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特殊情况下船舶操纵
第一节大风浪中航行前的准备工作
1.同一河段风、流作用方向相反时,风浪大。
风、流作用力方向相同时,风浪小;并以主
流区浪最大,缓流区浪小;下风岸浪大,上风岸浪小;宽阔河段浪大,狭窄河段浪小;
转潮前后一段时间内浪大。
2.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产生严重摇摆(包括横摇、纵摇、垂荡运动的复合运动),面且
造成拍底、甲板上浪、尾淹、螺旋桨空转等危害。
3.大风浪来临前保证船舶水密的措施,应包括:检查各水密门是否良好,不使用的一律关
闭拴紧;天窗和舷窗都要盖好,并旋紧铁盖;检查甲板开口封闭的水密性,必要时进行加固;将通风口关闭;锚链管盖好。
4.排水畅通包括:排水管系、泵、阀状态良好;污水沟畅通;甲板排水孔应畅通。
5.绑牢活动物件包括:(1)起吊设备、锚设备以及一切未固定的甲板物件就系固和绑扎。
(2)散装货物应平舱。
(3)水舱、燃油舱应尽可能注满或抽空,减少自由液面。
(4)舱内和甲板的重件货物。
(5)配载时详细计算稳性,满足风浪中的航行要求。
6.在吃水差方面,既要防止螺旋桨空转,又要减轻拍底,一般以适当艉纵倾较为理想。
第二节大风浪中的操船措施
7.船舶在波浪中的横摇周期与船宽成正比,与初稳性高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8.减轻横摇的措施:调整船舶的横摇周期、改变航向和速度以调节波浪的遭遇周期。
如果
船舶正横受浪时,且横摇周期与波浪周期相等,此时改变船速对波浪遭遇周期无影响,只有改变航向才能取得减轻横摇的效果。
9.船速越高,垂荡越激烈。
10.船首干舷越低,船速越大,波高越强,甲板上浪也越厉害。
11.为了减轻空转现象和防止桨叶等受损,应保持桨叶浸入水中20%-30%的螺旋桨直径,当
出现空转时,可及时调整航向和速度以减轻船舶摇荡。
12.船舶在大风浪中顶浪航行,可通过下列措施减轻拍底、甲板上浪:降低航速、偏浪航行、
改顶浪航行为顺浪航行、正确变换车速(交替运用快慢车)。
13.船速越快,波浪对船首的冲击力就越大;船首的面积越大(如U型首),波浪的冲击力
越大;方形系数、棱形系数越大,冲击力越大。
14.船舶顺浪航行时,由于波浪与船舶相对速度小,可以大大减弱波浪对船体的冲击。
15.当航速小于波浪传播速度时,将形成尾淹现象;当航速等于波浪传播速度时,则船尾冲
漂(不易保持航向);一般采取调整航速的措施,使航速稍大于波浪的传播速度,既能避免尾淹,又能保持舵效。
16.偏浪航行是船舶的主航向与风浪的方向成20-40度的夹角,斜着波浪传播的方向前进的
方法。
17.船舶横摇剧烈,应首先调整航向;顶浪航行时,波浪冲击力大,纵摇剧烈,应先调整航
速再考虑调整航向;为了避免首受顶浪航行过大的冲击和减轻横摇、纵摇的剧烈程度,可采用偏顶浪作Z形航法。
18.滞航是以能保持舵效的最小速度,将风浪置于船首2-3个罗经点的方位上顶浪前进的方
法。
19.滞航中采取的航速和航向,应根据风浪的变化进行调整,选择最佳的风浪舷角,并保证
有足够的舵效。
20.滞航若船长较长或船首干舷较高的船舶,且下风处水域不太宽裕时,采用此法最为有利。
21.滞航和漂滞时,都可以在船首抛出锚链或大缆使船首迎风浪。
22.漂滞是船舶停止主机随风浪漂流的方法。
当主机或者舵机发生故障时,将被迫漂滞;当
滞航中不能顶浪、顺浪中保向差以及老旧船舶,也可主动采取漂滞。
当船舶具有良好的稳性和水密性,方可主动采取漂滞的方法。
23.大风浪中掉头,顶浪掉顺浪容易,顺浪掉顶浪困难、危险,尤其空船。
24.波浪大小的变化有规律,一般来说“三大八小”。
25.在掉头过程中,在掉头开始时宜用慢车、中舵,力求避免掉头产生的横倾角与波浪引起
的横倾角叠加。
26.若因在掉头中判断失误,在掉头中遇上大浪,正确的措施是及时减速并缓慢回舵,恢复
原航向,再等待时机。
27.顶浪转向顺浪,在掉头前应适当减速,转向应在平静的江面到来之前开始,以求在平静
江面来临时正好转向横浪。
28.顺浪转顶浪,主要是后半段转向困难,因此在掉头前减速,等待时机,以求后半段在较
为平静的江面进行。
29.起锚检视或移泊:当锚和锚链被淤埋,或锚地条件恶化时;偏荡范围内有他船时;锚地
风浪较大时。
30.锚泊船遇大风浪时的措施:起锚检视或移泊;增加锚抓力和减小船舶偏荡;减小波浪引
起的纵摇和横摇。
