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禁毒案例讲稿

禁毒案例讲稿

禁毒案例讲稿同学们、老师们,下面所讲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宋强男,35岁“烟龄”:17年戒毒次数:10次以上曾经资产:130万元以上“小时候,我是跟着奶奶长大的。

”枯黄的面颊上,一双大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里,手臂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针眼。

宋强,这个吸了17年的“老烟民”,曾经拥有百万元资产的富翁,低下头,缓缓将自己17年来惨痛的回忆翻开。

15岁被开除哥们拉下水宋强的家在西安南郊。

父亲是单位里的干部,忙起来多少天都回不了一次家,母亲的工作也比较忙,所以,宋强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着。

作为家中的长子,聪明听话的宋强深得奶奶的宠爱,学习成绩也总是在班里名列前茅。

小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了一所重点中学,可就在家人对他寄予厚望的时候,一伙“不良少年”却闯入了宋强的生活。

打架斗殴,见谁不顺眼就“办”谁,在一个懵懂的男孩看来,这种生活方式总是透出几分不羁的洒脱。

“我也想变得跟他们一样‘扎势’!”在宋强幼小的心里,正有一种可怕的念头在萌生。

他渐渐地和那些人熟识起来,学会了打架、学会了吸烟、“泡”女孩,学会了用杯口那么粗的木棒往别人头上猛抡……不久,10个14岁、15岁的孩子拜了把子,每人用刀片在自己左手腕上割一个“十”字,发誓要做一辈子的好兄弟,还给自己的帮派起了一个名字叫“十兄弟”,宋强就是其中的老三。

因为把别人打伤住院,学校将“十兄弟”同时开除。

儿子不去上学了,整天跟“混混”待在一起,父母心里又急又气,托遍关系强行把他送去外地参军。

本来以为宋强离开了西安,可以安心在部队接受教育了。

谁知就在当兵刚一年时,他却趁派往外地的机会,两次偷偷跑回西安找“十兄弟”玩。

最终被连长发现,宋强又得提着行李离开了部队。

刚到家,自然免不了父亲的痛斥,而宋强却不以为然,大门一甩,当晚就住进了“老二”家。

在他离开西安期间,其余的兄弟开始结伙在公交车、大街上绺窃,手头上还多少有了些钱。

第二天中午,大家在小酒馆要为宋强接风,两瓶白酒下肚,他们又到老二家叙旧聊天。

聊得正欢,老二突然神秘地说“我给你们拿点好东西”。

只见他拿出了一块乒乓球大的“黑膏子”。

几个人在老二的指导下,放在锡纸上吸了起来。

临走时,老二又将食指肚那么大的“黑膏子”送给宋强。

母亲惊呆晕厥过去三天后,宋强跟这个黑糊糊的“膏子”产生了“感情”,“不吸两口,总感觉心里少了点啥”。

很快,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宋强已经通过老二买了五六次,一次一百元的量只能维持3天。

“我在家待着没有收入,哪来钱买呀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当时台球厅挺受欢迎,于是,宋强向父亲提出经营台球生意的想法。

看来儿子知道要自食其力了,父亲当即欣喜地拿出钱一把交给他。

几个台球案子,每天可以净赚100多元,在1989年,这个数目的确不小。

可宋强却每次一拿到钱,就迫不及待地交到“烟贩”手里,那时的他已经改抽了“皮子”(即鸦片)。

一年后,宋强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一家工厂从事保卫工作,可是也是因为吸毒被别人发现被开除。

1990年夏的一天,宋强正躲在自己的屋子里贪婪地享受鸦片的“快感”,吱呀一声房门被推开了。

他转回头一看,母亲的双眼正直直地瞪着自己,随即猛地一头栽倒在地。

宋强一反应过来,赶紧使劲掐母亲的人中。

过了一会儿母亲醒了,号啕大哭直到深夜。

“我就不信改不了你的坏毛病!”当时父亲通过朋友在海南找到一家小酒店,10多万元的投资,就是为了让宋强离西安远远的。

1991年初,宋强来到海南三亚,行囊里却还装着几两鸦片。

虽然酒店地方不大,但生意还算挺好。

让宋强惟一不满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三亚,还是一个刚刚开发的旅游区,拿着钱找毒品买都买不到。

