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军战史上20位未获授衔的高级将领

我军战史上20位未获授衔的高级将领

1955年,我军有20位开国元勋级的将领被授予元帅、大将军衔。

其实,在我军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有许多将领的资历和能力并不亚于他们,甚至更高,可惜他们已先后捐躯,没能得到这份殊荣。

如果能够活到授衔时,也许我军的元帅、大将不止20位。

至少下面的17位我认为是有资格的,不知爱好军史的朋友是否认同。

他们是:叶挺、卢德铭、王尔琢、张子清、朱云卿、王良、黄公略、邓萍、董振堂、刘畴西、吴光浩、许继慎、刘志丹、左权、彭雪枫、杨靖宇、罗炳辉,另外还有三位也值得一提:卢冬生、朱瑞、陈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1.jpg(上左:叶挺上右:卢德铭下左:王尔琢下右:张子清)一、北伐名将叶挺1955年授衔后,几位老帅闲聊,陈毅说:如果叶挺不死,十帅中将会有两位叶帅。

叶剑英一听连忙说:如果叶挺活着,我是当不了元帅的。

的确,叶挺的资格非常老,他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营长。

加入中共后,担任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叶挺独立团团长。

在我军建军著名的三大暴动中,先后担任南昌暴动前敌总指挥和广州暴动总指挥。

广州暴动失败后,受到瞿秋白中央的错误指责,叶挺不服,为自己申辩,结果受到更严厉的处分,一气之下,流亡国外,自动脱党。

抗战爆发后,叶挺回国就任新四军军长,又受到副军长项英的架空,有职无权。

气愤之余,他几次提出辞职并离军出走,被周恩来劝回。

终于等到毛泽东决定调走项英,给叶挺以实权,却为时已晚,遭遇了皖南事变。

关了四年监狱,待到终于获得释放,又重新入党,眼见前途一片光明了,却又遇上了飞机失事,含恨九泉。

叶挺的一生犹如汉代名将李广,充满坎坷,其悲剧遭际真是令人扼腕不已。

二、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黄埔二期毕业,是孙中山亲自面试后破格录取的。

曾任叶挺独立团营长、参谋长(当时林彪任该团见习排长),后任武汉国民警卫团团长,该团是秋收起义的绝对主力,因为其他部队都是安源矿工和当地农军,战斗力较弱。

卢德铭党**很强,是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

没有卢德铭的支持,毛泽东做出的不打长沙、转向山区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决定恐怕很难执行,因为那时的毛泽东并没有绝对权威,以师长余洒度为首的一些军官根本不服毛泽东。

可惜,几天之后卢德铭就牺牲了,年仅22岁。

如果卢德铭不死,朱毛井冈山会师成立红四军时,卢德铭肯定是副军长,前途无法估量。

三、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黄埔一期毕业,曾任北伐军代师长,参加南昌起义。

起义军南下时王尔琢所部跟随朱德在三河坝留守,起义失败后与陈毅协助朱德收集起义军残部,在湖南转战,后与朱陈发动湘南暴动,率部队上井冈山。

朱毛会师后建立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兼28团团长(林彪为一营营长)。

王尔琢是井冈山初期的杰出将领,参与指挥几次战斗全部获胜。

可惜后来在追击叛变部队时被叛徒杀害,年仅25岁。

王尔琢牺牲后,一营长林彪升任28团长,成为南昌起义部队的直接掌门人。

四、红四军十一师师长张子清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后到卢德铭部任副营长,参与秋收起义,后任团长,朱毛会师前是井冈山的最高军事首长。

朱毛会师后,原南昌起义部队加部分湘南起义部队改编为十师,朱德兼师长(28团是南昌起义部队);其他湘南农军改编为十二师,陈毅兼师长;秋收起义部队及井冈山袁王部改编为十一师,张子清任师长兼31团团长(31团是秋收起义部队)。

