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柏、厚朴、肉桂

黄柏、厚朴、肉桂

芸 香 科
柑果
黄柏 P174
黄柏因其色黄而得名,为常用的清热燥 湿药,与黄连、黄芩并称为“三黄”。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 皮。 【植物形态】 黄皮树为乔木,高8~25m。 木栓层薄。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 15枚,长圆状披针形,上面仅中脉密被 短毛,下面密被长柔毛。花单性,雌雄 异株,集成顶生聚伞状圆锥花序,萼片5, 花瓣5。桨果状核果球形,熟后紫黑色。 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如图所示。
内侧散有多数油细胞 及石细胞群。 3.韧皮部射线宽1~3列细 胞,纤维多,数个成 束;亦有油细胞散在。 如图所示。
厚朴横切面详图 1. 木栓层 2. 石细胞环带 3. 异型石细胞 4. 油细胞 5. 韧皮射线 6. 韧皮纤维束
【显微鉴定】
厚朴粉末
1. 纤维甚多,直径 15~32µm,壁甚厚,有 的呈波浪形或一边呈锯 齿状,木化,孔沟不明 显。石细胞类方形、椭 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 分枝状,直径11~65µm, 有时可见层纹。油细胞 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 50~85µm,含黄棕色油 状物。如图所示。
厚朴原植物
凹叶厚朴原植物
【性状鉴定】
干皮:
1.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如喇叭 口,习称“靴筒朴”。
2.筒朴外表面灰棕色,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内表面紫 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
3.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内层紫褐色有油性, 有的可见发亮的细小结晶。
4.气香烈,味辛辣微苦。如图所示。
4.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如图所示。
川黄柏饮片
【显微鉴定】
黄柏横切面
1.木栓层细胞长方形,内含
棕色物质。
2.皮层较窄,散有众多石细
胞及纤维束。
3.韧皮部占大部分,外侧有
少数石细胞,纤维束 (硬韧
部)与筛管群 (软韧部)相间
隔,可见草酸钙方晶。
4.射线宽2~4列细胞,粘液
细胞随处可见。
射线
晶鞘纤维
1.桂通 为5~6年生树的干皮和粗枝皮或老树枝皮,不经 压制,自然卷削成斜面,夹在 木制的凹凸板中晒干。
3.板桂 为老树茎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 干,经纵横堆迭,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4.桂碎 在肉桂加工过程中剩下的碎块。
枝皮(枝朴):呈单筒状,形状气味如筒朴而较淡薄。质脆, 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根皮(根朴):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细小弯曲形如 鸡肠,习称“鸡肠朴”。质稍坚韧,较易折断,断面纤维 性。
根 朴
筒 朴 靴朴
【显微鉴定】
厚朴横切面 1.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
有的可见落皮层。 2.皮层外侧有石细胞环带,
3.桂皮 为樟科天竺桂等多种植物的树皮,来源较复杂。 皮薄、质硬、不油润、香气淡薄,气清香而凉似樟脑。虽 含桂皮醛,但成分与肉桂不尽相同,不可以肉桂入药,一 般作食用香料应用。
三、厚朴
厚朴为较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 中品。李时珍称:“其木质朴而皮厚,味辛烈而色紫赤, 故有厚朴、烈赤诸名”。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枝皮及 根皮。 【产地】厚朴主产于四川、湖北,习称“紫油厚朴”或“川 厚朴”,质量最佳;凹叶厚朴主产于浙江、福建,习称 “温朴”。
R1
R2
N+ OCH 3
小檗碱 巴马亭 药根碱
R1
R2
O-CH 2-O
OCH 3 OCH 3
OH O CH3
OCH 3
【理化鉴别】 1.小檗碱颜色反应; 2.黄柏酮反应; 3.薄层层析: 展开剂: 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
(6∶3∶1.5∶0.5)。
①~②黄柏(商品)③川黄柏 ④关黄柏 ⑤巴马汀 ⑥小檗碱
黄皮树
黄檗
【产地】 主产四川、重庆、贵州、湖北等地。 四川产量大,质量佳,习称川黄柏。
【采收加工】 立夏至夏至间剥取生长10年以上的树皮,趁鲜刮 去粗皮后晒干。
【性状鉴定注意点】 1.呈板片状或浅槽状。 2.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
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皮; 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
3.体轻,易折断, 断面鲜黄色,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
厚朴粉末图 1. 石细胞 2. 纤维 3. 油细胞 4. 木栓细胞 5. 筛管分子
【化学成分】含木脂素类成分,主要为厚朴酚及和厚朴酚。 挥发油约1%,其中β-桉油醇占95%以上;另含少量生物碱, 主要有木兰箭毒碱等。经小白鼠抓网试验证明,厚朴酚与 和厚朴酚具有特殊而持久的肌肉松弛作用。木兰箭毒碱能 使运动神经末梢麻痹,引起全身松弛性运动麻痹现象。
