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失调
杨斌 男教师在幼儿教 育中的作用
提到日本心理学家的有关研究证明,幼儿个性 发展的某些缺陷,与单纯由女性教养有不可分 割的关系。
分析总结:幼儿性格形成方面,幼儿园 男教师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的 发展,增强幼儿的坚毅品性、阳刚之气; 幼儿心理发展方面,幼儿男教师也有利 于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历史研究的优缺点
• 优点: 它可以对那些用别的方法无法研究的话题和问题进行研究。 是一种可以研究过去保存下来的与研究话题和问题有关的 证据方法。 • 缺点: 其他研究方法中用来控制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的测量 方法,在历史研究中完全不可能被使用。 研究者不能确保样本的代表性,也不能考察由所获得数据 中做出的推断的信度和效度。
同时,男幼儿教师也存 在以下几方面的职业劣 势:
文献
1998年1月19日 《中国 传统观念认为幼儿教育就是看孩子,是女人的事情,所 教育报》报道的《世界 以,提到男幼儿教师,人们大多不理解,对他们的工作 不容易接受,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性课题:幼儿园该不该 有男教师》
2003年8月6日《中国 教育报》 报道的《“男 阿姨”叫好不叫座》
.
总结:长久以来,幼儿园一直是个女性主导的“国 度”,众多女教师的精心呵护下,一批又一批的幼 儿成长起来,可以说,幼儿教育行业中清一色都是 女教师,几乎找不到男教师的踪影。
现在:国内现状文献
2005年3月 《中国教育报》 全国
大连 武汉
男教:女教=0.3 :9.7
男教:女教=0.05 : 9.95 0.6 : 9.4
三、史料的鉴别和评价
(1)外在评价:评价文献等史料的有效性; 如,文献从哪里来?什么时候产生的?谁 做的记录?(信度)
(2)内在评价:评价文献等史料内容上的意 义(即与研究问题的相关性、价值)、精 确度。(效度)
四、对史料的分析、解释
• 历史的分析方法 • 逻辑的分析方法 • 历史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
男幼师固然能给孩子带来阳刚之气的榜样,但同时,由 于“大男子不拘小节”,难免会对幼年孩子的护理和带 养不到位,可能造成孩子的安全和健康事故。
文中研究发现待遇问题和社会压力导致绝大部分男性不 2004年12月 愿意从事幼师工作。 《早期教育》报道的 《幼儿园男性教师短缺》
分析总结:
一、社会传统观念及自身观念的束缚;
形成论
• 主要概念:改革、政策 • 结论: 企业界的游说对教育政策具有重大影响; 每一次教育改革之后存在着反思和调整期,符 合日本文化的传统; 每次改革都受到外国教育模式的影响。
参考文献
• [1] 威廉.维尔斯曼著,袁振国 主译《教育研究方 法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 [2]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 .安徽教 育出版社,1994. • [3]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1. • [4]杨丽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辽宁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3.
研究课题
幼儿教育男教师的角色研究
研究进度
选题说明
研究方向
研究进度
1、分两组人员收集资料 图书馆查找 网上查找 2、按过去到现在时间顺序整理资料,完 成文献综述. 3、分析资料,确定PPT展示的研究思路。 4、制作PPT。
选题缘由
由于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中的偏见,一些人仍然信守这样 一个信条:女人育儿,天经地义;男人育儿,离经叛道。苦 于中国教育界的种种传统的观念以及教育界的待遇及各方 面原因,导致幼儿园几乎没有男教师。难道真的是幼儿园 不需要男教师吗?难道真的是孩子们不喜欢男教师吗?带着 这样的疑问和困惑开展对幼儿教育男教师的角色研究,为 幼儿园引进和培养男教师提出合理的建议正是本文的研究 缘由。
研究意义
幼儿园男教师角色进行研究,深入的 考察他们的生存状态问题,了解当今 中国社会幼儿男教师的现状,可准对 性地为幼儿园引进和培养男教师提出 合理的建议,让我们的幼儿个性形成 更加全面,人格特点更加丰富,道德 品质更加高尚。
研究方向
过去 现在
未来
过去
主要文献:
[1]余强基.谈谈教育实验的几个特殊问题[J].教育研究,1992,1. [2]刘焱.西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比较教育研究[J]2002,7. [3]亚洲国家学前教育的比较.崔松鹤.教育探索[J].2002,1.
