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少年健康状况及常见病预防

儿童少年健康状况及常见病预防


10
0
5 7 9 11 13 15 17
年龄(岁)
图 儿童少年视力低下率随年龄变动趋势
(五)近视眼分类
a.按发生年龄:青少年近视、成年近视 b.按光学成因:屈光近视、轴性近视 ★屈光近视:眼轴长度正常,晶状体屈折力过强。 ★轴性近视:晶状体屈折力正常,但眼球前后轴过
长。
调节紧张性近视,或功能性近视:
因视近工作过度而形成的近视,属于屈折性 近视。 如果儿童习惯于过近距离读写工作而不加以 纠正,加之读写持续时间过长或因光照条件不 良等原因,使眼经常处在高度调节紧张状态, 以致晶状体凸度增大,屈折力过强.使远处物 体的影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因此看不清楚物体 的形象而形成近视。
在此时期内如果采取积极的视力保护措施,视 力有可能恢复正常。

① 大学生高于中学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 中学生高于小学生;
② 女生高于男生; ③ 城市高于农村; ④ 汉族高于少数民族; ⑤ 80年代高于50、60年代。
四、儿童少年视力、屈光发育
(一)视力发育 婴幼儿时期儿童视器官 的特点:
眼球较小,眼轴长度相 对较短,随年龄增长, 眼轴长度逐渐增加。
相应的屈光状态是远视 相应的调节力强,调节
卧阅读的学生其侧卧一方的眼易发生近视。
近视的发生与视近工作及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影响学生近视发生发展的环境因素有: 视近工作及其环境。
包括:视近时间、学习负担、采光照明 条件、看书习惯、户外活动时间、周围 环境中的视觉空间条件
(2)遗传因素 近视的遗传指数约为60% 种族因素 :黄种人 > 白种人 > 黑种人
七、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综合措施

