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重点名词解释 课程代码00043 李仁玉主编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重点名词解释 课程代码00043 李仁玉主编

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规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表见代理:指与无权代理人订立合同的相对人有足够的理由认为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而与之订立的合同,这类合同无需被代理人追认,就对被代理人有约束力。

不正当竞争行为:指经营者为了争夺市场竞争优势,采用非法的或违反公认的商业习俗和道德的手段和方式,破坏竞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并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的竞争行为。

产品秉任:是指产品的经营者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有缺陷,造成消费者、使用者或他人人身、财产的损害而应承担的一种民事赔偿责任。

产品缺陷: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所具有的符合人们需要的各种特性。

驰名商标:指那些在市场享有较高声誉、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且有较强竞争力的商标。

非全日制用工: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

格式条款:指当事人一方事先拟定,并由不特定当事人接受的,具有完整性和定型化的条款。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个人所得税:指对在中国境内居住的个人所得和不在中国境内居住但在中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工业产权:是指对应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发明创造和显著标记等智力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

在我国,工业产权主要指专利权和商标权。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将全部资产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法律责任:指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实施破坏或者污染环境或侵害了公共财产,或者他人
的人身、财产的单位或者个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集体合同:指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一方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的书面合同。

集体商标:指工商业团体或者其他行业组织依据共同制定的章程进行注册并由全体成员共同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商标。

假冒混同行为:是指经营者采取欺骗手段从事交易,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混淆,造成或足以造成购买者误认误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金融:指货币、货币流通、信用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

经济补偿金:指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后,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

经营者集中:又称企业合并、企业集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企业合并成一个企业,或者企业之间通过取得股权或资产、合同等方式,使一个企业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另一个企业。

可撤销合同: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因意思表示不真实,一方行使撤销权而使其归于无效的合同。

劳动合同: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

劳动仲裁: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时,经当事人申请,由依法设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仲栽程序,依法作出裁决的活动。

累积投票制: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监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

垄断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以协议,决议或者其他联合方式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

破产:是指债务人不能以其全部财产清偿到期债务,又未能与债务人达成减免或迟延偿还债务的协议,经法院审理,强制执行其全部财产,使债权公平受偿,其余无力偿还的则予免除的法律制度。

破产财产:指从破产宣告至破产程序终止期间,归管理人管理并用于破产分配的破产人的全部财产。

破产费用:指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申请后所发生的保证破产程序顺利进行的费用。

企业:指依法成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法律主体资格的盈利性经济组织。

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法律制度。

商业银行:指依照《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指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层、不存在与公司有任何可能严重影响其作出独立判断的交易和关系的非全日制工作董事。

申请日: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专利申请文件之日。

若申请文件是邮寄的,以寄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

实用新型: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质审查:专利的实质审查指对发明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查。

市场支配地位: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进入相关市场的能力的市场地位。

税收: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性地向纳税人无偿征收贷币或实物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税务检查:指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和扣代缴义务人居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

提存:指因债权人的原因,致使债务人无法向其交付标的物时,将该标的物交给提存部门保管以终止合同的情形。

同时履行抗辩权:指合同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约定履行先后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未对待给付以前,可拒绝履行其债务的权利。

外商投资企业:指全部或者部分由境外投资者投资,依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

违约责任:指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违约责任的产生是以合同有效为前提,是违反有效合同的法律后果。

消费者组织:指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是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责者的知情权:指消费者享有的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效力未定合同: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生效要件,其效力尚不确定,须经
权利人追认才能生效的合同。

新设合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成一个新公司,参加合并的公司消灭。

信息披露:指证券发行人、证券公司以及其他证券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主体,依照证券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将与证券发行和证券交易有关的重大信息予以披露的制度。

行政性垄断:指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竟争的行为。

虚假宣传行为:指经营者利用报刊、影视等宣传媒体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价格等或对服务的质量、方式等作出与事实不符的宣传,造成公众误解的行为。

循环经济: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要约:指当事人一方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提出订立合同的条件,希望对方接受的意思表示。

依法求偿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的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过程中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有限合伙企业:是指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企业。

预期违约:指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无正当理由而明确表示将不履行合同,或者以其行为表示将不履行合同。

债权人会议:指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参加破产程序并集体行使权利的决议机构,也是人民法院监督下讨论决定破产事宜的最高决策机构。

证明商标: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注册,而由注册人以外的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证券承销:指证券公司根据与发行人之间的协议,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为证券发行人代销或包销证券的行为。

证券发行:指发行人以筹集资金为目的,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交付证券的行为。

职务发明创造:是指职工执行本单位任务或者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自然资源法: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