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的药用玉米须的药用玉米,玉蜀黍的种子,又名苞米,俗称苞谷。
用玉米磨成的玉米面,又称棒子面,是北方做窝窝头的主要原料。
玉米虽然是粗粮,但其营养价值并不低于细粮大米。
除淀粉和钙的含量略低于大米之外,所含蛋白质、脂肪、磷、铁以及B族维生素都高于大米。
玉米其味甘淡,其性平和。
《本草纲目》说它有“调中开胃”的功效;《本草推陈》则称“煎服有利尿之功”。
但通常作药治病的,并不是玉米,而是玉米须,正式收载于古药书《滇南本草》。
平淡无奇的玉米须应用得当,常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加之药性平和,所以医生乐于使用,民间也广泛应用。
自古以来,玉米须主要用于利尿消肿。
现代用来治疗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以及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
对于慢性肾炎,还有助于改善肾功能和减少尿蛋白。
一般可用新鲜玉米须煎汤代茶,饮用量以不超过每日尿量为限度。
治疗肾炎水肿,可加鲜茅根60克煎服或与冬瓜皮、赤小豆各30克同煎服用;治疗肝硬化腹水,可加半边莲30克同煎服用。
玉米须也用于小便不畅而疼痛的热淋,有清热通淋的功效。
现代用于肾孟肾炎、膀胱炎、尿道炎也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一般用鲜玉米须60克煎汤,频频饮服;如能与鲜茅根、车前草各30克同煎服用、效力更强。
玉米须能增加胆汁分泌,促进胆汁排泄,有利胆退黄的功效。
可用于胆囊炎、胆管炎、胆结石和黄疸型肝炎。
用玉米须与茵陈、桅子、金钱草配合,利胆退黄的功效更强。
玉米须有降压作用,每日用沸水冲泡玉米须30克,当茶饮用,连服两月左右,可降低血压,减轻症状。
玉米须还有降血糖作用,糖尿病人可以单用煎服,如与天花粉、玉竹、山药同煎服用,效果更佳。
玉米须药用二则中医认为,玉米须性味甘平,可利尿消肿、平肝利胆,对肾炎、肝炎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现介绍玉米须的几种药用疗法:治急、慢性肝炎取玉米须、太子参各50克,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分服。
治急性肾炎取玉米须100克、西瓜皮50克、蝼蛄7个、生地黄15克、肉桂15克,水煎服。
隔日1剂,连服4~5剂。
症状消退后,每日服2次,每次6~7克玉米须的药用价值和用法玉米须,甘平,中医认为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
玉米须对人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肾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它虽然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但作用不是太强。
玉米须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所以有较弱的降压作用。
玉米须能促进胆汁排泄,所以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没有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或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
和退黄的茵陈配合,还可以治疗肝炎导致的黄疸。
玉米须的药用用玉米须3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可以消暑清热。
常饮有减肥作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大有裨益。
●消暑减肥:用玉米须3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可以消暑清热,常饮有减肥作用。
●心血管疾病:取玉米须3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常饮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大有裨益。
因为玉米须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提高血小板数目,能够抗溶血,所以可以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还可以用于急性溶血性贫血。
因为它有抗过敏作用,所以也可以用于治疗荨麻疹和哮喘等。
在妇科方面,它可用于预防习惯性流产、妊娠肿胀、乳汁不畅等,玉米须的解毒功能可以用来治疗乳腺炎等。
另外,玉米须还有开胃作用,用它煮水熬米粥治疗手术后、化疗后和重病后食欲不振的病人,效果很好。
玉米须通常用法是煎汤后服,内服常用量是每天50~100克。
玉米须具体用法:1.利尿:常用于治疗肾炎浮肿,每天用50~100克,水煎服。
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可用玉米须,配西瓜子、赤小豆,水煎服。
2.利胆:治疗胆囊炎、脂肪肝、糖尿病。
常与茵陈、栀子配合应用。
玉米须、郁金各50克,水煎服,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糖含量。
3.止血:玉米须、根、叶可治疗吐血、衄血和尿血。
尿血时,玉米须配荠菜花、白茅根各30克,水煎服。
4.降压:常用玉米须与野菊花、决明子泡茶,可改善高血压症状。
玉米须煲鲜蚌配方:玉米须60克鲜蚌肉100克姜5克葱5克盐5克西芹100克素油30克制作:1.把玉米须洗净,放入炖杯内,加水250毫升,用武火烧沸,文火炖煮25分钟,去渣,留汁液待用。
2. 把鲜蚌肉洗净,切薄片;姜切片,葱切段,西芹洗净,切5厘米长的段。
3. 把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六成熟时,下入姜、葱爆香,随即加入蚌肉、西芹、盐及玉米须汁液,煮2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2次,佐餐食用。
功效:利尿泄热,平肝利胆。
供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食用。
当人们尝试各种降糖食品时,却忽略了玉米须——我们吃玉米时随手扔掉的“废物”。
其实,玉米须有非常不错的降糖效果,广大糖尿病患者只要稍加利用,完全可以“变废为宝”。
玉米须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药用物质,如酒石酸、苹果酸、苦味糖苷、多聚糖、β—谷甾醇、豆甾醇等。
自古以来,玉米须在我国就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在《滇南本草》等中也记载,玉米须具有止血、利尿的功效。
不过,一直以来人们对玉米须的认识,仅限于它的利尿消肿作用,殊不知它还是一味治疗糖尿病的良药。