(1)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限制近距离用眼 时间:
预防近视眼的根本在于限制过多的视近活 动。为了减轻学生视力负担,较为简单的 方法是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制度,缩短近距 离工作时间,增加课外活动时间。此外, 还可做望远活动。
(2)重视阅读、书写卫生:
阅读与书写时,坐姿要端正,应教育儿 童 把 眼 离 书 本 的 距 离 保 持 在 30 ~ 35㎝ 之 间;
(6)定期检查视力:
学校要建立视力保护制度。早期发现视力 开始下降的学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 制近视眼的发生发展。
(7)健康教育:
深入开展用眼卫生及保护视力的健康教育 工作,培养儿童少年良好的读写习惯
八.近视的矫正
矫正近视眼的措施必须符合“安全、可靠、简便、 易行”的原则。介绍几种方法供参考。
弱视按程度分:轻度弱视:矫正视力为 0.8~0.6 ; 中 度 弱 视 : 矫 正 视 力 为 0.5~0.2 ; 重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1。
弱视发病原因
斜视性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
弱视的防治: 早期发现、早期矫正
(1)广泛进行宣传教育 (2)应定期为婴幼儿童检查视力 (3)弱视治疗 :戴眼镜矫正法、常规遮
(4)合理饮食,注意营养: 注意饮食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如锌、铬等。
限制某些食品,如精制食品、脂肪及糖类。
(5)改善学习环境:
教科书及其他儿童读物字体的大小,应与 儿童少年的年龄相适应。即年龄越小字体 就应该越大些。文字与纸张背景的对比应 该大些,字迹要清晰以便于阅读,学校在 每学期开学以前要检查教室的采光、照明 是否充足,教室墙壁要定期粉刷,黑板要 定期刷黑,并使其平整无反光。课桌椅应 根据学生身高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学生身 材,定期轮换学生座位。
轴性近视:
但如果仍然不注意用眼卫生,调节紧张 性近视或功能性近视持续下去会引起眼 球充血、眼压增高等使眼球壁的弹性降 低,进而导致眼轴变长,这种近视称为 轴性近视。
在学生中的近视往往是调节紧张性近视 与轴性近视两者并存。
c.按病理变化:单纯性近视、病理性近视 d.按近视程度: 一般分为:轻度近视(≤-3.00D)
年龄(岁) 13 14 15
男生超重 21.9 22.6 23.1
男生肥胖 25.7 26.4 26.9
二、肥胖的概述 1、肥胖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肥胖(obesity):是指在遗传和诸多环境因素作用下, 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 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分类(按病因): 原发性肥胖:又称单纯性肥胖,肥胖儿童大多数量属
风湿病、肾炎、肝炎、结核病、胃病 等也比学龄期有所增多。
青春期少女月经异常(包括痛经)也 较多见。青春期的心理卫生问题较为突 出,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儿童少年死亡率和死亡原因
(一)儿童少年死亡率
1.儿童少年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1982年,我国34.68‰ ,发达国家19‰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我国:1960年为209.9‰,1991年为61‰, 2000年降为39.7‰
中度近视(-3.25~-6.00D) 高度近视(≥-6.25D) e.按近视形式:近视、近视散光、近视性
光参差
六、近视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大量调查资料显示 大学生 > 中学生> 小学生 城市 > 农村 重点班>非重点班 看电视、玩游戏机、操作电脑等持续时间越长,
视距越近,发生近视的可能性越大; 躺着看书的学生近视率高于非躺着看书的;常侧
2.死亡率的分布特点:
年龄分布:0岁组最高,在5~14岁组, 死亡率降至最低,之后死亡率有所上升
性别分布:男孩高于女孩 城乡分布:农村高于城市
(二)死因分析
第二节 常 见 病 预 防
(Control of Students‘ Common Diseases)
常见病:通常指患病率在1 ‰以上的疾病。
视力保护
一、视力低下与近视 视力低下或视力不良:裸眼视力低于5.0。
近视占视力低下比例: 小学生:50~60%(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视力低下中,
远视占多数) 中学生:70%~90% 大学生:90%以上
二、简介近视
近视(myopia ):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 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 常。
第七章 儿童少年健康监测 与常见病预防
Health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o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第一节 健康监测
一、健康监测的含义
★ 学生健康监测(student’s health surveillance) 是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确定的监测 点校和目标人群进行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等方面长期的动态观察。
此类。 继发性肥胖:有明确病因,占肥胖者少数。
2、儿童肥胖的全球流行现状
美国是儿童肥胖流行最严重的国家 2002~2004年:6~11岁儿童肥胖流行率分别达男
19.3%,女19.0% 12~17岁青少年肥胖流行率分别过男 19.4%,女19.2% 另有大量超重。
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儿童肥胖流 行趋势比美国晚,但已纷纷全面流行,增势迅猛。
(三)监测内容
1、生长发育状况:是评价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1)形态指标 (2)功能指标 (3)生化指标 2、疾病或异常:视力低下、口腔保健、营养不良、贫 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蛔虫等
3、因病缺课状况:包括月病假率、学生平均因病缺课 日数及病因分析
4、身体素质状况: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
一、儿童少年时期常见病的四种分类: 1、与儿童卫生清洁、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的常见病 2、与学习生活条件有密切相关的常见病 3、生长发育的某些异常 4、龋齿
二、儿童少年常见病特点: 1、与发育和学习相关的身心疾患有增无减 2、城乡差异发生变化 3、新的健康问题不断出现 三、儿童少年常见病的可预防性 1、儿童少年常见病更多的是对环境的反映 2、儿童少年常见病有其分布特征 3、已揭示的一些危险因素具有可预防的可操作性 4、儿童少年的常见病大多有量的积累过程
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出现儿童肥胖流行,表现出“双峰分 布”的群体特征。
3、中国儿童肥胖流行现状和增长趋势
表1:2005年我国城乡男女生各年龄段超重、肥胖检出率(%)
年龄 (岁)
7~9
城市男生
乡村男生
城市女生
超重(%) 肥胖(%) 超重(%) 肥胖(%) 超重(%) 肥胖(%)
不走路或在震荡较大的车厢里看书,不 躺着看书,还应避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 的地方读写。
阅读和书写的持续时间应控制在一定范 围内。一般每隔1小时左右应有短时间的 休息,望远并变换活动方式以便消除眼 的疲劳。
(3)开展体育锻炼,做好眼保健操:
体育活动不仅可增加儿童体质,还对保护 视力、预防近视有积极作用。并坚持经常 做眼保健操,操作时要注意穴位准确。
2、健康监测的目的:
┏ 掌握学生群体的健康状况变化趋势是学校 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
┣ 评价不同地区和学校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 手段。
┕ 为各级政府制定改善学生健康状况的政 策、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健康监测的实施
(一)监测对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二)监测时间:每年的同一时间
例如:每年的5月或9月 检测人员要事先培训,统一方法和标准
几种矫治近视的方法: ① 睫状肌麻痹剂 ② 云雾法(雾视法) ③ 配戴眼镜:
配镜的原则:不作“充分矫正”,以配戴获得较 好视力的低度凹透镜为宜。 角膜接触镜需注意卫生要求,警惕并发症。 手术疗法
弱视(amblyopia,lazy eye)
弱视: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 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在用睫状肌麻 痹剂散瞳检影矫正视力仍然≤0.8(国际标准 视力表)者均列为弱视。
(三)视功能调节
眼的调节:眼对远近不同的物体均有 能明视的适应能力。
★近点距离:使用最大调节时能看清眼前最 近一点的字体或其他细小物体时的眼物距 离。 儿童时期的晶状体的弹性较大,使眼的调 节能力很强,近点距离很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