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11《核舟记》ppt课件

(完整)11《核舟记》ppt课件


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
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
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
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
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
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
魏学洢
大苏泛赤壁
看微雕需要放大镜
只有4厘米哟!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
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 尼斯世界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 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 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到了唐代,能在 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 “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 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 发丝上雕刻字画。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 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 微型雕刻艺术,读来令人惊喜。
可是
竟然 满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盖 简 桃核 修 狭者为之。
挑选
长窄
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
嘻!技 亦 灵怪矣哉!
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
结构: 总——分——总
一:(1) 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述上的卓越成就,
以及核舟的由来和主题。
二: (2-5)介绍核舟的结构、人物和题名 体积、船舱 正面(2-4) 船头 游览者三人 外貌、神态、 背面(5)题船名尾、篆舟章子、二着人色 姿势
明 有 奇 巧 人曰 王叔远,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
能以径寸之木,为 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雕刻
树木
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Hale Waihona Puke 、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
罔不 因 势
象 形, 各具 情态。
无不 顺着
模拟

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
有各的情态。
佛印和苏东坡的故事
▪ 有一天,佛印禅师教苏东坡坐禅,苏东坡很高兴地 穿起大袍,坐在佛印禅师的对面;两个人对坐了一会儿, 苏东坡头脑一转,问佛印禅师道:“你看我坐着,像个 什么?”“像一尊佛!”佛印禅师心平气和地答道。苏 东坡听了这句话,心里很是得意,可他看佛印胖胖堆堆, 却想打趣他一下:“但我看大师你,你知道是什么吗? 佛印禅师静静地问:“是什么?”苏东坡连讥带讽地答 道:“像一堆牛粪。”苏东坡答后看着佛印禅师一下, 却见佛印眼观鼻,鼻观心岿然不动地端坐着。这时,苏 东坡感到飘飘然起来!
面。 佛印绝类弥勒, 袒 胸 露 乳, 像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
矫首昂视,神 情 与苏
黄 不 属。
类似
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卧 右膝,诎 右臂支 船, 同“屈”弯曲
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
而竖 其 左膝,左臂挂 念珠倚 之,
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
闭 之, 则 右 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 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用颜石料青等涂涂上
在刻着字的凹处。
结构: 总——分——总
一:(1) 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述上的卓越成就,
以及核舟的由来和主题。
二: (2-5)详细介绍核舟 (2)体积、船舱 正面 (3) (4)
炉子上面有一个壶,那人的眼睛正正视着(神茶色炉平)静,神色
平静, 若 听茶声 然。
好像
……的样子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二: (2-5)介绍核舟的结构、人物和题名
正面(2)体积、船舱 (上)箬篷 (旁)小窗16字 (3)船头 游览者三人 佛印(右)苏(中)黄(左) (4)船尾 楫 舟子(右)仰面啸呼(左)若听茶声
第3段 船头坐 三 人, 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东坡,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高的帽子两并腮且的有胡很子多胡须 的人是苏东坡,
佛印居 右, 鲁直居 左。
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
苏 黄 共 阅一手卷。
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
东坡 右手执 卷 端, 左手抚 鲁直 背。
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 脊背。
清楚明白 (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楚明白,它的颜色是黑的。
又用 篆 章一, 文 曰“初平山人”,其 色丹。
篆字 图章
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 颜色是红的。
二: (2-5)介绍核舟的结构、人物和题名
空 间 顺
正面
(2)体积、船舱 (3)船头 游览者三人
(4)船尾 舟子二人
外貌、神态、 姿势
苏东坡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 瞻 ,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 眉山(今四川眉山 )人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 画家、词人、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唐宋八大 家之一。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 家中的三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 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 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 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 书,也就不可能 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 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鲁直左手执 卷 末, 右手指 卷, 如有所语。
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 说话
东好像坡在说现什么右话足。,鲁直 现 左足,各 微 侧,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身子各自略微侧着,
第3段
其两膝相 比 者, 各 隐 卷 底 衣褶中。 靠近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画幅下面的衣褶里
左右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有大约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中间高高轩起起而宽宽敞敞敞者的部为分舱是用,船箬箬舱竹篷,叶做用的箬覆船竹篷叶之做。的船 篷覆盖着它。
旁 开 小窗,左右各四, 共 八扇。
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启 窗而 观,雕 栏 相望焉。
相对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二: (2-5)介绍核舟的结构、人物和题名 体积、船舱 正面(2-4) 船头 游览者三人 外貌、神态、 船尾 舟子二人 姿势
第5段
其 船 背 稍夷,则题名其上,
船顶

船的顶部较平,就在面题写作者的姓名,
文 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刻的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 若蚊 足,钩画 了了, 其 色 墨。
居右 者 椎 髻 仰 面,左手倚 一 衡木,
椎形 发髻
靠 同 “横”
在右边的那个(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
根右横木手,攀 右趾, 若 啸呼 状。
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居左 者 右手执 蒲葵扇,左手抚 炉,
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
上 有 壶,其人 视 端 容 寂,
珠 可 历历
数也。
分明可数的样子
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二: (2-5)介绍核舟的结构、人物和题名
正面
(2)体积、船舱 (上)箬篷 (旁)小窗16字 (3)船头 游览者三人黄(左)苏(中)佛印(右
(4)
第舟4段尾横卧 一 楫。 楫 左右 舟子各一人。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船。桨桨的左右两旁各有撑一船个的撑人船的人。
▪ 佛印禅师是中国宋朝一位很了不起的高僧, 名闻全国,神宗皇帝还颁赐一个“高丽磨纳 金钵”给他,以表扬他的德学。佛印小时候 是一个神童, 书读百家无不通晓,十六岁时
就出家专门研究佛学去了。当时佛印禅师住 持江西省的庐山的归宗寺,苏东坡到湖北省 的黄州,黄州与庐山隔江相望。因此,苏东 坡就时常坐船过江,找佛印禅师谈禅论道, 两大才子言谈甚欢,惺惺相惜,颇有相见恨 晚的感觉,他们由于会晤的次数多了,交谊 也日渐进增,也时常开一些揭示禅理的玩笑, 成为佛门的千古佳话。
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
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
(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
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 。 1079年(元丰二年), 有
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 ,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
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
后赤壁赋(节选)
▪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 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 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 止而休焉。
序 背面 (5) 题名、篆章、着色
第6段
通计一 舟, 为 人五, 为 窗 八,
刻 总计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为 箬 篷, 为楫, 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横幅、念珠各一件;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 字 共三十有四;
对联、题名和篆文,刻字共三十四个。
而 计 其 长 曾 不盈寸,
作者简介
魏学洢,明末人。
《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 编辑的《虞初新志》。 我们学过的《口技》也是编 选在《虞初新志》中。
题目《核舟记》的“记”是不是“记 叙”?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 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 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 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 的雕刻技巧。
尝 贻 余核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