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 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和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条例”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技术法规,适应我国加人WTO 后建筑设计市场的需求,规范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和工程设计质量,编写本技术措施。

1.0.2本技术措施的内容为:汇总、阐述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遵守、执行的技术规范、规程的关键条款、实施要点、注意事项;介绍、分析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的技术性能、应用示例;推荐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法、步骤,提供技术数据和计算方法,供广大建筑电气设计、施工及有关人员参照、选用。

1 . 0 . 3 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办公楼、综合楼、住宅(小区)的民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

1.0.4建筑电气设计应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并做到设计依据完备、可靠;设计程序严谨、合理;设计内容正确、详实;设计深度满足各阶段的需要;设计文件规范、工整,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1.0.5系统配置和设备选型,应与工程的性质、规模、功能要求、建筑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习惯相适应,应适当考虑专业技术和建筑功能扩展的可能性,以延长工程寿命,节省投资,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1.0.6应选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安装方便、操作简单的标准化、节能型设备装置,严禁使用已被国家淘汰的和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没有产品质量认证的设备装置。

设计选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必须首先进行技术论证,切实掌握产品及其系统配置的技术性能、试验数据、使用条件和应用示例。

1.0.7应综合考虑环境保护,积极采取各项节能措施,尽可能减少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

1.0.8设计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设计的一部分,有着与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动力多个专业和电气专业内部的配合,在各个设计阶段,都要互提资料,互有要求,要密切配合,才能节省时间,保证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

1.0.9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建筑物功能要求的提高,建筑电气设计包括的系统多、产品类别多、技术参数多,在设计工作中,应逐步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系统,依靠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 网,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科技和经济效益。

对于中外合资或国外独资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我国现行规范,当有关方面要求执行严于我国规范的国外规范条款或我国尚未制定的规范规定时,可全部或部分执行,但应征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核同意。

2 供电系统2.1 一般规定2.1.1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首先应确定用电负荷的等级,并根据负荷等级采取相应的供电措施,以保证供电系统的合理性。

2.1.2供配电系统应简单、安全、可靠,分级要少而明确,保证供电质量,便于管理、便于维护、节约建设投资、减少运行时的电能损失。

2.1.3为了更好的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规范,本措施根据民用建筑的用电特点,对“规范”中的有关条款进行了汇总、阐述或细化,提高可操作性。

2.1.4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负荷分级、供电措施、供电质量要求、负荷计算及自备电源的设置等。

2.2 负荷分级及供电措施2.2.1负荷分级民用建筑电气负荷,根据建筑物在政治、经济上的重要性或用电设备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分为三级。

即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根据设计规范GB 50052 - 95 第2.0.1 条及JGJ / T 16-92 第3.1.1 条,某些“特等建筑”和“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列为特别重要负荷。

1 一级负荷l)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重大政治影响、重大经济损失、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情况之一的用户或设备,为一级负荷。

2)重要的交通枢纽、重要的通信枢纽、国宾馆、国家级及承担重大国事活动的会堂、国家级大型体育中心、经常用于重要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3)中断供电将影响实时处理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或中断供电将发生爆炸、火灾及严重中毒的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

2 二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政治影响、较大经济损失及公共场所秩序混乱的用户或设备;中断供电将影响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交通枢纽、高层普通住宅、甲等电影院、中型百货商店、大型冷库等用户为二级负荷用户;普通办公楼、高层普通住宅楼、百货商场等用户中的客梯电力、主要通道照明等用电设备为二级负荷设备。

3 三级负荷不属于一、二级的负荷。

2.2.2各类负荷分级。

见表2.2.2 。

2.2.3各级负荷的供电措施各级负荷用户和设备的供电措施,均与外部电源条件有关,而外部电源条件取决于工程筹建单位提供的由当地供电部门出据的“供电方案”。

根据“供电方案”设计本工程的电源及供配电系统。

假若工程筹建单位和当地供电部门未提供“供电方案”,工程设计者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公共电网现状及其发展规划,结合本工程的用电量、负荷等级、供电距离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本工程的外部电源、备用电源及供配电系统,并经筹建单位报当地供电部门批准表2.2.2 负荷分级表1 一级负荷用户和设备的供电措施l )供电电源。

①一级负荷用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破坏。

而且当一个电源中断供电时,另一个电源应能承担本用户的全部一级负荷设备的供电(根据当地电源的可靠程度及用户要求,在已有两路市电的情况下,可增设自备电源)。

②当一级负荷设备容量在200kw 以上或有高压用电设备时,应采用两个高压电源,这两个高压电源一般是由当地电力系统的两个区域变电站分别引来。

两个电源的电压等级宜相同。

但根据负荷需要及地区供电条件,采用不同电压更经济合理时,亦可经当地供电部门同意,采用不同电压供电;或自备柴油发电机。

③当需双电源供电的用电设备容量在100kw 及以下,又难于从地区电力网取得第二电源时,宜从邻近单位取得第二低压电源,否则应设EPS 或柴油发电机组备用电源。

④当一级负荷用户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自备电源。

a .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需设自备电源或外电源不能满足一级(含特别重要)负荷要求时。

