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统一

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统一

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统一
一部《天河》,讲述了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提出,经过半个世纪的论证,一江清水,寄托了沿线移民和几代水利人的共同心声,终于润泽了北方广袤的土地。

在这部影片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对话。

当江浩一脸迷茫地问自己的老师,老一代水利人,南水北调的中线方案的总负责人董望川为什么从事水利职业的时候,董望川毫不迟疑地回答为当一名水利人,为中国的水利事业出一份力。

尽管江浩一脸的怀疑和不屑,董望川依旧坚持自己的梦想。

因为他知道正是这种对梦想的坚持,才让他内心更坚强,人生道路更坦荡。

在这里,我对董望川的看法不做过多的评价,因为这种对梦想的追求已经上升到人生信仰,对中国水利事业鞠躬尽瘁,是对中国梦的最好体现。

我想更多地谈谈江浩的梦想。

当董望川苦口婆心地劝导江浩放弃辞职回来帮他的时候,江浩说,“你能帮我解决一套住房,和我女儿回城上学,以及我父亲十万元手术费的问题,我就回来”。

董望川当即离席而去,并声称江浩不再是自己的学生。

江浩的梦想真的是那么物质,那么物欲横流吗?我们来看看他的实际情况,江浩一个年轻的留学博士,新一代的水利人,长年累月跟着董望川在外奔波,顾不上自己的家庭。

江浩的妻子病逝后,女儿回了乡下,由爷爷照顾,最后爷爷需要肾透析,连十万元的手术费也拿
不出,为了节省费用,又把爷爷从医院接到工地养病,工作和照顾两不误。

这种情况了,江浩还怎么能在外安心工作。

所以说他离开董望川单干是正确的,他年轻高学历又有技术,完全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因此凭着以往的工作经验,江浩进了一家大型水利工程企业,拿着高薪,照顾到了家庭,解决了女儿回北京上学的问题,照样进入到了南水北调的重点工程穿黄项目,为中国的水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江浩将自己的个人梦和中国水利事业很好的统一起来,使自己的梦想和圆梦行动成为实现中国水利梦的一方面、一部分,那么就必然会加快实现强国与富民、维护整体利益与实现个人利益的互利双赢。

江浩离开董望川是由于个人梦没有达成,但他没有离开水利行业,而是换了一个工作环境,其最终人生目标仍是南水北调工程,仍是中国的水利事业。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习近平总书记言简意赅,言约旨远,一语道明了个人梦与中国梦的不可分割性。

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每个炎黄子孙都能像滴水归海那样,把个人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一致起来,就必然会加快实现,最后达到双赢的局面。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统一呢?我认为就是个人价值观的调节来实现统一。

实质就是人作为社会成员的存在,一方面享有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简单来讲就是贡献与索取。

正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才使个人在社会获得地位和价值。

个体需要的满足,也必须基于个体对
社会的贡献,只有这样中国梦和个人梦才能实现很好的统一。

人生的方向和成就是由你所确定的目标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统一,不仅可以使我们行动有依据,人生有意义,还能激励我们的斗志,开发我们的潜能,助推我们找准人生的目标,进而创造和取得人生的辉煌。

真正在“先国后家,国家好才能大家好”的必然逻辑和良性循环中梦想成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