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的抒情阅读答案季薇

雨的抒情阅读答案季薇

篇一:雨的抒情阅读答案季薇1.最是动人亲笔信肖复兴:作者说“最是动人亲笔信”,亲笔信为什么动人?作者为什么会有“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联想到“嚼烂的口香糖”?下面两句,用上加点的词语作修饰语,有什么含义?(1)可是,很久了,我没接到朋友的来信了,没看到那些温暖的字体了。

(2)但那也是万卡用笔蘸着墨水一字字写成的呀!文中举了三例,其中写陈乐民的例子是为了表现_________ 写老邮递员的例子是为了印证_________ 阅读文章最后一段,体会其表达上效果。

2.雨的抒情季薇文章描写了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雨,抒发了哪些情感?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具体说说第⑤段的作用。

第⑨段为什么要写“高雄灰土满天”的景象?雨雪风霜,牵动人心,请描写一种天气,抒发自己的情感。

(100字左右)3.大象报仇二十年不晚第③段中加点的“这一代”小象指的是哪一代小象?分析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南非阿多大象国家公园就是一个例证,公园百分之九十的公象都是遭同类袭击而亡,这一数字是正常值的15倍。

” 文中最后一段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抽打心中的樱桃树根据全文内容,说说题目的作用。

填写空格,理清故事情节。

起因:_______经过:_______结果:________ 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微笑加点)文中第④段中说“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话的用意了!”母亲抽打樱桃花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阅读文章最后一段,体会其表达效果。

从文中我们读出了“被抽打过的樱桃树结的果更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把你的故事写出来。

(100字左右)5.飘逝风中的爱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文以“雨夜”开头,又以“淅沥的雨”结尾,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作用。

(1)只是她比我早几年出生而已,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2)因为求学,我一直漂泊异乡,为自己的人生努力着…… (两句都是“人生”加点)短文第⑤段划线处(她默然无语,嘴唇动了动~~她却执意弯下了腰,耐心地缝起来)属于细节描写,你从这一细节描写中读出了什么?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分析第⑥段划线句子的含义和特点。

短文结尾说“我似乎又望见了姐姐那忙碌的身影”,请结合短文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补写出“姐姐是”如何忙碌的。

(不少于120字)请语文高手或语文老师回答~谢谢合作~ (谁答的多就给谁分)1.包含着自己的感情,是真挚的,令人感动的说明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像嚼烂的口香糖一样索然无味,不那么真诚和真实了(1)强调亲笔信在走向衰落(2)强调写信过程,表现万卡内心的真挚之情亲笔信的深刻性邮递员默默无闻的精神举例子,说明亲笔信与电子邮件等其他方式的不同,点明主旨,亲笔信最动人。

2,对雨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结构上运用排比,句式整齐;在内容上,语言优美,耐人寻味。

对比,说明雨对高雄的重要性雨下得很安静,没有一丝声响,玻璃窗上也缀满了水珠,那不是整合的珍珠,而是散落的精灵。

带点泡沫一般的情怀,静静地划落。

悬浮却有着透过窗的朦胧,不甚清昕,不曾整齐划一,只是在不经意之间撩动心绪。

或静密,或温暖。

3. 落单的小象用了列数字和做比较的方法。

说明南非阿多大象国家公园这个问题的严重。

不能去掉,符合实际,用词准确。

如果去掉,则语气太肯定,与说明文的要求不符4 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情节;由物及人,形象地揭示了全文主旨。

樱桃树开满了花母亲抽打樱花,遭到我的阻拦经母亲抽打的樱桃树硕果累累,我保护的樱桃树仍是满树青黄,毫无生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我对樱桃数的憧憬与渴望只有懂得适当舍弃,生命的行囊才会装满更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5. 对姐姐的热爱,钦佩之情首尾照应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往上打的,累死了,只能帮你这些了,作为借鉴吧!!!!!!!!!!!!!1111提问者评价三克油!~篇二:雨的抒情阅读答案季薇2006年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专业资料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2006年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专业资料。

2006 年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阅读(55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 题。

(13 分)读书的策略读书,读什么书?读经典还是一、阅读(55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1—5 题。

(13 分)读书的策略读书,读什么书?读经典还是读时尚,读硬的还是读软的,读雅的还是读俗的,专家各有说法。

除此之外,还牵涉到不同的学科。

我的建议是,读文学书。

为什么?因为没用。

没听说谁靠读诗发了大财,或者因为读小说当了大官。

今人读书过于功利,事事讲求实用,这不好。

经济、法律等专业书籍很重要,这不用说,世人都晓得。

我想说的是,审美趣味的培养以及精神探索的意义,同样不能忽略。

当然,对于志向远大者来说,文学太软弱了,无法拯世济民;可那也不对,你想想鲁迅存在的意义。

两年前,香港学者饶宗颐先生在北大演讲,提到法国汉学家戴密微跟他说的两句话:中国文学世界第一;研究中国,从文学入手是最佳途径。

公开发表时,这两句话都被删去了,大概是怕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以为是挟洋人以自重。

可后面这句,其实很在理。

从文学入手研究中国,照样可以广大,可以深邃。

而且,我特别看重一点:从文学研究入手,容易做到体贴入微,有较好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所有这些,都并非可有可无,不是装饰品,而是直接影响你的学问境界。

你看外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的著作中对于文学经典的引述与发挥,你就明白,中国学者对于文学的阅读,普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浅。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确实应该发扬光大,因此,建国学院,修清史,编《儒藏》,我都没意见。