由于张子清因伤住院,毛泽东代师长,朱云卿代团长。

当时部队很困难,缺医少药,张子清把自己的药都留下来,让给其他同志,结果自己久病不愈,最后牺牲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2.jpg(上左:朱云卿上右:黄公略下左:邓萍下右:刘畴西)五、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朱云卿黄埔三期毕业,曾参加南昌起义,后被党派到秋收起义部队,任张子清团的参谋长。

他任31团团长时指挥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以两个连打退了敌人三个团的围攻,当时毛泽东正带红四军主力从外地星夜兼程赶回井冈山,路上听到胜利消息,遂写下那首著名的《西江月》:“山下班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朱云卿后升任红四军、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参谋长。

后因病住院,在医院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24岁。

朱云卿牺牲后,叶剑英接任他的职务。

六、红四军军长王良黄埔六期毕业,秋收起义时任卢德铭团连长,后一直在红四军林彪手下,林任纵队长,他任支队长;林升军长,他升纵队长,后改为师长;林升红一军团长,他升红四军军长(罗荣桓任军政委,粟裕任军参谋长)。

后在行军时被地主武装冷枪击中牺牲。

七、“偏师借重黄公略”“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毛泽东的一首《蝶恋花》,使得黄公略在中国广为人知。

其实黄公略在军史上本来就有很重要的地位。

他参加过广州暴动,在黄埔上过高级班,是彭德怀平江起义的主要助手之一。

后来,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黄公略带领其余部队留守湘鄂赣根据地,彭德怀第一次下井岗,双方再次会师时黄任红五军副军长。

后来他组建了红六军任军长(陈毅任军政委),并与红四军、红十二军合组红一军团,改隶朱毛部。

富田事变时,毛泽东派黄公略摸彭德怀的底,得知彭德怀是拥护前委的,便放了心,可见黄公略很受毛泽东信任与器重。

黄公略在第三次反围剿中被敌机扫射牺牲后,中央政府专门建立了公略县以示纪念,并把红军步兵学校改称为“公略步校”。

八、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彭德怀平江起义的八大助手之一,从平江起义开始,到1935年长征红军攻打遵义时牺牲,一直担任彭德怀的参谋长,先后任红五军参谋长、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军长。

发动平江起义时,彭德怀团共有九名党员,至此,除彭一人外,其余全部牺牲。

九、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国民党西北军师长。

1931年与季振同赵博生等举行宁都暴动,参加红军,任五军团副总指挥,后季振同被左倾路线领导人错杀,董振堂升任五军团长。

该军团为中央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大刀队赤膊上阵最令敌人胆寒。

长征路上,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两军混编,五军团划归张国焘指挥的左路军。

后来该军团参加了西路军,在甘肃与马家军激战,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董振堂光荣牺牲。

董振堂如果活到解放后,肯定是大将。

十、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黄埔一期毕业,参加过南昌起义,曾到苏联就读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回国后担任红二十一军长,后到方志敏部担任军区司令兼红十军长,是方志敏根据地的最高军事首长。

红十军与红七军团合并组成红十军团后,刘畴西任军团长,粟裕任参谋长。

后与方志敏率领部队北上抗日,被国民党重兵围堵,除粟裕率小部队突围外,其余全部被歼,刘畴西和方志敏先后就义。

十一、黄麻起义副总指挥吴光浩黄埔三期毕业,北伐时任叶挺独立团营长。

北伐失败后到湖北发动黄麻起义,任副总指挥。

不久,总指挥潘忠汝牺牲,起义部队遂由吴光浩带领,改称红七军,吴光浩任军长,后改编为红11军31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

吴光浩牺牲后,中央派徐向前来接替了他的职务。

吴光浩的地位有点类似卢德铭。

秋收起义打出了一个红一方面军,黄麻起义打出了一个红四方面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3.jpg(左:许继慎右:刘志丹)十二、红一军军长许继慎黄埔一期毕业,北伐时任叶挺独立团营长,在著名的贺胜桥战役中负过伤,后升为团长,在平定夏斗寅叛乱时再次受伤。