隔了两天,宋强实在等不及了,疯了似的坐飞机奔到广州,终于买到50克海洛因。

“我不习惯抽白的(即海洛因),最后想了想,干脆飞回西安买,反正谁也不会知道。

”在海南的三年里,为了回西安买烟,他自己也数不清坐了多少趟飞机,只知道三年内赚的100万,有一多半都“贡献”给了毒品。

奶奶离世前留下一句话1993年回到西安后,宋强用在海南赚的钱投资在小寨开了一家烟酒批发店。

灵活的生意头脑让他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小店也逐渐在南郊地区有了名气。

但滚滚财源带给他的并不是幸福,而是纵容他对毒品滋生出更严重的依赖。

5年后,宋强因在店里替人窝赃被判入狱2年半。

就在刚出狱不久,家里传来噩耗:奶奶病重!自小和奶奶最亲的宋强最终也没能赶上见奶奶最后一面。

“我奶刚‘走’我才赶到,跪在地上,抱着她的腿,不知道哭了多久。

”说到这里,宋强又忍不住掉下眼泪。

后来,他才知道奶奶弥留之际,吃力地说道“我那大孙,不争气啊!”老人话音刚落便撒手而去。

“奶奶最牵挂的人不就是我吗可我就是……我恨死自己了!”戒毒,为了孩子的未来2002年冬天,宋强偶然结识了一个善良的女人阿欣,两人迅速陷入热恋。

32岁的儿子娶媳妇,在宋强的父母看来,自然是求之不得。

可自己的儿子是这么不争气,他们不忍心对这个未来的儿媳妇有所隐瞒。

于是在结婚之前,把儿子吸毒的事一五一十地对她讲了出来。

阿欣的回答却令人意外:“我俩都想好了,结婚之后买个车跑运输,我一定能让他把烟戒掉。

”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有诸多无奈和痛苦。

2004年秋,阿欣和宋强离婚了。

宋强把所有的财产全都给了阿欣,只有1岁多的儿子留在了自己身边。

签完字的那一刻,阿欣沮丧地说了一句:“当初结婚前,我就是想和毒品赌一把。

但现在不得不承认,我赌输了。

”在这场赌博中,无论是阿欣还是宋强都输惨了,胜利只属于那个可怕的毒魔。

这次进戒毒所刚刚一个多星期,前几天,年迈的父母抱着孩子来看他。

“当时我挂着吊瓶。

娃一见到我,就不停地喊‘爸’‘爸’,用小手抠我手上的胶布。

”宋强哽咽着说,自己做了爸爸,才明白了10多年前父亲对自己的苦心,可惜时间已经回不去了……结束采访前,宋强对记者说,雁塔戒毒所环境很好,干警对他的照顾也相当细心,“现在我活着,就是为了孩子。

为了他,哪怕戒毒再怎么痛苦,我都会咬牙坚持住。

”吴雯女,40岁"烟龄":11年戒毒次数:10余次曾经资产:110余万40岁的昊雯本该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女儿聪明可爱,娘家人将她当成掌中宝,百万家产足以使她活得轻松自在……然而一朝的不慎使她步入了毒品的魔窟,为此她荡尽了百万家产,父亲也因她的冥顽不化含恨而终,女儿见了她不愿叫“妈”,母亲和哥哥们从对她一次次的帮助到现在的彻底失望……拥有百万积蓄夫妻俩疯狂吸毒昊雯出生在我市东郊的一个普通干部家庭,父母的疼爱、三个哥哥的庇护使她成了家里人的掌上明珠。

因此,对于她的任何要求,家里人总是设法满足。

昊雯中学毕业后到我市一建筑单位上班。

娇好的容颜,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得单位里很多男同事对她都爱慕不已。

1988年,昊雯选择和一个叫阿铭的男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不久,阿铭开始做生意,为了帮丈夫一把,昊雯放弃了原来的工作开始“下海”经商。

他们买了两辆出租车,雇专人驾驶,昊雯也开了一家食品批发部。

由于头脑灵活,眼光独到,昊雯的生意越做越大,丈夫反成了她的帮手。

短短几年时间,他们的积蓄已超过百万。

1991年,昊雯喜得千金,这使夫妻俩的生活更加美满。

正当两人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由于生意场上接触的人较杂,昊雯的生活也开始起了变化。

