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

《联邦储备公报》 现代经济中信用规模如此巨大,其根基何在呢?
(2)19
第三章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盈余与赤字
1. 在商品货币关系下,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 都时时伴随着货币的收收支支: 收大于支 ——盈余;收不抵支 ——赤字。
2. 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盈余,都同时意 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负债; 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赤字,都同 时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资产。
2. 个人货币收入与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之间是有 区别的,消费决定储蓄
3. 可支配货币收入分割为消费与储蓄的规律: “预算约束”与“跨时预算 信用关系中的企业、政府和国际收支(国外部门)
1. 信用关系中的企业:资金融入者;
2. 信用关系中的政府: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2)8
第三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市场经济要求信用秩序
1.借贷行为的信用,包括守信与失信。 2.经济过程中所有行为的整体来看,守信与失信这两个 侧面总是相互伴随而存在的。 3. 在信用领域建立制度化的约束机制,完善约束信用 经济行为的法制建设等等。 4.重建诚信
(2)9
第二节 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以上这些情况,制约经济发展,比如银行惜贷、企业之 间不敢建立信用联系,从而增大交易成本。
资金互助合作社案例
案例1:2012年10月中旬,江苏连云港灌南县两家农民资金 互助合作社负责人由于资金窟窿被迫自首,致使农户血本 无归。
案例2:2014年1月23日,江苏盐城多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 关闭,合作社管理人跑路,造成众多储户存款无法兑付, 不少人的生活由此陷入困境。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三章 目录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第二节 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1)2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2)3
第三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什么是信用
1. 在中国的传统文字中,如果是讲道德规 范、行为规范,是一个“信”字; 如果讲的是经济范畴,与之相当的是 “借贷”、是“债”,等等。
(2)15
第三章第二节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当前的“民间借贷”
1.民间借贷包括两部分:自发产生的借贷、无固定组织形 式
2. 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一个关键界限、一 个重要指标、一个流行观点)
一个关键界限:是否显著超出现代信用关系的利率水平, 主要是否大大超出法定利率水平。
一个重要指标:运作模式是否符合现代信用的运作模式, 民间借贷不属于现代信用的运作模式。
(2)24
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2)25
第三章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商业信用
1. 典型的商业信用,是作为卖主的企业以赊销方式对 作为买主的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2. 在商业信用中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 和借贷:就买卖行为来说,在发生商业信用之际已 经完结,就与通常的现款买卖一样;而在此之后, 它们之间只存在一定货币金额的债权债务关系。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也决定了票据流通的局限性。
(2)28
第三章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银行信用
1、银行信用的两个特点: .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借贷对象直接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2. 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突破方向性、突破借贷规模、突破借贷期限
(2)29
第三章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1. 中国古代典籍,孟尝君放债、《管子》。 2. 西方苏美尔人的农业信用、《汉莫拉比法
典》。
(2)6
第三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信用是如何产生的
1. 逻辑推论,私有财产的出现应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 提条件。
2.其所以出现这种行为,显然是为了满足在不同所有者 之间以不改变所有权为条件的财富调剂的需要。
3. 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联系形式;与交易相伴而 生的商业信用,必然是基本的信用形式。
(2)26
第三章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
1. 本票与汇票 ——期限不超过 1年。 汇票必须经过债务人“承兑”方才有效;
2. 票据是很重要的流通手段,可以通过“背书” 或“背签”转让第三方。
(2)27
间接融资:资金所有者 银行 资金需求者
银行即使资金需求者的债权人,也是资金 所有者的债务人。
第三章第五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国家信用
1. 国家从国内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内债;从国外以借 入方式筹款是外债。
2. 在国家信用中,中国的统治者对百姓 ——特别是 对农耕贷放,是持续几千年的国家理财政策,极 具特点。
3. 在现代经济中,要求“既无内债,又无外债”, 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观点。
4. 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库发行的债券,称为国 库券。
(2)32
第三章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消费信用
1. 现代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特别是住房和耐用 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 放在现代经济背景上考察,消费信用可以促进 经济的增长; 如果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 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促成虚假繁荣。
(2)10
第三章第二节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债、usury、高利贷 高利率
1.高利贷的特点 ——高利率:极高的利率是界定 高利贷的基本特征。它广泛存在于古代;
2. 现今,在最发达的国度中也并未销声匿迹。 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体系的利率是标准;
极大地高于银行体系水平的借贷,通常视为具 有高利贷性质的借贷。
(2)34
课堂讨论: 为什么我国会出现信用缺失?
