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
食品行政执法监督
❖ 是指有权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依 法对食品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的行政活动 是否合法、合理竞选监督的法律制度。
请问工商部门执法是否合理合法?
❖ 2009-06-04,呼和浩特市民魏先生在一家超市花3元钱 买了3包北京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板栗饼。回家后, 他发现该饼已经过了保质期,于是拨打了工商部门举报 电话。受理投诉后,该地工商执法人员经现场调查取证, 确认消费者申诉情况属实,所购板栗饼已经过期。执法 人员当场责令经营者将过期食品下架,并且依照《食品 安全法》第96条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 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 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 倍的赔偿金的相关规定,责令超市退还魏先生的购货款 并且支付10倍赔偿金
内从事行政执法行为才具有法律效力 ❖ 内容要件:食品行政执法行为的内容必须合法合理。 ❖ 程序要件:实施食品行政执法行为的方式、步骤、顺序、期
限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v 3、行政执法主体:
食品行政执法主体是 指依法享有国家食品 行政执法权力,以自 己的名义实施食品行 政执法活动并承担由 此引起的法律责任的 组织。
② 食品法律法规的空间效力
(3)食品法律法规对人的效力
❖ 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一律适用我国食 品法律法规。
❖ 外国人、无国籍人在我国领域内,也都适 合我国食品法律法规。
❖ 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以外,原则上使用我 国法律法规。
❖ 外国人、无国籍人在我国领域外,如果侵 害了我国国家或公民的权益,或者与我国 公民、法人发生食品法律关系,也可以适
37
十、食品行政执法与监督
❖ 1、食品行政执法概念
❖ 指国家食品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食品管理事项予 以处置,从而直接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活动。
2、食品行政执法的有效条件
❖ 食品行政执法行为产生法律效力需要同时具备四个要件。 ❖ 资格要件:做出食品行政执法行为的主体符合法定的条件。 ❖ 职权要件:食品行政执法行为的主体必须在自己的权限范围
• 指由最高权利机构,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的具有规范性法律文件。
① 基本法:由全国人大制定的食品法律。 ② 基本法以外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七、食品法律法规的效力范围
❖ 指食品法律法规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食品 法律法规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和对什么人适用。
① 食品法律法规的时间效力
药缺乏任何的标准约束,给食品安全埋下不小隐患。
35
36
3、部分标准标龄过长,内容老化,适用度下降
• 据统计,存我国现有的近6000项食品及相关标准中,标龄在 5年 以上的占了一半以上,标龄在 10年以上的占了1/4,个别的标 准甚至已经超过20年未修订。
4、食品标准中尚缺乏真正的食品安全标准
• 2009年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同家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和公布的。现行的标准还远无法涵盖所有 食品和有毒有害物质,这就势必造成监测范围小于实际存在的范 同。另外,现有的食品类标准大多是推荐性标准,数量多于强制 性标准,这样就使得我国食品安全执法难度大,有效执行率低, 尤其是县级以下市场和企业 ,很少执行标准,造成近年来种种食 品安全事故的屡禁不止。
课程意义
• 食品质量需要标准保证 • 食品安全需要法规保障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专业学生的“必修”。
第一章 食品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
法的基本概念 我国立法体系 我国法律法规的体系和渊源 我国食品法律法规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宪法
2. 食品法律
九、存在问题
1、食品标准数量不少,但总体水平偏低
• 与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在有毒 物质限量等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指标方面,宽松得多。 比如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标准,与发达同家的标准相比较 , 一是这方面的标准数量少;
• 二是标准中涉及的农药种类少; • 三是列出的限量指标高;造成目前我国大量登记使用的农
课程内容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 是研究与食品的生产、加 工、贮运和销售等全过程 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标准及市场准入的一门综 合性管理学科,它涉及食 品与农畜产品生产和流通 的全过程,即“从农田到 餐桌”。
课程主要讲授内容
❖ 第一章 食品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 ❖ 第二章 我国食品法律法规 ❖ 第三章 国际和发达国家食品法律法规 ❖ 第四章 食品标准知识 ❖ 第五章 我国的食品标准 ❖ 第六章 国际食品标准 ❖ 第七章 食品生产市场的市场准入 ❖ 第八章 食品认证管理 ❖ 第九章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食品质量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课程意义 吃什么
近年食品安全大事件
❖ 2005年 ❖ 2006年 ❖ 2008年 ❖ 2011年 ❖ 2011年 ❖ 2011年 ❖ 2011年 ❖ 2011年 ❖ 视频
苏丹红事件 多宝鱼事件 三聚氰胺事件 大米镉超标事件 染色馒头 双汇瘦肉精事件 牛肉膏事件 牛奶亚硝酸盐中毒事件
❖ 该事件中,超市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第八项之规定:生产经营超 保质期的食品。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应当予以以下处罚:没 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 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 的罚款;货值食品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10倍以下的 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超市销售食品属于食品流通,按《食品安 全法》分段监管规定的职责,应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使食品安全管理职权。 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处理该事件时还应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 的规定,应当追究超市违法销售超过保质期限食品的法律责任。查明超市从 06-01起至违法行为发现之日止销售超过保质期的板栗饼的违法所得,并没收 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食品(板栗饼),根据超保质期的板栗饼的货值金额确 定罚款金额,至少罚款额度在2千元以上。而此事件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 未完全依法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法律规定。南京[2]、郑州[3]等地也发 生多起食品10倍赔偿事件,处理方式相近,仅追究了商家的民事赔偿责任。 所举事例中,仅要求超市支付货值的10倍赔偿给消费者,超市的违法成本为 30元(3元10倍)。如严格按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赔偿加上至少2千元的罚款, 违法成本至少为2030元(违法所得未计算在内)。两者相比,后者付出的违 法成本是前者的60多倍,大大超过其违法利润,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惩戒力 度会明显增强,也会有力促进其自律意识和守法意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