1994年的一天,阿铭的一个朋友来向昊雯借5000元钱。

昊雯向来豪爽,况且对方又是丈夫的朋友,所以她二话没说便借给了对方。

一个月以后,昊雯找到借钱的朋友要他还钱,对方却称没钱,但是“有货”,并给了她一团灰黑色的东西。

后来另一个朋友告诉她,“那可是宝贝,包医百病。

”昊雯没有多想,随手将那块东西扔在衣柜上的纸盒子里。

当时,昊雯患有偏头疼,每每发作脑袋都隐隐作痛。

一天晚上,她的老毛病又发作了。

看着阿铭焦急地忙前跑后,昊雯猛然间想起那块“包医百病”的东西。

便向丈夫说起了自己讨债的事。

谁知阿铭也如是说,还极力劝她尝一口。

于是昊雯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沉沦。

“当时头真的不疼了,晕晕乎乎的,只想睡觉。

”吸上第一口之后,后来每天晚上都吸一口,然后就迷迷糊糊地上床,就一个感觉——舒服。

很快,从朋友那里讨来的“宝贝”吸完了,昊雯就找到那个朋友,又通过其认识了几位“卖家”,她和阿铭每次至少买100克,等抽完的时候再去买。

刚开始吸毒时,他们还可以勉强坚持工作,但是时间一长,两人的精力下降,于是他们干脆就躲在家里不出门,疯狂地吸毒。

这样原来的积蓄也开始急剧减少。

他们把存款全部用来吸毒,变卖出租车的钱也跟着吸完了。

在戒毒中痛苦挣扎1997年,阿铭因吸毒被送进强制戒毒所。

昊雯回到了娘家,父母一眼就看出来女儿的异样:眼眶深陷、面黄肌瘦、身体消瘦……在父母和哥哥们的追问下,昊雯承认和丈夫一起吸毒。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家里人听了之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谁会相信这个他们眼里的“乖乖女”竟会是一个已经吸毒三年的瘾君子。

然而这一切都是真的。

那段时间,母亲整天以泪洗面,父亲也是每天愁眉苦脸,哥哥们见了她也不说话。

看到这一切,昊雯好恨自己,恨自己不珍惜身体,恨自己伤了家人的心。

经过一阵思想斗争之后,她鼓足勇气,告诉家人:“我要戒毒!”在家人的安排下,昊雯住进了附近一家诊所,住院戒毒的那五天里,和她一起长大的几个朋友都来看望她。

大家都不敢相信这位闺中密友竟然染上了毒品,她们都支持昊雯戒掉毒瘾。

在朋友来看她的时候,父亲总是坐在她身旁,到了晚上,父亲还和她谈心,让她放开心态。

半夜里,昊雯一觉醒来,发现父亲竟趴在床边睡着了。

昊雯这时难过极了,拿过大衣给父亲盖上的同时,她暗下决心:一定还父母一个健康的女儿。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昊雯的毒瘾戒掉了,全家人个个喜出望外。

为了庆祝女儿重获新生,父亲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

这时阿铭来找昊雯了,但昊雯却发现经过一场大变故之后,丈夫依旧我行我素,两个人之间渐渐行同陌路。

1999年,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

昊雯在父母家的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把女儿送到娘家,让哥哥嫂嫂代养。

自己开始四处找工作,由于她文化程度低,又没有工作经验,求职时并不很顺利。

空虚、无聊,迫使她再次和以前生意场上的朋友走到了一起。

禁不住朋友的再三劝说,昊雯再一次染上毒品。

刚开始她还心存侥幸,“都戒了一年了,抽一口没事。

”越到后来,她越觉得坚持不住,最后干脆自暴自弃。

心想着“反正都这样了。

”原来留给女儿读书的几万元,被她在短短数月内换成了毒品。

1999年底,父亲因病去世。

临终前他还一遍遍地念着女儿的名字,希望她能戒掉毒瘾,并嘱咐儿子一定要尽力帮助妹妹好好生活。

但是这样的刺激,早已无法唤醒沉沦迷途中的昊雯。

后来,昊雯干脆“以贩养吸”,经常被抓进戒毒所,父母、哥哥、朋友都渐渐离她远去。

满眼幸福一念成空去年年末,母亲因病住进医院。

当医生将母亲患有“脑梗”的化验单拿到她面前时,昊雯的心灵震动了。

“父亲生前希望我重新做人,我却执迷不悟,让他老人家含恨而终,我不能再失去母亲啊!”于是她断绝了和所有“毒友”的联系,咬着牙再一次将毒瘾戒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