【植物形态特征】厚朴为落叶乔木,高7~15m。单叶互生, 革质,倒卵形或长倒卵形,先端钝圆或短尖,基部楔形。 花与叶同时开放,花白色,单生枝顶,芳香,花被片9~ 12,聚合蓇葖果长园状卵形,木质。花期4~5月,果期 9~10月。如图所示。
凹叶厚朴与厚朴相似,主要区别为叶先端凹陷,形成二 圆裂。
【采收加工】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于;干皮置 沸水中微煮后,堆放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紫褐色或 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用于菌痢、肠炎、黄疸、尿路感染等;外用治疮疹、口疮、 湿疹、黄水疮。用量3~12g。外用适量。
二、肉桂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香气浓郁、甜辣兼有 的味道使其特征明显。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产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 【采收加工】秋季剥取生长期5~6年以上的树皮和枝皮,加工 成不同的规格,主要有:
黄皮树
黄檗
【药理作用及功效】 1.抗病原微生物及病原虫作用:小檗碱广谱抗菌;煎剂、醇浸 液光谱抗菌,并对钩端螺旋体、滴虫、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 2.降压作用:小檗碱、黄柏碱、巴马亭具有不同程度降压作用。 3.抗炎作用:小檗碱为活性成分。
此外,黄柏尚有解热、镇静、利胆、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性寒,味苦。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功效应用】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 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痛经。有出血倾向者 及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知识链接
1.桂枝 为肉桂的干燥嫩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主治风寒感冒、关节痹痛、血寒经闭等。
2.桂子 为肉桂带宿萼的未成熟果实。功效温中暖胃, 主治胃脘寒痛。
【功效应用】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 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知识链接
厚朴花 为木兰科植物 厚朴的干燥花蕾。性温味 苦。功能理气化湿。治疗 胸脘痞闷,纳谷不香。
实验报告 (一)绘黄柏横切面简图及厚朴粉末特征图。 (二)记述黄柏的理化鉴定结果。
思考题 肉桂有哪些规格,各有何特征?
知识链接
1.关黄柏 同科植物黄檗 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吉林、 辽宁。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皮孔痕小而少见,偶 有残留的特殊加厚的灰白色栓皮;有的呈片状分层,淡黄 绿色。味极苦,嚼之有黏性。小檗碱含量较川黄柏低,功 效、主治同川黄柏。
2005版药典将其单列为另一品种。
2.外观品质 以皮厚、鲜黄色、无栓皮者为佳。川黄柏 优于关黄柏。
木栓层 皮层
韧皮部
分枝石细胞
黄柏粉末
1.鲜黄色。纤维鲜黄色,形 成晶纤维。
2.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 有的呈分枝状,层纹明显; 有的可见大型纤维状的石细 胞,长可达900µm。
3.草酸钙方晶众多。
1.纤维与晶纤维多见,鲜黄色; 2.石细胞分枝状,鲜黄色;草酸钙方晶及淀粉粒。
【化学成分】
川黄柏含小檗碱较高,含小檗碱1.4%~5.8%。此外尚 含黄柏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黄柏酮等。黄柏水煎剂及 乙醇提取物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性状鉴定】 1.“企边桂”呈浅槽状, 2.“桂通”多呈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l0cm,
厚0.2~0.8cm。 3.外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
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划之 显油痕。质硬而脆,
4.易折断,断面颗粒状,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 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5.气香浓烈,味甜而辣。如图所示。
企边桂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1%~2%,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 75~95%。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2%(ml/g),含桂皮 醛不得少于1.5%。桂皮醛及桂皮酸钠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脑 血管,增加其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并能扩张外周血管, 降低血压。桂皮醛还有解热、镇静、镇痛及抗惊厥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