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RD分析方法

XRD分析方法


晶面组
2dhklsinθ=λ
光程差 BD+BF=2dhklsin θ =nλ; 只有当d、 θ和 λ满足布拉格方程式时才能发生衍射。
d:面间距; θ:入射线(反射线)与 晶面的夹角; λ:入射光的波长,Cu靶: λkα1=1.54060, λkα2=1.54443; n:整数,反射的级数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屈树新 西南交通大学 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析测试中心
复习题
• 复习晶体结构的有关知识(固体物理,第一章)。
• 预习X射线衍射(XRD)的原理。
• 结合本专业查阅文献体会如何根据理论设计、制 备新材料。
物质的结构分析
• 进行物质结构分析方法主要有3大类
多晶粉末衍射分析
multiple crystal powder diffraction analysis
✓在入射X光的作用下,原子中的电子构成多个X辐射源,以 球面波向空间发射形成干涉光;
✓强度与原子类型、晶胞内原子位置有关; ✓ 衍射图:晶体化合物的“指纹”; ✓多晶粉末衍射法:测定晶体的结构;
10 -1
10 110
130
150
107
9
X射线衍射
Wavelength in microns
紫外和 可见和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
顺磁共振
核磁共振
XRD分析方法
• X-射线物理学基础 •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X-射线衍射分析原理 • X-射线衍射分析应用
– XRD图谱的物相鉴定
X射线物理学基础
• 劳厄,1914年,晶体衍射实验;
– X射线具有波粒二相性
• 衍射:可见光
• 一定能量的光量子流
– h:普朗克常数=6.626-34J•S – E:能量; P:动量
X射线物理学基础
X射线物理学基础
• X射线的产生
– 原子内的电子分布在一系列量子化的壳层上, 按K、L、M、N……递增;
– 最内层的能量最低 – 某层电子的能量
1962
生理医学
Francis Maurice
H.C.Crick、JAMES h.f.Wilkins
d.Watson、
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定
1964 化学
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青霉素、B12生物晶体测定
1985 化学
霍普特曼Herbert Hauptman 卡尔Jerome Karle
– 四园单晶衍射
• 电子衍射(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 中子衍射 • 穆斯堡谱 • Γ射线衍射
物质的结构分析
• 测定物质结构的本质
某种波,如微波、红外光、X射线; 或某种粒子,如光子、电子、中子等
试样
改变试样中原子 或分子的核或 电子的某种能态
试样中原子解离 或电子电离
得到物质结构 的信息
入射波(粒子)的 散射、衍射或吸收
产生与入射波长 不同的波或粒子
电磁光谱
X射线
紫外
可见 近红外
远红外
微波
无线电波

10 9
10 7
10 5
10 130
110
10-1
Wavenumbers 能量增加
核转变 电子跃迁
分子振动
转动
-310
-5
跃迁
10-5
10-3
– 特征X射线
X射线物理学基础



X射线物理学基础
物质的结构分析
• 测定物质结构的本质
某种波,如微波、红外光、X射线; 或某种粒子,如光子、电子、中子等
试样
改变试样中原子 或分子的核或 电子的某种能态
试样中原子解离 或电子电离
得到物质结构 的信息
入射波(粒子)的 散射、衍射或吸收
产生与入射波长 不同的波或粒子
X射线的发现
1914 物理
劳埃Max von Laue
晶体的X射线衍射
1915 物理
亨利.布拉格Henry Bragg 劳伦斯.布拉格Lawrence Bragg.
晶体结构的X射线分析
1917 物理
巴克拉Charles Glover Barkla
元素的特征X射线
1924 物理
卡尔.西格班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 X射线光谱学
单色X射线源 样品台 检测器
X射线衍射方程
• 晶体的点阵结构是一致互相平行且等距离的 原子平面
– 衍射的基础——晶体的周期性和对称性
• 衍射光束服从反射定律
– 反射光线在入射平面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则这组晶面所反射的X射线,只有当其光程差是
X射线波长的整数倍时才相互增强,出现衍射
2dhklsinθ=nλ
– 各种衍射技术
• 直接和精确测定分子和晶体结构的方法
– 各种光谱技术
• 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紫外光 • 在各种状态测定结构,如液体
– 分子模拟、量子力学计算
现代分析测试
• 材料的结构分析
– 衍射方法
• X射线衍射 (X-Ray Diffraction, XRD)
– 粉末衍射 » 微区、薄膜 » 高温、常温、低温衍射仪
– 当冲向阳极靶的电子具有足够能量将内层电子 击出成为自由电子(二次电子);
• 原子:高能的不稳定 • 自发向稳态过渡:
X射线物理学基础
• X射线的产生
– K层出现空位, K激发态; – L层跃迁至K层, L激发态; –ΔE=EL-EK, 能量差以X射线光
量子的形式辐射出来;Kα
• L层有能量差别很小的亚能级, Kα1、 Kα2
• X射线的产生
– 德国科学家伦琴,1895年 – 使相片底片感光,并有很强的穿透力
• X射线的应用
– 科学研究 (XRD) – 医疗(透视) – 技术工程 (无损探伤)
衍射分析技术的发展
• 与X射线及晶体衍射有关的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年份 学科
得奖者
内容
1901 物理
伦琴Wilhelm Conral Rontgen
直接法解析结构
鲁斯卡E.Ruska
电子显微镜
1986 物理
宾尼希G.Binnig
扫描隧道显微镜
罗雷尔H.Rohrer
1994 物理
布罗克豪斯 B.N.Brockhouse 沙尔 C.G.Shull
中子谱学 中子衍射
X射线物理学基础
• X射线的本质
– 电磁波,波长较短,一般在0.05-0.25nm;
1937 物理
戴维森Clinton Joseph Davisson 汤姆孙George Paget Thomson
电子衍射
1954 化学
鲍林Linus Carl Panling
化学键的本质
1962 化学
肯德鲁John Charles Kendrew 帕鲁兹Max Ferdinand Perutz
蛋白质的结构测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