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区域地理复习之中国的气候(53张PPT)
区域地理复习之中国的气候(53张PPT)
太
平 大部分地区带来大量雨 洋 水,也有来自__印__度_洋的
__西__南__季风。
原因之二: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
低气压
低气压
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____远__离__海___洋__和__山__脉___阻__挡__。
太
平 洋
印度 洋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2、 降水的时间分布 ①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__4_、__5_、__6_、__7_、__8_、_月9 ,武汉为 _4__、__5_、__6_、__7_、__8月,北京为__7_、__8月,哈尔滨为___7_、__8月。 ②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__夏___秋__多__,__冬___春__少___, 明显的差异是____越__往__北__雨___季__越__短__,___降__水__集__中___程__度__越__高_。
青藏高原气温最低
③等温线较稀疏,南 北温差小;除青藏高 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④高温极值在吐鲁番 盆地。低温极值在青 藏高原
为什么夏季南北温差小?
①纬度: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方正午太阳高度 大但白昼短,南北太阳辐射相差不大。 ②夏季风(大气环流):南方受夏季风影响大,阴雨 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强。
一、中国的气温
1、根据数值递变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一、中国的气温
2、根据等温线走向—判断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然植被
林
林
林
荒漠
(2014安徽卷)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 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 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1.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
B 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某品种桂花在济南和杭州开花多年平均日期分别是8月27日和 9月5日(该种桂花在入秋时开花)。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 2016年锋线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总结: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越往北 越集中;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 特点: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2、 降水的时间分布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及原因
季节变化特点: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越 往北越集中; 年际变化特点: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原因:夏季风的影响
补充: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
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移动与西太平洋副高的季 节活动一致,通常锋面雨带的位置在副热带高压脊线 以北约5--8个纬度。
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
①5月中旬-------南部沿海,最早进入雨季
冷气流
②6中-7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
江淮准静止锋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我国夏季的最高气温为什么出现在吐鲁番盆地? 纬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由于纬度较高,白昼时间长 地形:盆地地形,地面不易散热,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 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下垫面:该地沙漠广布,吸热快; 天气: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我国夏季的最低气温为什么出现在青藏高原? 地形:地势高
雨影区 焚风效应
4、降水的类型
③锋面雨 形成:冷暖气团相遇,较轻的暖气团抬升。
冷空冷空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空气空气气气
暖暖暖空暖空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空气空气
六个温度带的比较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 区
黑龙江北 东北和内 黄河中下
分布范围 部、内蒙 蒙古大部 游大部分
古东北部 分、新疆 地区和新
北部
疆南部
秦岭-淮 滇、粤、 河以南, 台南部和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海南省 以东
10℃积 温
<1600 ℃
1600 ℃ ~
3400 ℃
3400 ℃ ~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影响因素:受地形起伏的影响
一、中国的气温
3、等温线的弯曲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数值大)凸出,该地比同一纬度气温低 →
冬季大陆 夏季海洋 寒流经过 地势较高
气
16℃ 高纬
温
18 ℃
低
20℃ 低纬
北半球
如果等温线向高纬(数值小)凸出,该地比同一纬度气温高→
夏季大陆 冬季海洋 暖流经过 地势较低
特点: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 围小,还常伴有暴风、雷电,故又 称热雷雨。 分布:赤道地区常年以对流雨为主, 我国夏季午后的也常出现对流雨。
4、降水的类型
②地形雨
形成:湿润空气在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被迫沿迎风坡爬 升。空气中的水汽因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叫做地形雨。
特点: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分布:山地迎风坡(山腰地带)。例如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和我 国雨极台北火烧寮都是地形雨。
北方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南方
4、降水的类型
③锋面雨
特点:这种降水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分布:中纬度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的降水多是锋面 雨。
4、降水的类型
④台风雨
形成:热带洋面上,暖湿空气强烈旋转上升。 特点:台风雨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 分布:低纬大陆东部沿海;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但是赤道 附近由于地转偏向力小,不易形成台风)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结论
东部地区雨 带推移
华北、东北 7、8月
北方 雨季
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长江中下游地区 9月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南方 雨季
开始早 结束迟 雨季长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1)副高北移快,势力强,则夏季风势力强,进得快——北涝南旱 (2)副高北移慢,势力弱,则夏季风势力弱,进得慢——北旱南涝
D 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5.造成甲、乙两地 1 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
是
(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6.影响 7 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
B
1、 降水的空间分布
降水量
80 0 20 0
(毫米)
160 0
400 5 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①各地区差异较大; ②从东南沿海向西北 内陆递减; ③南方多于北方 ④沿海多于内陆; ⑤山区多于平原; ⑥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原因之一:
低气压
低气压
印度洋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是来自__太__平_洋的___东__南季 风,__温__暖__湿__润__,为我国
时间:6月中旬-7月上旬 地区:江淮地区、朝鲜半岛南部、日本南部。
③7月中旬—8月,华北、东北地区进入雨季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副热带高压控制)
伏旱
⑤9月,冬季风频频南下,雨带南撤到长江以南。
九月南撤到长江以南地区
45
⑤10月,冬季风频频南下,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雨季 随之结束。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总结
( B)
B.地形、海陆位置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二、中国的降水
(一)知识复习:1、降水的形成过程
云滴
不断聚集、不断增大
雨滴
过 饱 和 , 冷 凝
水汽
重 量 增 加 , 下 降
受热蒸发(蒸腾),进入大气地表水或植被
2、降水的形成条件
①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 气温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的程度。
①数值由南向北递减;
②东部等温线大致与
纬线平行(大致东西
走向);
西部多闭合曲线。
海南岛、台湾南 部气温最高
③等温线较密集,南 北温差大;(东部)
④极值在漠河和海南。
为什么冬季南北温差大? ①纬度: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更大、白 昼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方多。
②冬季风(大气环流):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且南下过 程中,受山地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影响弱。
4500 ℃
4500 ℃ ~
8000 ℃
>8000 ℃
<2000 ℃
主要作物 春小麦、 春小麦、 冬小麦、 水稻、油 水稻、甘 青稞
马铃薯 大豆、亚 玉米谷子、菜、柑橘、蔗、橡胶、
麻、甜菜 苹果
茶 热带作物
作物 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二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 或一年二 至三熟 熟
主要自 针叶林 针阔混交 落叶阔叶 常绿阔叶 季雨林
二、中伊国犁河的谷降属于水向降西水(呈喇叭口形)敞开
的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容易
C 聚集;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C
祁连山脉的迎风坡
DD
雅鲁藏布大峡谷
A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东南段向南敞开,有利 于西南季风沿河谷深入,来自印度洋的西 南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受峡谷地形的抬 升作用,形成丰沛的降水.
A
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描述我国1月0℃等温线的特点,并分析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