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龙源期刊网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作者:孟庆云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9年第06期
想长寿,生活习惯最重要《黄帝内经》把养生放在最重要的篇章,衡量养生效果,首先要看寿命。

人生七十古来稀,而古代要求更高。

《黄帝内经》说的高寿应是1 20岁,按照《左传》
来说,上寿是1 20岁,中寿是1 00岁,下寿是80岁,人们长寿的最低标准是80岁。

按照五运六气的理论,人应该活1 20岁。

在寿命长短的决定性因素中,生命遗传占15%;气候因素占7%:医疗条件好坏决定了8%:经济条件占10%;另外60%取决于生活习惯。

所以说,想长寿,最好、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抓好这60%。

所以,各国的养生家也都在研究怎样管理好这60%,中医养生基本上也是着手在这60%。

例如抽烟、喝酒都是伤害健康的,过饱、过饥都不好,应该保证白天晚上睡眠有规律,心态好等等。

儒家养生讲究慈、节、和、顺、合
中国有很多养生学派,儒家、道家、佛家,这三大派各有各的养生理论,也有很多共性。

儒家讲究五个字:慈、节、和、顺、合。

慈:指多做善事,心态平衡。

节:指生活要有规律。

不能白天干晚上的事儿,晚上干白天的事儿。

另外,还有节欲的意思,指性生活要有节制。

和:指要合群,要和大众一致起来,要平和。

顺:指要顺应自然的规律。

现代人夏天热到北方去避暑,冬天冷去海南避寒,这种生活方式是中医不主张的。

中医认为,接受本地的气候,有益身体的适应力。

合:指天人合一。

人要与天的节奏一样,甚至吃的东西也要和天地间的物产一样。

尽量少吃反季节蔬果。

因为反季节蔬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点颠倒阴阳,比如冬天吃西瓜,会对阳气有损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