高鹏 提高幼儿男教师 的职业吸引力《中国 教育报》 2010.11.19
幼儿男教师在平衡幼教队伍的性别比例,促进 孩子个性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心理
林楠 田原 养及其对 幼儿心浅谈男幼儿教 师的培理发展的影响 来源
跟男老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身体锻炼的需要, 而且也愉悦了心理,这个个性的形成对幼儿的 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3、以逻辑分析法为主
1、提出研究问题 2、搜集史料 3、对史料进行鉴别、评价 4、对史料进行分析、解释 5、形成研究报告
一、提出研究问题
• 分析研究课题的性质、所要达到的 目标以及有关的资料条件。这里应 指出的是,不是任何问题都可以无 条件地使用历史研究法,所以要权 衡必要与可能。
二、史料的搜集
• 史料,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发生经过的记述 与历史事件有关的实物或遗迹,可分为文 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传史料。
• 包括: • 1.零次文献 • 2.一次文献 • 3.二次文献
•
1、零次文献 :是有关各种题目的二次文献和一次文献 的电子或纸质的索引。进行历史研究的文献检索通常以使 用某个零次文献开始。 • 2、一次文献 :是指从过去保留下来或者目睹或参与了某 个现象的个体为记述该现象而创造出来的信息源(如日记、 歌曲、地图、一组测验成绩)。 • 二次文献:某个文件或其他类型的记录信息(如录像带), 其中作者讲述了某个自己不在现场的事件或情形。二次文 献的作者叙述依据的是目睹过事件或参与了事件的个体的 描述或记录。例如,许多报纸文章和电视新闻广播都是二 次文献。 •
历史的分析方法
•
所谓历史的分析方法,是通过整理,排 比史料,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中分析和清理 出发展线索,明确其内在的相互关系或因 果和关系,论定问题的是非。也就是说, 历史分析方法是以观念的形态再现历史发 展的自然过程,其特点是丰富性。直观性 和具体性。
逻辑的分析方法
历史研究,必须遵循形式逻辑规范, 以它作为定义,推论和判断的一般程 序,逻辑的分析方法,正是指运用逻 辑学方法去认识研究历史山的教育问 题。
• 1.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 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 2.通过历史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 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史为 鉴)。 • 3、通过历史研究还有助于我们开拓新的教 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不断提高研究 人员评判分析能力。
四、教育科学中历史研究法的适用范围
历史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
• 阶级分析方法是应用马克思主 义阶级观点观察和分析阶级社 会教育历史现象和评论教育史 人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历史研究的实例分析 之
日本教育政策发展的历史研究
开始
• 研究题目:日本教育政策发展与社会问题 的相关研究 • 时间:明治维新-1985年 • 目的:为理解日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 教育改革的方向提供基础
• 1.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 的研究 • 2.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 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比较研 究 • 3.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 4.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五、教育科学中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1、历史性:研究对象、研究过程 2、具体性:建立在丰富、具体的文献资料基础上
幼儿教育男教师的角色研究 ——历史研究法
组长:谭萍 组员:彭淑敏 黎海燕 李海贺 徐小鸿 崔泽欣 苏长军
1、历史研究法的介绍
2、小组课题的研究展示
历史研究的界定及其价值诠释
历史研究的操作步骤 历史研究法的案例 历史研究法的优缺点
一、历史研究方法的定义
• 历史研究法是借助于对相关事物发展 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整理,从而认 识研究对象的过去和现在并预测其未 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 实质:在于探求研究对象本身的发展 过程和人类认识该事物的历史发展过 程。
美国
男幼儿教师也不过约占10% (世界目前最高)
德国
男性幼儿教师的比例超过两成
现在
总结:部分男教师开始加入到幼儿教育事业当中 来, 但目前我们也看到幼儿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幼儿教育男教师的职业劣势
文献
性格形成 王艳芝,柴莉颖.男教师 进入学前教育的现实 意义与可行略 2008,(2). 若能发挥男教师的性别教育势,将有利于孩子 完整人格的培养
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1)古与今的关系 • (2)史与论的关系 • (3)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总结:
• 历史研究是一种很有意义的研究方法,它 最大的价值在于既能服务于现在;又能帮 助预测未来趋势。这一方法具有其他方法 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历史研究也有局限 性。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实践中去找寻, 摸索,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未来预测
男教师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得到社 会的认可和重视,会有更多的男教师选择进入 幼儿教育事业中,绽放属于他们的光彩。
未来:可行性策略文献
2000年 徐明 《幼儿社会教育》 若干除去幼儿教育男教师工作或 心理上顾虑的方针
2004年
李玉秋 《论我国学前教育需求 男教师的迫切性》
用加强政策倾斜的方法激励男教 师从业于学前教育
2006年
徐志国《学前教育研究》 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广泛 重视关于男教师从事学前教育工 作
分析总结
1、当前政策倾斜: (1)招生、培养政策上的倾斜。 (2)加强经济待遇上的倾斜。 (3)注意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吸收各种男性技 术人员。 2、改善教学管理,改革带班模式。 3、加强电视、报纸等热门媒体的传播,广泛深入 宣传男教师加入幼儿教育事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促使人们尽快转变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