我想提醒的是,今天谈“传统”,有两个不同的含义。

晚清以降,中国人与西学对话、抗争、融合,并因此而形成的新文化,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传统。

比如,谈文学,你只讲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不讲鲁迅,行吗?说到现代文学,因为是我的老本行,不免多说两句。

不是招生广告,而是有感而发。

尽管我也批评五四新文化人的某些举措,但反对将文化大革命的疯狂归咎于五四的反传统。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很多人开始头脑发热,大谈“民族自信心”,听不得任何批评的声音。

回过头来,指责五四新文化人的反叛与抗争,嘲笑鲁迅的偏激与孤独。

我理解这一思潮的变化,但也警惕可能的“沉渣泛起”。

说到读书的策略,我的意见很简单:第一,读读没有实际功用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第二,关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连的现当代文学;第三,所有的阅读,都必须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这样,才不至于读死书,读书死。

古今中外,“劝学文”○ 1,你我都听了,效果如何?那么多人真心诚意地“取经”,但真管用的很少。

这里推荐章太炎的思路,作为演讲的结语。

章先生再三强调,平生学问,得之于师长的,远不及得之于社会阅历以及人生忧患的多。

《太炎先生自定年谱》“1910 年”条有言:“余学虽有师友讲习,然得于忧患者多。

”而在 1912 年的《章太炎先生答问》中,又有这么两段:“学问只在自修,事事要先生讲,讲不了许多。

”“曲园先生,吾师也,然非作八股,读书有不明白处,则问之。

”合起来,就三句话:学问以自修为主,不明白处则问之,将人生忧患与书本知识相勾连。

○ 2,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读书的诀窍” 。

1.第一段中“没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一、二段看,作者认为“读文学书”的主要意义在于:(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 2.第一段中“鲁迅存在的意义” ,这“意义”是指:____________。

(1 分) 3.第二段下面画线的部分,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2 分) 4.第三段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段主要作用是为下文“读书的策略”的第___点作铺垫和准备。

(2 分) 5.最后一段的○ 1○ 2 处应填上(2 分) a.汗牛充栋借花献佛 b.多如牛毛借题发挥 c.汗牛充栋借题发挥 d.多如牛毛借花献佛6.作者所理解的“读书的诀窍”有三条,即“学问以自修为主,不明白处则问之,将人生忧患与书本知识相勾连。

”结合你读书的体会,另拟一条“读书的诀窍” ,并作阐发。

(80 个字左右)(3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 7—11 题。

(13 分)雨的抒情(台湾)季薇①雨,好像是千万支魔指;好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

②春雨柔软,夏雨粗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因季节变化,情调各异。

但是,雨色一样美丽,雨声一样动听。

③在图画音乐和诗歌里,有许多描写雨的佳作。

线条色彩和音乐旋律,空灵剔透。

④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的,轻吻着人的脸,微微觉着痒;又轻轻濡湿着衣裳。

雨伞仿佛是风帆,在雨色蒙蒙中载浮载沉;也像一只只大翅膀,东南西北,无边无垠,因风四处飘航。

⑤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逗人的雨,真叫人喜悦。

可以不必穿雨衣,在户外踯躅漫步,雨似蜜似酒,滋润着心灵。

⑥——这梦幻似的雨,这奇异的雨,梦幻似的教人幻想。

⑦记得杏花春雨的江南,雨点敲打着船篷,雨中也有梨花的幽香。

记得西湖的夏雨,元气淋漓,满湖荷叶被打得笃笃地响。

记得天目山的秋雨,重雾深锁,万木萧萧,撑天的松柏经雨洗涤,显得格外苍劲。

记得富春江的冬雨,如泣如诉,两岸茅屋炊烟阴阴沉沉,像一幅染湿了的铅笔画。

⑧细雨微风的夜,适宜读诗和散文。

狂风暴雨的夜,则宜恐怖神怪小说。

要不然,便邀几位知己,泡几杯浓茶,买一包花生米,点上一支洋烛,又当另有一番情趣。

风雨更宜怀人,怀人常不寐;一声风一声雨,都似离人低诉。

⑨那年夏天,和友人在春秋阁小坐。

那时候,菱角已经成熟,莲池潭上,乡人驾着小船,忙于采摘;天空的白云,和水面的白鹭相映成趣。

阵雨骤来,如万马奔腾;半屏山忽然不见了,只有密密的雨,密密地替莲池挂上了珠帘。

阵雨里,那些采菱角的船,依然从容地游移摇荡。

船上的人连蓑衣也不穿。

⑩台湾南部雨量不多。

尤其是高雄,灰土漫天;树枝树叶上厚墩墩地堆积着尘埃,经阵雨一淋,苍翠碧绿,□。

雨后的寿山,妩媚地俯视默默的爱河;银鳞似的水波也被青青的山□绿了。

11 ○ 河堤上,那一排水泥柱上,那一排路灯的瓷罩,白玉球似的镶嵌在山水之间,依稀是西湖的景色。

12 ○ “春雨楼头尺八萧,何时归看浙江潮?” 7.第⑦段“记得……记得……记得……记得……”照应了上文的_________。

(2 分) 8.第⑩段方框中依次应填的词语是(2 分) a.欣欣向荣染 b.欣欣向荣映c.焕然一新映 d.焕然一新染 9.作者欣赏台湾高雄的雨景,为什么会有“依稀是西湖的景色”的感觉?概括为两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