柬埔寨在世人眼里是一个动荡不安、战事连连的灾难国度,常常令旅游爱好者裹足不前。

然而,硝烟和战火也难以掩盖它曾经拥有的风光历史和辉煌文明。

作为世界七大奇迹的吴哥,是一个记载千年信仰的胜地,永远吸引着天涯朝圣者接踵而来。

柬政府大力推行“开放天空”政策,支持、鼓励外国航空公司直飞吴哥游览区,迄今除柬航外,曼谷航空公司和越航也开始飞吴哥;简化入境手续,提供办理落地签证的服务等。

柬与泰国、老挝、缅甸签署《旅游合作实施计划》,近一步加强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

主要旅游点有世界闻名的吴哥古迹、金边和西哈努克港等:●吴哥寺吴哥寺又称吴哥窟或小吴哥,为12世纪上半业柬王苏利耶拔摩二世时期的建筑。

吴哥寺宏伟壮观,精巧细致,无论是建筑技巧还是艺术造诣都达到极高的水平,因而成为世界奇观。

吴哥寺的主体建筑在石砌台基上,台基分为三层,每一层的四周都有石砌回廊围绕。

回廊上饰以浮雕,题材大多取自印度史诗《罗摩衍婆罗多》和《摩诃婆罗多》中的神话故事,也有反映当时现实生活及高棉人民同占族入侵者战斗情景的画面。

台基上筑有五座尖塔(柬国旗以该寺正面图为造型)。

这些宝塔象征着神话中印度教和佛教神话中的宇宙中心和诸神之家。

这些宝塔在国王死后便成为其陵墓,吴哥寺便是苏利耶拔摩二世的陵墓。

柬埔寨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吴哥寺时熟练地运用建筑学的一些基本原理,采用透视和对称的法则,使人们一眼就能看到该建筑物的全貌。

此外,吴哥寺全部用每块重达8吨的石块砌成,却没有使用灰浆或其它黏合剂。

工匠们仅仅靠石块的重量和形状的吻合将它们叠合起来。

●吴哥城(angkor wat)吴哥城是吴哥王朝的首都,始建于9世纪,多次毁于战火,后几经重建。

现存的是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柬王摄耶拔摩七世所建。

吴哥城呈正方形,全城共有5道城门,4道通向城中心的巴戎寺;还有一道通向皇宫的“胜利门”,城门上面是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

5座城门外各有一座横跨护城河的大桥,桥的两旁置有石雕神像,每边27尊。

神像高2.5米,成跪坐状。

城内主要建筑物为巴戎寺,其核心部分是一组由16座相连宝塔构成的建筑群,每座塔上满布雕刻。

除中央塔外,在两层台基的四周还排列着几十座形体相同的石塔,每座塔各有一座四面佛,他面带微笑,凝视远方,脸形酷似柬王摄耶拔摩七世的容貌。

围绕着台基上的建筑有两个同心的方形回廊,回廊上雕刻着大量浮雕,主要以神话故事、当时重大的现实斗争和日常生活为题材。

王宫也称四臂湾大王宫,因位于上湄公河、洞里萨河、下湄公河与巴萨河的交汇处而得名,是诺罗敦国王于1866—1870年建造的。

王宫为长方形,长435米,宽402米,外有城墙。

王宫的建筑具有高棉传统建筑风格和宗教色彩,宫殿均有尖塔,代表繁荣;殿身涂以黄、白两色,黄色代表佛教,白色代表婆罗门教。

王宫最初为木结构,后改建为水泥结构,但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入口左边围墙里是著名的银阁(silver pagoda),这是一座由5000片银瓦覆顶的佛庙建筑,每片银瓦重1公斤;里面的地板也是纯银制,因而称为银阁。

这是由国王诺尔丹(king nordom)于1892年所建,后来在1962年重建。

寺内的宝物包括一尊镶有9584颗钻石的金佛,重90公斤,其中最重的一颗钻石有25克拉。

在银阁的右前方有一座小塔,里面的平台上是从印度运来的佛陀脚印。

银阁后方小山丘上的佛塔里,供奉着一尊白玉佛。

塔普伦寺庙(taprohm):建于1186年,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600米,围墙内有三重回廊,由于此庙一直未被重视和研究,庭院里不仅堆满醊落的巨石,而且被各种值物所占据,其至有许多巨大的树木盘结在围墙的庙门上,反而成为此庙奇特的景观。

●独立纪念碑位于诺罗敦大道和西哈努克大道交叉处,为纪念1953年11月9日柬摆脱法国殖民统治,获得完全独立而建。

1958年3月落成,高37米,共7层,上有蛇神(柬文化象征)100条。

每年独立节时,柬国王或国王代表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庆典。

来访的外国元首也多到这里献花圈。

●钟形塔(wat phnom)位于金边内唯一的高地塔仔山上。

钟形塔的由来有一则传说:在500年前,有一位叫“边”(phnon)的老太太在皇宫前的洞里萨河洗衣服时,无意间发现一块木头,剖开后发现里面有四尊金佛,因而在塔仔山上建塔供奉这四尊金佛,金边之名乃因此而来。

●滨江公园位于皇宫前方的洞里萨河畔。

这里是湄公河和洞里萨河的交汇处,著名的柬日大桥(又称断憍或洞里萨桥)在不远处横跨洞里萨河。

洞里萨河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自然景象,那就是它的水流方向每隔半年会改变一次。