我国南方就常用玉米须加瘦猪肉煮汤治疗糖尿病,在《岭南采药录》中有此记录。
此外,我国民间很多偏方中也有类似的内容,或用玉米须泡水饮用,或将玉米须煮粥食用,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告诉记者,用玉米须降糖的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身就说明玉米须有一定的降糖效果,但目前对于玉米须降血糖的科学研究并不多。
部分研究指出,可能是玉米须中的皂甙类物质发挥了降糖作用。
尽管如此,也绝不可用玉米须替代降糖药物,如果在服用降糖药物的同时,饮用玉米须水进行辅助治疗,可能会有不错的效果“玉米须茶”治疗慢性病出院回家后,偶然在网上看到玉米须有利尿、降压、利胆和止血等保健作用,其水煎剂的利尿作用虽不及西药来得快,但作用却比较持久;对肾炎、肝炎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有凉血、泻热、消肿的功效;在妇科方面,它可用于预防习惯性流产、妊娠肿胀、乳汁不畅等症……看到玉米须有这么多的保健功效,我开始用玉米须泡水喝。
我每天早晨把玉米须洗净后放入水杯中,像泡茶一样将玉米须冲好,盖上盖子泡着,以备饮用。
起初,觉得玉米须茶有点怪味儿,于是再冲泡时,我往杯子里加了三五朵小菊花,这样,冲出的玉米须茶多了点菊花茶的清香味道。
不知不觉中,已经饮用了两个月的玉米须茶,再看自己的脚背,水肿已经基本消失。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杨国华主任医师点评:玉米须,甘平,中医认为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
玉米须对人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肾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它虽然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但作用不是太强。
玉米须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所以有较弱的降压作用。
玉米须能促进胆汁排泄,所以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没有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或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
和退黄的茵陈配合,还可以治疗肝炎导致的黄疸。
因为玉米须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提高血小板数目,能够抗溶血,所以可以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还可以用于急性溶血性贫血。
因为它有抗过敏作用,所以也可以用于治疗荨麻疹和哮喘等。
玉米须的解毒功能可以用来治疗乳腺炎等。
另外,玉米须还有开胃作用,笔者就常用它煮水熬米粥治疗手术后、化疗后和重病后食欲不振的病人,效果很好。
玉米须通常用法是煎汤后服,内服常用量是每天50~100克。
厨房里的护心好食物(图)想要保护心脏,是捏着鼻子吞颗味道不好的深海鱼油、维生素E胶囊,还是吃大蒜胶囊?据台湾某杂志近日报道,其实,在你家的厨房里,就有很多有益心脏的好食物。
1.杏仁:预防血小板凝结。
研究发现,即使每周只吃一次坚果,也能减少1/4患心脏病的风险,其中特别推荐杏仁。
吃法:将杏仁磨成粉状,拌入沙拉、菜中,不但增加口感,也能充分吸收营养。
2.薏仁:降低胆固醇。
薏仁降胆固醇效果不输燕麦。
它属于水溶性纤维,可加速肝脏排出胆固醇。
吃法:薏仁汤易增加热量,最好将薏仁煮成饭。
5.菠菜:预防心血管疾病。
菠菜富含叶酸,比其他营养补充剂更能有效预防心脏病。
吃法:保存叶酸的最好方式是大火快炒,营养价值能保留最多。
6.木耳:抗凝血。
研究发现,木耳含九种抗凝血物质,与洋葱、大蒜效果类似。
吃法:将干木耳用水泡开,洗净切丝,用热水烫一下,撒上姜丝、糖、白醋、酱油凉拌。
7.海带:预防血管阻塞。
海带属于水溶性纤维,可加速胆固醇排出体外,还能预防动脉硬化。
吃法:海带本身含钠,吃时少加调味料。
8.芹菜:降血压。
芹菜所含的芹菜碱,有保护心血管的功能。
而且叶子的维生素C比茎高。
吃法:选择嫩叶,用热水烫一下,做凉拌菜或沙拉均可。
9.玉米和玉米须:降血压。
玉米须有利尿作用,帮助稳定血压。
吃法:玉米洗净加水,煮成粥,玉米须煮水当茶喝。
玉米须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秋天,农民在收获玉米时,大多把玉米须扔掉,其实挺可惜的,殊不知它是治病良药。
祖国医学认为,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米须含大量硝酸钾、维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种挥发性生物碱。
有利尿、降压、降血糖、止血、利胆等作用。
故以本品为主药所组成之验方甚多,治病也非常广泛...玉米须,也称玉麦须。
最早药用记载见于1476年的《滇南木草》,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中国药典》1977年收载。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1985版(一部)收录的常用药材品种。
玉米须为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的花柱和花头。
玉蜀黍一年生草本,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玉米须常集结成疏松团簇,花柱线状或须状,完整者长至30厘米,直径0.5毫米,淡绿色、黄绿色至棕红色,有光泽,略透明,柱头2裂,叉开,质柔软,气无,味淡。
以柔软、有光泽者为佳。
主要化学成份:含脂肪油2.5%、挥发油0.12%,树胶样物质3.8%、树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生物碱0.05%。
还含隐黄素、维生素C、泛酸,肌醇,维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苹果酸、枸椽酸,酒石酸,草酸等。
此外,还含大量硝酸钾,a-生育醌神奇“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玉米须主要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2.降压作用3.利胆作用4.降血糖作用5.其他作用制药膳,可治多种疾病:1、肝硬化:玉米须,东瓜子,赤小豆,煎汤。
2、高血压、头昏脑涨:玉米须50g,菊花10g,煎汤。
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
3、眩晕:玉米须50g,煎汤代茶,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