b .所在地区偏僻、远离电力系统等原因,设置自备电源较从电力系统取得第二电源经济合理时。

c .有常年稳定余热、压差、废气可供发电,技术经济合理时。

⑤作为应急用电的自备电源与电力网的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

⑥分散的小容量一级负荷,如电话机房、消防中心(控制室)、应急照明等,亦可采用设备自带的蓄电池(干电池)或集中供电的EPS 作为自备应急电源。

⑦根据负荷对中断供电时间的要求,可分别选择下列应急电源。

a .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巧,以上时,可选用快速自起动柴油发电机组,并设置与市电自动切换的装置,有防止与市电并联的措施。

b .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动作时间,能满足负荷对中断供电时间的要求时,可选用带自动投人装置的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供电回路。

.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仅为毫秒级的负荷,可选用各类可靠的不间断供电装置。

2 )供配电系统。

①一级负荷用户的变配电室内的高低压配电系统,均应采用单母线分段系统。

分列运行互为备用。

②一级负荷设备应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最末一级配电装置处自动切换。

③不同级别的负荷不应共用供电回路,为一级负荷供电的回路中,不应接人其他级别的负荷。

④为一级负荷供电的低压配电系统,应简单可靠,尽量减少配电级数。

一般情况下,配电级数不应超过三级。

2 特别重要负荷用户和设备的供电措施l )特别重要负荷用户,必须在考虑-电源系统检修或故障的同时,另一电源系统又发生故障的可能,应从电力系统取得第三电源或自备电源(一般是在已有两个市网电源的情况下,再设快速自起动柴油发电机组或大容量UPS 或EPS 不间断电源)。

2 )在特别重要负荷用户的变电所内的低压配电系统中,应设置应急供电系统,为特别重要负荷和一级负荷设备供电。

并严禁将其他级别的负荷接人此应急供电系统。

3 )特别重要负荷设备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在设备的控制装置内自动互投,并应满足设备对电源中断供电时间的要求或选用可靠的不间断电源装置供电(UPS )。

4 )不同级别的负荷不应共用供电回路,为特别重要负荷设备供电的回路中,严禁接人其他级别的负荷。

3 二级负荷用户和设备的供电措施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应做到当电力变压器或线路发生常见故障时,不致中断供电或中断供电能及时恢复。

l )二级负荷用户的供电可根据当地电网的条件,采取下列方式之一:①宜由两个回路供电,其第二回路可来自地区电力网或邻近单位,也可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但必须采取防止与正常电源并联运行的措施)。

②由同一座区域变电站的两段母线分别引来的两个回路供电。

③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可由一路6kV 及以上专用的架空线路供电,或采用两根电缆供电,其每根电缆应能承担全部二级负荷。

2 )二级负荷设备的供电应根据本单位的电源条件及负荷的重要程度,采取下列方式之一:①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在最末一级配电装置内自动切换。

②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到适当的配电点自动互投后用专线送到用电设备或其控制装置上。

③由变电所引出可靠的专用的单回路供电。

④应急照明等分散的小容量负荷,可采用一路市电加EPS 或采用一路电源与设备自带的蓄(干)电池(组)在设备处自动切换。

4 三级负荷用户和设备的供电措施三级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采用单回路供电,但应使配电系统简洁可靠,尽量减少配电级数,低压配电级数一般不宜超过四级。

且应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尽量减少电压偏差和电压波动。

在以三级负荷为主,有少量一、二级负荷的用户,可设置仅满足一、二级负荷需要的自备电源。

2.3 电压等级与供电系统2.3.1 电压等级选择1 城镇的高压配电电压宜采用10kV ,低压配电电压应采用220 / 3soV 。

2 用电单位(或称为用户)的供电电压,应根据其计算容量、供电距离、用电设备特性、供电回路数量、远景规划及当地公共电网的现状和发展规划等技术经济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3 小负荷用户宜接人当地低压电网。

当用户的计算容量为200kVA 或用电设备单台功率)250kw ; 当供电距离>250m ,计算负荷>100kVA 者,宜采用高压供电。

4 地区电力网提供的电源电压为35kV ,且采用35kv 配电经济合理时,经当地供电部门同意,可采用35kv 配电,并采用35 / 0 . 4kv 直降的方式。

若根据用电设备的具体情况,选用6kv 配电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6kV 配电。

2.3.2 供配电系统设计l 供配电系统应简单可靠,配电极数不宜过多,同一电压等级的配电级数高压不宜多于两级,低压一般不宜多于三级,三级负荷不宜多于四级。

2 应根据用电负荷的容量及分布,使变压器深人负荷中心,以缩短低压供电半径,降低电能损耗,节约有色金属,减少电压损失,提高供电质量。

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宜分散设置配电变压器:l )单体建筑面积很大或场地大,用电负荷分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