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食疗学》参考PPT

《中医食疗学》参考PPT

菠萝饭 将菠萝去皮切丁经盐水浸泡,与粳米一同入锅煮饭。 具有滋养之功效,可养心益智,防止心脏病发作。
14.04.2021
8
小麦
异名:淮小麦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 性味归经:甘、凉。入心、脾、肾经。 功效:养心,益肾,除热,止渴。 主治:脏燥,烦热,消渴,泄利,痈肿,外伤
14.04.2021
2
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
磷,少量的B族维生素,有机酸,单糖和双糖等。
食用注意:
粳米营养丰富,大多存在于谷皮中,平时不宜多食细粮。 粥饭虽是补人之物,但亦不可过量。
14.04.2021
3
糯米
异名:稻米,江米,元米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糯稻去壳的种仁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敛汗,解
14.04.2021
6
米饭也可以除病 你知道多少?
茶叶饭 将茶叶冲泡后滤汁与粳米一同煮饭。具有防治心血管病、 胃肠道传染病及减肥美肤等功效。
香菇饭 将香菇泡发后切丝加瘦肉末与粳米煮饭。对治疗小儿荨麻 疹、慢性胃炎等症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猪肝肾饭 将猪肝、肾去脂去腺切成小块,用适量调料拌腌后,铺 至将熟的饭面,慢火焖熟拌食。对肝肾功能衰弱、腰膝酸痛、 头昏目暗有食疗功效。
2.治神经性心悸,怔仲不安,失眠,自汗盗汗等:小 麦1-2两,粳米3两,大枣5个,将小麦洗净煮熟, 捞出小麦取汁,再放粳米、大枣同煮,或先将小麦 捣碎,同枣米煮粥食用,3-5天为1疗程,每天文赋 -3次。(《饮食辨录》)。
3.治消渴:小麦淘净不拘多少,煮粥或炒作饭,治虚 劳不足糯米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之 (《本草纲目》)
3.治虚劳不足糯米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 之(《本草纲目》)
14.04.2021
5
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
素B1、维生素B2、多量淀粉等物质。
食用注意:
湿热痰火及脾滞者禁服。凡发热,咳嗽痰黄,黄疸, 腹胀之人忌食。糯米黏腻,若做糕饼,更难消化,故婴 幼儿及老年人和病后消化能力弱者忌食糯米糕饼。
4.治肠痈:薏苡仁100g,附子20g,败酱50g,上3味 杵为末,以水500ml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金匮要略》)。
出血,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小麦煎汤50—100g;或煮粥。
小麦面炒黄温水调服。外用:适量,小麦炒黑 研末调敷。小麦面干撒或炒黄调敷。
14.04.2021
9
药膳方选
1.治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甘草3两,小麦1升,大 枣10枚。以上3味,以水6升,煮取3升,温分3服。 亦补脾气。(《金匮要略》)
14.04.2021
10
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糖类、糊精、脂肪、
粗纤维、钙、磷、铁。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 素、精氨酸、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酶及微量维生素 等物质。
食用注意:
小麦多食能雍气作渴,故气滞、口渴、病湿热者宜少食。
14.04.2021
11
薏苡仁
异名:苡仁、苡米、尿珠子、米仁、起实
大枣鸡肉糯米饭 将大红枣去核切碎、鸡肉切丝与糯米一同入锅煮 饭。具有补中健脾、滋养强壮之功效,可治疗脾胃虚弱、气 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等症。
番茄汁饭 先将洋葱、蒜头炒出香味,加入水和番茄汁煮沸,再加 入粳米煮饭。具有防癌和生津止渴、健胃消食之功效。
14.04.2021
7
米饭也可以除病 你知道多少?
姜汁黄鳝饭 将黄鳝洗净切段或切丝,加姜汁等调料拌腌后, 平铺将熟的饭面,慢火焖熟拌食。具有补虚损、强筋骨、 健胃补血之功效,可治疗病后体弱、贫血等症。
姜汁牛肉饭 将鲜牛肉剁成肉糜,再加姜汁、花生油等调料 拌匀,铺至将熟的饭面,慢火焖熟拌食,具有祛寒健胃、 补中益气、强筋健骨和消水肿、除湿气等功效。
洋葱饭 先将水烧沸,再放入切碎的洋葱和粳米、盐等煮饭。 具有软化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血脂,预防肠道疾病、 健胃助消化等功效。
毒。 主治:脾胃虚寒泄泻,霍乱吐逆,消渴尿多,
自汗,痘疮,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入丸、散,
或煮粥;外用:适量,研末调散。
14.04.2021
4
药膳方选
1.治脾胃虚弱,:糯米2两,曲末5钱,先蒸糯米熟, 入曲末拌和,瓷器盛,经宿,每食半盏,空腹时服 食( 《圣济总录》)
2.治脾虚久泻,饮食少进:糯米1升(水浸1宿,沥干, 慢火炒令极干,为细末),淮山药,芡实,莲肉各 3两,胡椒末1钱,和匀,每日清晨用半盏,再入砂 糖2匙,滚汤调服(《红炉点雪》)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入脾、胃、肺经。
功效: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主治: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 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 平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 散、浸酒、煮粥、做羹。健脾益胃,宜炒用; 利水渗湿,清热排脓,舒筋除痹,均药膳方选
1.治病后体弱,食少,乏力:党参30g煎汁,大米 100g,用党参汁煮稠粥。1—2次温服。( 《中国 药膳学》 )
2.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水泻或稀便,日数次,不 思饮食:白粳米100g,将米炒焦,加水煮做粥, 任意食用。(《粥谱》)
3.治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气欲绝者:淡竹沥1 合(约20ml),粳米1合(约20g),炒黄,以水 共研,去渣取汁。上两味,和匀顿服之。(《圣济 总录》)
14.04.2021
12
药膳方选
1.治水肿喘急:郁李仁2两。研,以水滤汁,煮薏苡仁 饭,日2食之(《独行方》)。
2.治风湿痹痛:薏苡仁粉,同曲米酿酒或袋盛煮酒饮 之。(《本草纲目》)。
3.治脾虚泄泻: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 消渴:小麦淘净不拘多少,煮粥或炒作饭,治虚劳 不足糯米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之 (《本草纲目》)
具有代表的谷物类原料
粳米 异名:大米,白米,粳粟米、稻米、硬米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稻去壳的种仁。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肺经。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除烦,止泻止痢。 主治:脾胃气虚,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心烦口渴,
泻下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50—200g,煎汤、煮饭、熬粥均可,
亦可做成膏饼或将米煮熟后用文火烧成锅巴研粉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