如何建立有效的信用秩序?
材料:目前我国市场上存在大量失信行为,严重的破坏了 “信用”联系,受到社会关注。首先受到关注的是企业相 互之间拖欠的全面延展,企业之前互相拖欠,称之为“三 角债”,随之,银行的巨额不良债权受到国内外的密切注 视,企业相互拖欠的同时,必然也对银行贷款不能按时还 本付息。使社会担心的是,不遵守承诺的坏风气也扩散到 借贷关系之外,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企业间签订的 合同有40亿份左右,合同履约率较低,能够得到一定程度 执行的合同平均还不到70%,有的地方甚至不到20%。
案例2: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倒闭、挤 兑风波频发。很多合作社都是经县市农办批准设立的,且 当地乡镇政府都作出了“担保承诺”。然而,一旦合作社 出事,担保承诺却难以兑现。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如2008年长荡镇农民资金互助合 作社贷款担保吃官司,利用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非法经营 地下钱庄等,都给资金互助社的入股社员带来极大的损失, 更严重的甚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开展农民资金 互助合作,的确为民间资本提供了一条从“地下”转入 “地上”的渠道。
(2)11
第三章第二节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历史上对高利贷的态度
1. 西方历史上的主流:道德上视之为罪恶; 政策上的取缔。
2. 中国历史上的主流:谴责贷者;救助借 者;但却没有从根本上反对借贷。
(2)12
第三章第二节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资产阶级反高利贷斗争
1. 不是纯粹反对借贷关系,而是要使 借贷关系服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
1. 商业信用的作用:促进生产和流通过程顺畅, 润滑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促进经济的发展。 汇票必须经过债务人“承兑”方才有效;
2.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有两方面:第一,商业信用 规模大小以产业资本规模为度;第二,具有严 格方向性,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提供信用。
3. 国外部门——盈余赤字互见,体现在国际收支平衡 表上;
信用关系中的金融机构:作为媒介的,它们有 自身的经营收支,或盈余、或赤字。但作为金融媒 介,它们还有资金聚集和运用的债权债务对比;这 是调剂资金功能的反映。
(2)23
第三章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
信用关系中的金融机构:作为媒介的,它们有 自身的经营收支,或盈余、或赤字。但作为金融媒 介,它们还有资金聚集和运用的债权债务对比;这 是调剂资金功能的反映。
(2)17
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2)18
第三章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经济”
1.有一种说法,认为现代经济可以称之为“信用经 济”。为什么?理由是债权债务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 形成网络,覆盖着整个经济生活。 2.作为经济强国的美国,它的债务负担之大如同它的财富之 多一样地出名。2007年,美国债务总额为48.8万亿美元,相 当于GDP13.8万亿美元的3.536倍。2010年末,美国债务总 额为52.8万亿美元,相当于GDP14.5万亿美元的3.64倍。 2015年,或破19万亿美。
(2)20
第三章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关系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国际收支
将具有相同经济活动性质的经济行为主体 分别归类,划为部门;一般划为四部门:
⑴ 个人部门; ⑵ 企业部门; ⑶ 政府部门; ⑷ 国外部门;
(2)21
第三章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1. 把所有的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几乎在任何国家 中,通常是大多数年份盈余,从而是货币的主 要贷出者。
(2)36
民间资本之“地下钱庄” 案例1 非法洗钱:广东梁建辉地下钱庄在2001 年2月至6月间非法买卖港币约15.7亿元,福建 莆田方建峰地下钱庄在2001年至2002年非法买 卖外汇近1亿美元。2002年公安机关破获山东 威海“11.14”特大跨国非法买卖外汇案,查明 涉案金额达5000余万美元。广东汕头许鹏展地 下钱庄仅2001年3月至8月非法买卖外汇近5.4 亿港元。近年来地下钱庄呈明显的扩展之势, 分布态势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触角已延伸 至中国的内陆地区,新疆、河南、山西等地均 发现了不同类型的地下钱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