31.锚抓力随松出链长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对吸收动力负荷非常有效,但应注意锚链的增
长会使船舶偏荡运动大幅度增加。
32.在主锚的悬垂部分靠近河底处,悬吊小锚或适当的沉砣,使之横卧河底。
吸收锚链所受
到的动力负荷,缓和纵摇和垂荡,对卧底锚链起稳定作用。
33.系单浮时遭遇大风浪时:适当增加系缆长度、在一舷抛止荡锚,抑制船舶偏荡、必要时
改为锚泊。
34.系双浮筒的措施:风来自船首时,增加缆绳长度、当风来自连线以外时,如风力不大,
加强首尾浮缆、风力大时,不得不改单浮筒状态、必要时改为锚泊。
35.靠泊码头船舶遇大风浪时的措施:加强系缆,保护船体、抛锚并缓和船体摇荡(增加吃
水,并抛下首锚。
如果风从江面吹来,靠泊船就容易陷入危险,必要时选择避风锚地锚泊)
第三节船舶应急操纵
36.船舶处于碰撞紧迫危险时采取的措施:立即停车、倒车,必要时抛下双锚制动;迎面相
遇时,应先使船首避开,再向来船一侧操舵,以避开船尾;在出现紧迫危险时,采取避重就轻的措施。
37.撞入他船船体时:采用微进车顶住破损部位以利双方应急;情况紧急,附近有浅滩时可
顶驶抢滩。
38.被他船撞入的船舶应:尽可能使本船停住,使破损处处于下风以减小进水量;迅速关闭
破洞舱室周围及四周的水密门窗;进行排水和堵漏;操纵船舶到安全水域抛锚。
39.发生碰撞后的紧急处理措施:检查与报告、排水与堵漏、调整纵横倾、抢滩。
40.关于抢滩:礁石底不可抢滩、抢滩处坡度一般小型船选择1:15;大型船舶选择1:17
的坡度;抢滩后主甲板应露出水面。
41.在船舶交通事故中,直接经济损失未达到一定标准的,按船舶搁浅造成的停航时间确定
事故等级。
12小时以上7日以内,为一般事故;7日以上至29日以内,为大事故;30日以上为重大事故。
42.出现搁浅危险时的紧急措施:及时倒车或抛锚;尽量避开礁石;宁使船首受损亦要保护
好船尾的螺旋桨和舵。
43.搁浅或触礁后的应急措施:切忌盲目动车、显示信号、紧急报告、水密工作、调查情况、
保护船体。
44.船舶发生搁浅后,首要的任务是弄清船舶搁浅的船位。
45.测量船体周围水深的方法是从船边开始以辐射方向进行。
46.搁浅后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墩底、向岸漂移、打横、船体倾斜、船体承受过大应力。
47.当搁浅船舶的船身与岸线垂直或接近垂直时,应比船尾两边各成45度方向抛出主锚固
定船体;当搁浅船舶的船身与岸线平行时,应从艏艉向外各成45度的方向抛锚固定船体。
48.船舶搁在礁石上,为了防止受波浪纵摇、垂荡作用产生墩底造成破洞,应将各水舱注满
水,使船能牢固地坐于河底。
49.拖带搁浅船时,应向深水一侧拖带,拖缆应带在搁浅船上离搁着点最远的位置。
50.观察到火警后,应立即查明失火部位和火灾性质,发出火灾警报。
51.发生火灾,操纵船舶使起火部位处于下风位置。
起火地点在船尾部,应迎风而行;起火
地点在船首部,应顺风而行;起火地点在船中部,应傍风而行。
52.发现人落水,应立即停车,向落水者一侧操舵,使船尾摆开。
放下救生艇,从落水者下
风或下游靠拢并将其救起。
(施救船应从上风舷接近落水者)
53.若发现落水较晚,无法确定落水者的位置,可采用返回原航迹法寻找。
54.在船舶沉没、毁灭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船长可以作出弃船的决定;但是,除紧急情况外,
船长应当报经船舶所有人同意。
55.弃船前,船长应尽力操纵船舶,使其沉没于航道外靠岸的浅水区。
56.在弃船前,船长应当指挥船员尽力抢救航行日志、轮机日志、油类记录簿等文件,以及
贵重物品、邮件和现金。
57.弃船时,首先组织旅客离船,然后安排船员离船,最后船长离船。
58.全船失电立即通知驾驶台并接上应急电源;检查应急电源是否正常;首先应注意确保舵
机、助航设备和消防设备供电;根据航行状态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
59.航行中突然失电:应首先停止主机运转并立即电告驾驶台,然后启动力备用发电机组,
尽快恢复供电。
60.锚钩住水底电缆,可考虑弃锚。
61.船舶发生舵失灵时,首先立即起用应急舵操舵系统,减速停车,并报告船长,通知机舱;
立即通知驳船帮舵;悬挂舵失灵信号;利用主机进、倒车短时间操纵船舶;紧急情况下,应立即停车,并抛双锚稳住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