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李商隐与晚唐诗歌优质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李商隐与晚唐诗歌优质教学课件


李商隐的生活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 代。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 吐蕃、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 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加重了对农民的搜刮, 爆发了黄巢、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 朝终于崩溃。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山雨欲 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用诗歌为这个时代唱 出了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在宦官熏天势焰之下,当时许多诗人都不敢正面发表反对意见,有的甚至顺从宦 官的言论,而年青的李商隐却从国家安危出发,毅然呼吁诛讨宦官,这种勇气是 难能可贵的。他的朋友刘蕡 “耿介嫉恶”被贬死,他也连写了几首诗为他呼冤。
李商隐的咏怀咏史诗
李商隐还写了许多咏史诗,曲折地发表对政治问题的看法。这些诗主要是讽刺历 代帝王的荒淫奢侈,引为现实明鉴。如《北齐》诗:“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 晋阳。”《隋宫》诗:“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讽意极为鲜明强烈。 《富平少侯》诗:“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则借咏史含蓄地讽刺了耽 于女色、不视朝政的唐敬宗。
从这首曾被王安石称赞的名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晚唐国运的关心以及在事业 上的远大抱负。这种心情,在其他早年的诗篇中也有明显的表现。他二十五岁时 所作《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就是一首长篇政治诗,虽然艺术不够成熟,但它反 映了较为广阔的现实。作者写他当时在长安西郊所见的农村景象是:“高田长槲
hú枥,下田长荆榛。农具栾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他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艳丽诗风
晚唐文学概况
晚唐时代的衰颓已不能重现盛唐饱满健举、明朗 与含蓄结合的诗美。含蓄蕴藉的审美趣味开启了 晚唐诗歌“绮靡繁艳”的新风尚: 一、情爱和绮艳题材增长; 二、追求幽约细美; 三、重主观、重心灵世界的表现。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 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唐怀州河 内人(今河南沁阳)。二十五岁 进士及第。因触犯朋党之争而屡 遭排挤,只当过幕僚等,潦倒一 生。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 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 “温李”。为朦胧诗鼻祖。
又通过农民的话,陈述了贞观、开元到安史乱扣农民生活的变化。从今昔对比中, 诗人提出了仁政任贤的主张,指出政治的理乱“在人不在天”。这些都是具有一 定进步意义的。
他对当时宦官专权的黑暗政治也很愤慨不满。甘露事变中,宦官杀死宰相王涯 等名臣,他因此写了《有感》二首和《重有感》三诗,后诗在尤为悲愤痛切: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窦融表已开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岂有 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孤介,清高 敏感,细腻
笔记 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商隐虽然长期做幕僚,以写骈文为主,但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 在诗歌创作方面。李商隐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时代人民生 活极端贫困、政权内部矛盾重迭、危机四伏的现实状况,特别是通过 对诗人自己身世的讴吟,深刻表现出中下层士子的苦闷和悲愤,从而 使人们感到一种江河日下、黄昏渐近的时代气氛。
此后,牛党执政的时间要长一些,因此,李商隐就吃苦头了。令狐綯táo原是
他的好朋友,但一直不能原谅他。令狐綯后来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宰相,但却一 排挤他、打击他,李商隐沦落不偶的一生以致郁郁而死,都与此有关。
李商隐的人生及气质
• 家族细弱,幼孤。
悲情,感伤
• 为功名苦学,艺术修养高。 执着,内向
• 卷入牛李党争之前后。 • 沉沦下僚,入幕谋生。
其他的小诗,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 声。”《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也同样是这种暗淡低沉 的末世哀音。比之其早期作品,气概自是大不相同了。
有的咏史诗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例如《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号称贤明的汉文帝召见贾谊,尚且不问苍生,他自己生在昏乱时代还能有什么更好的 出路呢?
随着政治上的失望,李商隐关怀现实的诗篇减少了,更多的诗,是用忧郁感伤 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世运的衰微。如《杜工部蜀中离席》:
李商隐诗歌的表现内容,主要有这几类:
☉社会政治诗
☉咏怀咏史诗
☉无题爱情诗
李商隐的社会政治诗
李商隐是一个关心现实政治的诗人,这在他的早年表现得更为突出,如他在十 六岁时写的《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缘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 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
李商隐生平遭际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可说是一位遭遇坎坷、身世极为落寞凄凉的诗人。他九 岁时,父亲李嗣去世,家境极为艰难,他在家随堂叔学习。二十五岁时中进士,但 此后却由于党争的原因,一生处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在为人做幕僚的生活中度过 了坎坷的大半生,四十六岁时郁郁而死。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的瓜葛,是从令狐楚对他的赏识开始的。他曾说自述“樊南 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这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 令狐楚是牛党的上层人物之一,他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便引入幕府(时令狐楚为天平 军节度使,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待他如亲子。由于当时的公文都是用骈文写的,所以, 令狐楚便亲自指点李商隐与自己的儿子令狐綯学骈文。李商隐的骈文写得好,是与 令狐楚的指点分不开的。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二十五岁,上京应举,由 于令狐綯的推荐,他得以中举。也就是说李商隐既受令狐楚父子之恩,应算是牛党 的成员了。但是考中进士的第二年,令狐楚却去世了,李商隐的生计成了问题。这 时,任泾原节度使的王茂元又聘李商隐做幕僚。王茂元有个小女儿,长得很漂亮, 又有才华,王茂元有意将女儿嫁给他,所以李商隐便入了王茂元的幕府。由于王茂 元被认为是李党中的上层人物,因此,李商隐就被认为是“背牛就李”,不能为牛 党所谅解。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 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诗里虽然对边事还有所关心,但那种颓然自放的心情已经掩盖不住了。又如他《登乐 游原》绝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一片转眼即逝的夕阳,不仅象征着他个人的沉沦迟暮,也象征着大唐帝国的奄奄一 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