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靠性评价文件

可靠性评价文件

喷气织机可靠性评价文件(试行)二O一O年六月可靠性文件前言前言为了提高我国纺织机械产品质量水平和可靠性,增强企业竞争力,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提出了建立纺织关键设备可靠性评价体系的要求,并组织喷气织机生产企业、使用单位和科研院所编写了本文件。

本文件经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组织审核后定稿。

本文件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喷气织机可靠性试验评定规范——第二部分:喷气织机可靠性分配的原则和方法——第三部分:喷气织机的故障模式及判据参与编制单位:无锡丝普兰喷气织机制造有限公司、必佳乐(苏州工业园区)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广东丰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星火集团、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东华大学、中国恒天集团、国家纺织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喷气织机可靠性试验评定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喷气织机(以下简称织机)可靠性测定试验方法及其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对批量生产的织机进行可靠性测定试验及评定,织机上的器材(喷嘴、钢筘、综框、综丝、停经片等)、电气装置(电控箱、储纬器、电磁离合器、经停装置、纬停装置等)和微机控制系统,也可以同主机同时进行测定试验。

2 引用文件GB /T3187 —1994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B/T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 总要求GB/T5080.4—1985 设备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测定试验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方法(指数分布)GJB 899—1990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FZ/T 9400× 喷气织机 3 试验的目的3.1 通过可靠性试验,了解喷气织机现有的可靠性水平,找出产品薄弱环节,为企业提高产品可靠性提供依据,不断满足用户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

3.2 通过测定喷气织机可靠性的指标值,验证产品的可靠性水平,提高生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测定试验指标及计算方法4.1 早期失效期早期失效期主要反映产品因环境、设计、工艺、安装等方面不良引起的故障。

4.2 早期失效期考核要求4.2.1 对于新产品设计,企业应进行产品的分阶段的可靠性设计和评审。

4.2.2 零部件加工和整机安装,应具备相应的过程控制和工艺流程规范。

4.2.3 整机出厂前,经检测合格后,应按相关试验条件进行运转试验。

4.3 早期失效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ni i t r MTBF 11. ……………… ( 1 )式中:r — 在试验时间内织机累计故障次数 n — 织机抽样试验台数t i — 在评定周期内第i 台织机的实际工作时间 注:试验中若r = 0,则延长试验时间,直到出现故障为止。

4.4 偶然失效率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4.4.1 点估计(定时截尾)rnt MTBF c=……………… ( 2 ) 式中:t c — 定时截尾时间 4.4.2 区间估计4.4.2.1 置信度为(1-α)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的单侧置信下限为:)22(22)1()(+=-r X TMTBF a l ……………… ( 3 ) 式中:α — 风险度 l — 置信下限T — 总试验时间4.4.2.2 置信度为(1-α)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的双侧置信区间的下限和上限分别为:)22(222/)(+=r X TMTBF a l …………………… ( 4 ) )2(22)21()(r X T MTBF a u -=…………………… ( 5 )式中:μ — 置信上限注:1)若试验结果r = 0时,按90%置信度的单侧置信下限计算。

2)X 2(1-a)(2r+2)、 X 2α/2(2r+2)、 X 2(1-α/2)(2r )是X 2分布的分位数,可查X 2分布分位数表(见附录A)。

4.5 平均恢复前时间MTTR11nmi i MTTR t r ==∑ …………………… ( 6 )式中:t mi — 在试验时间内第i 台织机故障修复时间4.6 稳态可用度A (指稳态条件下,规定时间区间内的瞬时可用度的均值)MUTA MUT MDT=+ …………………… ( 7 )式中:MUT —平均可用时间MDT —平均不可用时间注:在可靠性测定试验中,一般只测定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值,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测定早期失效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值及平均恢复前时间MTTR 。

5 试验样机的要求5.1 对于新产品设计,企业应进行产品的分阶段的可靠性设计和评审。

5.2 零部件加工和整机安装,应具备相应的过程控制和工艺流程规范。

5.3 正常批量生产出厂的合格品。

5.4 由试验组织单位按纺织行业标准检验合格后,并经调试能正常运转的产品。

5.5 对测定早期故障的样机,应在安装完成后,进行1个月的早期故障的测定。

对测定偶然故障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的样机,一般是调试使用1个月后,已排除早期故障,但使用不超过2年的机台。

6 试验条件6.1工作环境:织纯棉布:温度 22~30 ℃;相对湿度75~80%织涤棉布:温度 20~30 ℃;相对湿度 70~75%织化纤长丝:温度 15~30 ℃;相对湿度 70~85%织精毛纺:温度 20~30 ℃;相对湿度 75~80%6.2 织造品种:按使用厂实际织造品种。

6.3 织机工艺转速:按企业实际生产的织物品种决定。

一般不低于最高设计转速的75% 。

6.4 试验机台应由经培训合格的挡车工操作,并由专职保全工调试。

6.5要有专人负责记录、维修和故障分析。

注:在可靠性试验期间,如无法满足上述试验条件要求,经试验组织单位同意,可继续试验,但应对现场试验条件进行详细记录。

7 抽样方式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在用户单位从使用现场中随机抽取本质上相同的产品作为样本(样本数n = 10~12台)。