北伐失败后在中央军委工作,后被派到鄂豫皖地区工作,把三省的三块根据地合并在一起,组建了红四方面军的前身红一军,许继慎任军长,徐向前任副军长。

张国焘到鄂豫皖后,许继慎对张国焘的错误多有抵制,国民党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许继慎遂被杀害,也不知张国焘是误杀还是将计就计除掉对手。

直至党的“七大”,许继慎才被平反。

十三、陕北领袖刘志丹黄埔四期毕业。

在陕北根据地,论军事地位,谢子长、王泰吉都高于刘志丹;论党内地位,高岗也高于他;而论行政职务,属习仲勋最高。

但刘志丹的影响则最大。

他曾任红26军、28军总指挥,徐海东率红25军来陕北后,双方合并成立红15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

刘志丹党**很强,但我认为有点迂,“左倾”路线执行者出于宗派目的逮捕他时,他明明已得知内情,但仍然主动持密令接受逮捕。

如果不是中央红军正好到达陕北,毛泽东得悉后立刻派人解救他,也许他就被冤杀了。

前些时我曾在网上看到有人撰文,说刘志丹东征时牺牲是毛泽东的阴谋,我真为这些人嘴里乱跑舌头的本事叹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jpg左权十四、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黄埔一期毕业。

毕业后即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与邓小平、杨尚昆、蒋经国同学,后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与刘伯承同学。

左权的党、军资格都很老,但曾被诬陷在中山大学时有托派嫌疑,因而一直不顺利。

到中央苏区后曾任过军长、军政委,后任红一军团参谋长;长征到达陕北后,林彪调任红大校长,他代理军团长;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

由于毛泽东在延安,朱德又对彭德怀很放手,当时八路军实际是由彭德怀指挥、左权协助的。

1942年,日军围攻八路军总部,左权在突围时中弹牺牲,是抗战时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将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4.jpg(左:彭雪枫右:杨靖宇)十五、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1930年被党派到红三军团工作,曾和黄克诚搭档,当过师长,长征时任红一军团师长,抗战时期任新四军四师师长,1944年牺牲,是我党抗战时期牺牲的为数不多的高级将领之一。

当时,他刚在党内挨过批判。

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挨批判时,老部下彭雪枫也被扯出来陪斗。

这种烈士死后挨斗的现象是很少见的。

十六、东北抗联总司令杨靖宇早年曾在家乡河南组织农民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

“九一八”后被中央军委派到东北工作,从游击队政委做到抗联一军军长兼政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是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

东北抗联不受中共中央领导,而是由共产国际远东局领导,即直接由莫斯科的王明指挥,虽然有十二路军,但有一半是收编的“胡子”,每个军的人数也不是很多,这一点与中共的其他军队不太相同。

由于共产国际的不负责任和日本关东军的过于强大,抗联大部分被消灭了,只有少数逃到了苏联(其中有师长金日成)。

杨靖宇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

东北抗联名气很大,但实力有限,如果杨靖宇不死,作为东北抗联的代表人物,很可能授予大将军衔。

十七、从奴隶到将军的罗炳辉原是云南的彝族娃子,后参加滇军,当到营长。

29年率部起义参加红军,从团长一直当到红九军团军团长。

抗战以后担任新四军二师师长、第二副军长(第一副军长粟裕),1946年病逝。

电影《从奴隶到将军》就是描写他的。

绝对的大将。

还有三个人情况特殊一些,在这里也提一下:卢冬生:1955年,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当时王震、萧克、张宗逊都比他更有资格,却只授予上将,是因为他作为红二军团的代表,才被破格照顾。

如果卢冬生活着,这个照顾名额很可能是卢冬生的。

可惜他在1945年担任松江军区司令员时在哈尔滨被苏军违反军纪的士兵杀害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