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Ⅱ医护人员开展母乳喂养宣教规定为落实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特制定医护人员开展母乳喂养宣教的相关规定。
1. 皮肤接触与早吸吮。
正常阴道分娩的产妇分娩后30 分钟内,剖宫产的产妇做出应答反应30 分钟内,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使母亲和婴儿进行皮肤接触和吸吮。
2. 母婴同室。
实行母亲和婴儿24 小时同室。
如有医疗需要(包括洗澡),每天母婴分离不得超过1 小时。
3. 取消“蜡烛包”。
要使用宽松的新生儿服和睡袋。
4. 按需哺乳。
只要婴儿饥饿或婴儿想吃或母亲乳房胀时就喂,不得限制母乳喂养的次数和时间。
5. 开奶前不喂食。
除有医学指征外,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禁止喂糖水和其它饮料,产科病房内不得向母亲推荐和销售代乳品。
6. 取消奶瓶和人工奶头。
产科病房内不得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使用奶瓶和用人工奶头作安慰,不得展示这些物品。
7. 产前、产时及产后要适时开展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孕期检查时要对孕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孕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分娩后,医护人员要尽早(不得超过6 小时)指导产妇掌握并实施正确的喂奶方法、婴儿含接姿势和挤奶技术。
8. 向所有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坚持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产后帮助和指导母亲实行正确的母乳喂养,以及因医学指征暂时母婴分离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9. 本院责任护士负责母乳喂养情况的随访并设热线电话8219954,随时为母乳喂养的母亲提供咨询服务。
孕妇学校制度1.凡经过产前检查的孕妇在产前至少接受一次有关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家属同时参加培训,同时进行妊早期、妊中期、妊晚期产褥期相关知识培训。
2.宣教人员要有一定业务水平,接受过母乳喂养培训,服务热情周到,有一定表达能力,能让群众了解宣教内容,并能解答提出的各项问题。
3.宣教的基本内容,包括:爱婴医院相关知识和妊期保健、产褥期护理及科学育儿。
3.1 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意义;3.2 母乳喂养的技巧,正确的喂奶体位及含接姿势,挤奶方3.3 早吸吮按需哺乳的重要性;3.4 母婴同室的好处,如何保证充足的母乳;3.5 婴儿扶触的好处与技巧;3.6 婴儿沐浴程序及技巧;3.7 若孕妇未受过相关培训应在产后由责任护士进行母乳喂养系列宣教指导。
4.宣教的形式应多样化,产妇易接受:如讲课、录音、录像、宣传画、小册子、示教、角色扮演、咨询等。
5.在产前门诊、产前病房、产房、母婴同室及产后随访各阶段应进行有关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让产妇及家属了解有关母乳喂养的知识及技巧,提高4—6 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
6.所有工作人员均有进行宣教的义务。
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母乳是是婴儿最合理的天然营养来源,营养价值高。
母乳不仅是婴儿不可或缺的物质营养,更是一种精神营养。
经过母亲哺乳的全过程,将对宝宝一生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坚持给婴儿6 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婴身心健康。
【一】婴儿喂养方式[纯母乳喂养]是指除给母乳外不给孩子其它食品及饮料,包括水(除药物、维生素、矿物质滴剂外;也允许吃挤出的母乳。
)[几乎纯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乳喂养孩子,但也给少量的水或以水为基础的饮料,如糖水。
[全母乳喂养]是指纯母乳喂养或为几乎纯母乳喂养。
[奶瓶喂养]是指以奶瓶来喂养孩子,不管奶瓶中是什么,其中也包括挤出的母奶。
