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噬菌体PPT课件

噬菌体PPT课件

效价指噬菌体悬液的浓度。即噬菌体数/ml样品。
斑点试验法 液体稀释管法 双层平板法 单层平板法 快速玻片法
涂布菌液液
45C培养
···
斑点试验法
噬菌斑
液体稀释管法
试样( 未知效价的噬菌体液)
计数管中完整宿主细胞数 (定时取样对活细胞计数)
培养液和宿主细胞
噬菌体数=原细胞数 — 活细胞数
双层平板法
4、糖浆剂(Syrupus, syr.):系 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 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制剂,其目 的在于掩盖某些药物的不良气味 。使药物易于服用,尤适于儿童
,如咳必清糖浆、急支糖浆。
5、注射剂(Injection, Amp·):
系指药物制成的无菌溶液, 无菌混悬液或供临用前配成液 体,无菌粉末,专供注射入体 内的制剂,前二者称液体注射 剂(注射液)后者包括注射用粉 剂(粉针剂,如青霉素等)。 大输液(>100ml)
噬菌体的应用
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
依据:结构简单,基因数目少,培 养方便,生长迅速,遗传和变异易于控制 和辨认。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若在某一标本中检出某种噬菌体数
量较多,表明有相应的细菌存在。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温和噬菌体、毒性噬菌体、前噬菌 体、溶源性细菌
二、问题: 1、简述两种不同噬菌体的生活史。
法,第二卷(1981)和第三卷(1998)均收 载质量标准规格。
二、药物剂型
剂型:为了发挥药物最大的疗效,减少副作用及 毒性,便于应用及贮存运输,根据药物的性质, 用药目的及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宜的 给药形式。 制剂:根据药典、制剂规范或其它现成的处方,
常用剂型:按形态可分为液体剂型、半固体
溶源性细菌特征:
细菌染色体中整合的前噬菌体给细菌带来 新的性状,如白喉杆菌感染β‐棒状杆菌, 产生白喉毒素。
溶源性细菌中有个别细菌可中指溶源状态 (发生率10-5),即少数前噬菌体可从细菌 染色体上脱落,并在菌体内复制子代噬菌 体,最后导致细菌裂解,释放出成熟噬菌 体
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溶源作用
生物合成
细菌不再复制自身DNA,而受噬 菌体DNA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利用 细胞的合成机构,如核糖体、tRNA、 酶、ATP等,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复 制子代噬菌体DNA,同时在不断合成子 代噬菌体的外壳Pr。
生物合成
RNA多聚酶的转录 胞浆内核Pr体转译
亲代DNA mRNA
早期Pr(功能Pr)
这种特异性的根据是细菌表面所 存在的噬菌体受体。
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裂解作用
噬菌体感染宿主局后可出现两种 结果,其一是裂解细菌,完成溶菌周期 (裂解周期),这种噬菌体称毒性噬菌 体。
毒性噬菌体:就是能在宿主菌细 胞内复制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达到 一定数量后,使细菌裂解的噬菌体。
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Tail Fibers
衣壳:保护遗传物质和帮助侵染新的宿
主的作用
Base Plate
Infection of host cell by T2 phage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抗原性
噬菌体具有抗 原性,能刺激机体 产生抗体,抑制相 应噬菌体感染细菌 。但对已吸附或进 入宿主菌的噬菌体 不起作用。
抵抗力
1.1 注射剂特点
药物不经消化系统和肝脏代谢而直接 注入组织和血管内,因此剂量准确,作 用迅速,药效可靠,特别适用于急救和 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也适用于某些 口服无效(如青霉素钾和钠),胃肠道 刺激性大(如酒石酸锑钾)以及需要注 射局部发挥作用的药物(盐酸普鲁卡 因)。
1.2 注射剂剂型 溶液型的注射剂(也称注射液,如盐酸 普鲁卡因,复方黄体酮注射液)
凡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可将其干燥粉末 封装于安瓿或小瓶内,灭菌后供用。临用时, 加注射用水配成注射液。
gal
bio
gal bio
bio
Termination of Lysogeny
Induction gal – Adverse
conditions
gal
Role of proteases
– recA protein
– Destruction of repressor
• Gene expression
溶原性细菌
Events Leading to Lysogeny
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 Phage coded
enzymegal• Repression of the phage genome
– Repressor protein
– Specific – Immunity to superinfection