8试验方案8.1 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按企业实际生产的情况进行。

8.2 本文件假定产品寿命服从指数分布。

8.3 本文件采用有替换定时截尾方式。

8.4 规定置信度为90%。

8.5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2000小时。

8.6 试验方案:按照GJB899—90试验方案13,在α=10%、β=20%、d=2的情况下,试验总时间:T=12.4 MTBF=24800小时。

截尾故障数:γ=10次。

8.7测定喷气织机可靠性特征量的试验总时间定为24800小时(每台运转时间应不低于T/n小时,如n=10台时,每台运转时间不低于2480小时)。

9 故障模式及判据按《喷气织机故障模式及判据》规定。

10 数据处理10.1 测定试验时间是指全部受试机台正常运转生产时间的总和(包括故障修复时间),此外任何原因的停机时间都不应计算在内。

10.2 非故障停机时间,如停电、节假日等人为因素的停机时间和按工厂规定的维修如调整、清洗、更换等停机时间都不计入故障修复时间。

10.3 试验产品在试验期间可按说明书规定进行正常维护和保养,但在整个试验期间不得进行大修。

10.4 采用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同时计算的办法。

11 试验结果和总结报告11.1 所有现场试验数据,应全部如实填写,记录和审核人要签名,记录数据不得自行更改。

11.2 试验结束后,所有现场测试数据和故障分析报告交试验组织单位, 由该单位进行汇总、统计、整理。

12 可靠性评定12.1 同台织机累计当量故障次数r ′=11⨯∑=ni i a式中: i a — 第i 次故障等级的加权系数。

n — 累计故障次数12.2 累计当量故障总次数r =∑='Ni i r 1式中: i r '— 第i 台织机的累计当量故障次数N — 抽样试验样机总台数12.3 当量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当量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的点估计值和区间估计值,按公式(2)和(3)、(4)、(5)计算,若各项指标值均大于或等于《喷气织机可靠性的分配原则和方法》中规定的可靠性目标值,且不出现致命故障,则认定该批产品达到了本文件规定的可靠性指标要求。

2.在定时截尾试验中,MTBF双侧置信区间下限的自由度v=2r+2,MTBF双侧置信区间上限的自由度v=2r;MTBF单侧置信下限的自由度v=2r+2。

以此,在表中查取相对应的X2分布分位数值。

喷气织机可靠性分配的原则和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喷气织机(以下简称织机)可靠性分配的原则、方法和可靠性目标值。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织机,包括自制件、器材、外协件、配套件的可靠性分配。

2 引用文件GB/T 3187—1994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GB/T 5080.4-1985 设备可靠性试验可靠性测定试验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方法(指数分布)FZ/T 9400×喷气织机喷气织机可靠性试验评定规范3分配的目的整机的可靠性是由组成整机的各系统、部件、零件、器材、配套件等的可靠性来保证的,只有组成整机的各系统、部件的可靠性得到保证了,才能保证整机的可靠性。

4 分配原则4.1 可靠性分配应以整机的可靠性目标值来进行分配,目标值由各织机生产企业协商确定。

4.2 在进行整机可靠性分配时,应对自制件、器材、外协件等一并进行分配,其分配值可从第一次分配得到,也可从系统、部件再分配时得到。

4.3 整机、器材(包括喷嘴、综框、综丝、停经片、钢筘、边撑刺)的失效率分配比例为1∶0.1。

4.4整机(除器材外)的其余部分系统、部件的可靠性目标值,按整机剔除上述部件的目标值的80%进行分配。

4.5 分配的方法采用专家评分的方法。

4.6 假设产品寿命服从指数分布。

5 分配程序5.1确定需要分配的目标值5.1.1 确定整机的可靠性目标值,即整机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2000h 5.1.2 整机的失效率目标值:λ= 1/MTBT=1/2000=0.0005(次/h)=5次/104h5.1.3 器材的失效率目标值:λ1=0.1×λ=0.1×0.0005=0.00005(次/h)=5次/105h 5.1.4 器材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1/λ1=20000 h5.1.5 整机(除器材外)的其余系统、部件的失效率目标值:λ=(λ-λ1)×0.8=0.00036(次/h)=3.6次/104hs5.1.6整机(除器材外)的其余系统、部件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s=1/λ=1/0.00036=2778hs5.2确定评分要素和评分原则5.2.1 整机根据五种要素,即复杂程度、技术难度、工作时间、维修性、故障致命度,对各系统、部件进行打分的。

5.2.2 器材根据四种要素,即工艺条件、工作时间、维修性和故障致命度,对器材各部件进行打分的。

5.2.3 评分原则整机按五种因素即复杂程度(e i1)、技术难度(e i2)、工作时间(e i3)、维修性(e i4)、故障致命度(e i5)进行评分,评分原则见表1 复杂程度评分准则(e i1)、表2 技术难度评分准则(e i2)、表3 工作时间评分准则(e i3)、表4 维修性评分准则(e i4)、表5 故障致命度评分准则(e i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