人工喂养]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母乳喂哺婴儿时,用代乳品喂养宝宝的方法,称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不宜选用鲜牛奶,牛奶虽然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的比例高,但蛋白质的比例不合适,用食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小宝宝肾脏的负担。
牛乳在脂肪方面含饱和脂肪酸高,身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少,并且脂肪不易消化和吸收。
牛乳中含乳糖较低,易致宝宝便秘。
加之牛奶中钙磷比例不合适,影响小宝宝对钙的吸收。
因此,无论是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时,配方乳应作为优先选择的乳类来源。
[部分母乳喂养]因母乳不足或因其他原因加用代乳品补充,即为部分母乳喂养(混合喂养)。
补授法:即在每次母乳喂养后再喂牛奶。
此法较好,可防止母乳越来越少。
代乳法:即一天数次用配方奶代替母乳,但全日喂辅母乳次数不宜少于3 次。
若减至1~2 次,则母乳分泌量会迅速减少。
[适时添加辅食]婴儿6 个月后,须为婴儿添加辅食又称过渡期食品、断乳食品。
尽管母乳是婴儿最合适的营养品,但4~6 个月后,由于婴儿消化器官和功能逐渐完善,神经系统进一步发育成熟,对食物的质和量有了新的要求,若不适时添加辅食,则易导致婴儿营养缺乏,体重减轻及容易感染疾病等。
【二】产后不同时期所泌乳汁[初乳]产后5 天内所分泌的乳汁称初乳。
初乳量少,每天约10~40ml,色黄质略稠,而蛋白为质量,成熟乳2 倍以上,脂肪较少。
主要为: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补体,维生素A、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颇丰富,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抗感染能力十分重要。
[过渡乳]产后6~10 天的乳汁称为过渡乳。
乳量有所增加,含脂肪最高。
蛋白质与矿物质含量逐渐减,其中乳铁蛋白和溶菌酶仍保持稳定水平,IgA、IgG、IgM和C3、C4则迅速下降。
[成熟乳]产后11天~9 个月的乳汁为成熟乳。
蛋白质含量更低, 但每日泌乳总量多达700-1000ml 。
[晚乳]产后10个月以后的乳汁为晚乳。
晚乳的总量和营养成分都较少。
各期乳汁中乳糖含量变化不大[前奶]是在婴儿一次哺乳过程中先产生的带黄色的奶。
[后奶]是在婴儿一次哺乳过程中后产生的较白的奶。
何谓“母乳喂养”?(母亲用乳汁喂哺自己的孩子)【三】母乳喂养的好处一、对宝宝(子代)的好处:㈠、可提供婴儿不同时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母乳最营养:是婴儿最合理天然食物的来源。
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母乳所含营养素如乳糖(乳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碳物质、维生素、水,最适宜宝宝消化、吸收㈡、提供生命最早期的免疫物质,增强抗感染性疾病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免疫活性等物质,可增加婴儿抗感染能力。
初乳与过渡乳中含有较高的分泌型免疫蛋白(SIgA) 等,能增强呼吸道、胃肠道抵抗力。
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提倡母乳喂养的重要原因。
㈢. 促进宝宝胃肠道的发育,提高对母乳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利用。
母乳中所含的生长因子、胃动素、胃泌素、乳糖、双歧因子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在肠道的生长存。
母乳中所含的消化酶、乳糖酶、脂肪酶促进消化、吸收㈣、促进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母乳中的必需营养素:如牛黄酸、DHA宝宝脑神经发育重要物质。
母乳喂养能促进婴儿嗅觉、味觉、温度觉、听觉、视觉、触觉的发育。
㈤、减少成年后患代谢性疾病几率母乳喂养儿生后1~2 年生长发育正常成年后患代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的几率明显下降.㈥、紧急状态下的母乳喂养是一种挽救生命的措施,也是对婴儿最好保护。