每年5—10月的雨季期间,由于湄公河位暴涨,河水会由洞里萨河向北逆流至洞里萨湖,而在11—次年3月的干季时,洞里萨湖的水又顺着洞里萨河南流注入湄公河。

洞里萨湖成为湄公河最佳的蓄水库,雨季和干季期间的面积竟相差10倍之多。

篇二:大皇宫导游词一、大王宫大王宫,包括一所建在王宫里作为国王举行宗教仪式的佛寺——玉佛寺,都在1782年开始建造,总面积约218,000平方米,环绕着整座大皇宫的宫墙,长约1,900米。

曼谷節基皇朝第一世于1782年登基后,认为郑皇当年在湄南河西岸吞武里地区建造的皇宫并不理想,就决定将国都迁至湄南河东岸(即今曼谷),并按照大城皇宫蓝图,建造新皇宫。

其中的“兜率殿”和“摩天宫殿群”列为大皇宫早起建造的宫殿。

云宫“云宫”也称“云天宫殿”,是曼谷節基皇朝第五世皇朱拉隆功陛下于1900年在律宝行宫区内首建的宫院。

在云宫后边,有一座第五世皇在1904年令谕建造的“阿碧悉宫”。

现在是一个传统工艺展览馆。

二、玉佛寺玉佛寺建在大皇宫北边的位置上,佛寺的四周有走廊环绕。

泰国人民最崇敬的玉佛,就供奉在佛寺的大雄宝殿中的一座金色的高座上。

玉佛膝部宽48.3公分,高66公分。

玉佛依照泰国一年三季的时间,更换锦衣,更换锦衣的仪式,由国王亲自主持。

玉佛由整块翡翠雕琢而成,1464年间,首先在清莱府的一座佛塔中被发现。

当时玉佛身上被涂上一层石灰,大家都以为是一尊泥塑佛像。

后来,因为佛鼻尖上的石灰剥落,才发现里头是一尊世所罕见的玉佛。

当清迈城主知道发现玉佛的事后,随即下令迎请玉佛至清迈供奉。

但是运送玉佛的大象走到往清迈和南奔城的岔路时,突然不听指挥,转向往南奔城的道路前进。

清迈城主于是将玉佛供奉在南奔城的一所佛寺中,共计三十多年。

后来另一位清迈城主再从南奔城请玉佛至清迈供奉。

到了猜亚雀陀王出任清迈城主时,鑾(luan)巴邦城(今老挝境内)发生王位之争,猜亚雀陀王带兵前往平安,并于1552年迎请玉佛至鑾巴邦供奉,后来又迎至万象供奉。

玉佛供奉在老挝共计二百二十六年。

1778年郑皇时代,当时节基皇朝第一世皇出任大将军之职,领军北上,征服万象,逐迎玉佛至今黎明寺中供奉。

待第一世皇在曼谷建立新都后,1784年才迎请玉佛至今之玉佛寺供奉。

玉佛座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尊第三世皇为第一世和第二世铸造的“帝皇服佛像”。

佛像以青铜铸造,外加黄金装饰,每尊佛像所用的黄金重量为三十八斤,皆列为本皇朝重要的佛像。

供奉玉佛的大雄宝殿,殿顶有三层重檐,上有龙首、龙鳞、凤尾等构件装饰。

外层殿壁都装饰有彩色的玻璃。

大雄宝殿里有许多壁画,在玉佛前边的壁画内容,称“魔罗扰乱图”,后边的称“三界图”,左右两边是有关佛陀应化事迹以及国王陆路、水路出巡图等。

三,大平台玉佛寺里有个大平台,大平台上有一座第四世时代建造的圆形金塔,称“乐大拿舍利塔”,塔内有一座供奉佛陀舍利的小塔。

大平台中间一座第一世皇时代建的藏经楼,里头有一部用金片制成的藏经。

在经楼的北边是一组第四世皇令諭依照柬埔寨的“吴哥窟”造成的“吴哥窟模型”。

大平台前方是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豪华宫殿,称“碧隆天神殿”,高40米,殿顶有四层重檐,上边有一座塔,塔上有九叉塔尖,塔尖上还有一个皇冠。

在“碧隆天神殿”前边的两个角落上,各有一座第一世皇为了纪念父皇母后所建的金塔,称“双金塔“。

四、其他建筑在大平台以北的地方,也就是吴哥窟模型的下边有一座“尖顶佛殿“。

因佛殿顶端的造型就像一个尖顶皇冠而得名。

里头供奉着许多珍贵的佛像。

在尖顶佛殿的对面是一座”皇家法藏殿“,从前是研究佛经的地方,现在是一个佛经陈列室。

在尖顶佛殿的后边还有一座第一世皇时代建造的”金刚佛殿“。

在皇家法藏殿的西边有两座小佛阁。

先朝藏佛阁在北边,里头有大城皇朝的古佛。

本朝藏佛阁在南边,里头有本朝的珍贵佛像。

五、走廊环绕着整座玉佛寺的走廊,里头共有178幅壁画,都是第一世皇时代的作品。

第一幅是在“尖顶佛殿“签名开始。

壁画的内容是在描写一个”罗摩王故事“,这是一个根据印度文学作品”罗摩衍纳“改写的神话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