➢溶源作用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 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 DNA复制,并随细菌分裂而传代。这种随 细菌分裂而传代的状态称为溶源状态。能 形成溶源状态的噬菌体称温和性噬菌体。 整合在DNA上的噬菌体基因称前噬菌体。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溶源性细菌。
prophage: 整合在细菌基 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大于一般细菌
抵抗乙醚、氯仿和乙醇
75℃ 30min或更久才能 被灭活
耐受低温和冰冻
但对紫外和X射线敏感, 一般经紫外照射 10~15min即失去活性。
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严格的寄生性(宿主特异性)
只寄生在易感宿主体内,即一种 噬菌体只能在相对应的细菌内增殖,如 伤寒沙门菌噬菌体只能感染伤寒沙门菌 ,而不能感染其它种的沙门菌(变形杆 菌)。
➢裂解作用
增殖方式:复制 增殖过程:
吸附 穿入 生物合成 成熟和释放
吸附和穿入
有尾噬菌体通过尾刺或尾丝特异地 吸附在敏感细菌表面的相应受体上(是Pr 或多糖),两者接触后,噬菌体尾板上 的少量水解酶溶解宿主细胞壁肽聚糖形 成小孔,然后尾鞘收缩,将头部中核酸 经尾鞘小孔注入细菌细胞内,Pr外壳留在 菌体外。
复 制
转录
转译
子代DNA
晚期mRNA 晚 期 Pr( 噬 菌 体 衣壳与其它结构Pr)
成熟和释放
子代DNA与子代外壳Pr在细菌细胞质 内装配成完整的子代噬菌体。
当子代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201000个)时(噬菌体晚期基因可编码合成 一种溶菌酶),使细菌裂解,噬菌体释放 游离,又可去感染另外的细菌。称溶菌周 期,约25min。
英国药典 (1998年版),British Pharmacopoeia, BP(1998)
可供参考的国外药典
日本药局方(第14改正本)JP(14) 欧洲药典(第3版)
(European Pharmacopoeia,Ph.Eup) 国际药典(第3版)
(The International Pharmacopoeia,Ph.Int) ——分三卷:第一卷(1977)收载一般分析方
(4)来源或有机化合物 (12)类别;
的化学名称;
(13)规格;
(5)含量或效价规定; (14)贮藏;
(6)处方;
(15)制剂等。
(7)制法;
可供参考的国外药典
美国药典 (第24版,2000年)(The United
Pharmacopoeia,USP)
美国国家处方集 (19版)(the national Formulary,NF) USP(24)-NF(19)
毒性噬菌体的溶菌现象
毒性噬菌体感染敏感菌后可出现溶菌 现象,如果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成半透明的菌悬液,感染后,便澄清。 在固体培养基中,若用适量噬菌体和宿主 菌液混合后接种培养,培养基表面可有透 亮的溶菌空斑出现。一个空斑系由一个噬 菌体复制增殖并裂解细菌后形成的,称为 噬斑.
噬斑
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剂型、固体剂型和气体剂型四类以及新剂型。
(一)液体剂型 1、溶液剂(Liquied,Sol.)指非挥发性化学药 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水中,供内服或外用 的澄明溶液。特点是以量取代称取,服用准确方 便,特别是对小剂量的药物的量取更有意义。如 醋酸洗必泰溶液,新洁尔灭溶液、稀盐酸等。
2、酊剂(Tinctura,Tr.):系指药材或化学药物用不 同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制剂,亦 可用流浸膏加适量乙醇稀释制成,多数酊剂供内服, 少数供外用。
• Excision
• Lytic growth
gal
bio bio gal
bio
bio
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溶源性细菌特征:
照样能正常分裂,并将前噬菌体传至子代 细菌
溶源菌携带的前噬菌体编码的阻遏蛋白能 抑制后进入菌体的毒性(同种或有亲缘关 系)。噬菌体的生物合成,既产生了“免 疫力”。
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蝌蚪形由20面体头部和连接螺旋 状尾部复合而成,尾部能收缩,有尾鞘 或没有尾鞘,可有尾板或尾丝相连。尾 部作用是帮助遗传物质注入细胞。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大小 Head/Capsid
3. 结构:
由核酸Pr组成。头部内含核酸,Pr构 成衣壳,包括尾部。
核酸:DNA或CRoSNnhtAeraatcht单ile 链或双链,线T性ail或 环状(多数线性双链)
可见温和噬菌体既有溶源周期,又 有溶菌周期,在一定条件诱导下,如紫外 线、X线,可转变为毒性噬菌体,而毒性 噬菌体只有溶菌周期。
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温和噬菌体可有三种存在状态:
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溶 菌周期)
前噬菌体(溶源周期) 宿主菌细胞质内类似质粒的噬菌体核 酸(游离)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菌液+噬菌体试样+琼脂培养基
琼脂平板
培养10天 计数噬菌斑
噬菌斑数=试样中噬菌体数
快速玻片法
试样+宿主细胞 +琼脂培养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