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1、母乳是0-6 个月婴儿最合理的“营养配餐”,能提供6 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2、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腹泻、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几率少;3、母乳中还含有婴儿大脑发育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4、母亲在哺乳过程中的声音、拥抱和肌肤的接触能刺激婴儿的大脑反射,促进婴儿早期智力发展,有利于促进心理发育与外界适应能力的提高。
二、对乳母的好处:㈠、增进母子间情感。
母乳喂养有助于母婴结合,即产生一种密切并充满爱心的联系。
㈡、促进乳汁分泌暨生育调节。
血液中的泌乳素有利于泌乳细胞分泌乳汁,抑制卵巢排卵自然避孕。
㈢、促进母亲康复血液中的催产素促进子宫的复原,防止产后出血。
可使乳腺肌细胞收縮,有利乳汁排出。
㈣、母乳喂养可减少乳母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
㈤、有助于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
三、对家庭及社会均有益母乳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新鲜无细菌污染,直接喂哺简便、省时省力,十分经济。
减少家庭不必要的开支,减轻家庭其他成员的劳动,有利于家庭和睦。
更重要的是还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人口素质,有利于社会和谐。
四、对人类远期健康质量有好处许多成年疾病,特别是影响健康与寿命的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与胎儿宫内营养、乳儿期喂养方式生后1~2 年追赶生长速度及第二脂肪存积(青春前期)密切相关。
母乳喂养可减少乳儿(生后1~2 年)生长发育迟缓及加速,有利于成年期代谢性疾病的预防。
人工喂养的缺陷对宝宝的危害:干扰婴母感情结合,腹泻及呼吸道感染较多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易过敏及乳汁不耐受,患某些慢性疾病的危险增加,体重超重,智力测验评分较低。
对母亲的危害:干扰母婴感情结合,可能很快再次受孕,增加患贫血、卵巢癌、乳腺癌的危险,增加家庭负担。
【四】支持母乳喂养的措施:帮助母亲在产后1 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皮肤早接触、早吸吮:新生儿出生后,尽早于30 分钟内将生儿裸体抱放在母亲(产妇)胸前,帮助新生儿含吮到乳头的过程。
皮肤早接触、早吸吮的操作方法:自然产:凡无母乳喂养禁忌症的新生儿于出生后的30 分钟内,经清理呼吸道,揩干头面部和躯干羊水、血迹,断脐后即将新生儿裸体抱放在母亲(产妇)胸前,让新生儿的嘴靠近乳头,待其产生觅食反射后帮助含吮到乳头,全过程不少于30 分钟。
剖宫产:手术室:剖宫产儿娩出并经常规处置后,将宝宝脸面与其母脸面亲贴;产科病区:凡无母乳喂养禁忌症的剖宫产儿,待产妇回母婴室后,有答反应的即帮助母婴部分皮肤早接触和早吸吮。
时间不少于30 分钟。
早开奶的重要性:婴儿出生后一小时内母亲开始给宝宝哺乳,不仅可刺激母亲乳汁及早的分泌,增强子宫收缩,促进胎盘排出,还能使宝宝获得免疫物质极高的初乳,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母亲和婴儿皮肤接触的重要性:① 给婴儿保暖;② 促进母子关系;③母乳喂养的良好开端;④ 规律心跳和呼吸;⑤ 使婴儿∕母亲平静;⑥ 鼓励母乳喂养;⑦ 按需哺乳.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和婴儿一天24 小时同处一室。
重要性:①母亲学会观察喂养征象;②能做到按需喂哺;③母亲学会如何安慰婴儿,使母婴有安全感;④婴儿学会识别母亲,有利于建立母爱情感和母婴结合;⑤婴儿睡得更好⑥可减少婴儿感染。
鼓励按需喂哺:每当婴儿啼哭(表示他饿了)或母亲的奶胀(表示要喂奶了)就喂奶,不限时,不限量。
按需喂哺的重要性:①可满足母婴双方母乳喂养的生理需求;②保持有足够的乳汁分泌;③婴儿体重增长快;④易于建立母乳喂养,母亲很少出现乳房肿胀等问题。
如何识别婴儿饥饿的征象?①婴儿张开嘴(寻找乳房);② 发出吸吮动作或响声(咂嘴唇、伸舌头);③ 吃手;④ 快速动眼或甚至闭着双眼;⑤ 转头或⋯;⑥ 烦躁,或哭闹。
如何识别婴儿吃好奶的征象?①;哺乳前乳母有乳房充满感,哺乳时有下乳感,哺乳后乳房松软②孩子慢而深的吸吮及吞咽(吃到母乳重要征象);③婴儿自己放开乳头看上去满足而有睡意;④婴儿停止吸吮,却仍含着乳头不松,可试着轻揉其耳垂或额头,若继续吸吮表明还要吃,若仍有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