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染场地调查技术

污染场地调查技术


评价 手段
第一阶段采用潜在污染评价方式 第二阶段采用客观评价技术 (如现场采样,检测等手段) 第三阶段风险评价和工程修复
环境影响评价
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 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 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将来的,即没发生过的
项目涉及到的大气、水、噪 声、电磁、生态等专项 评价对象所涉及到的可能出 现的环境问题,提出预防措施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项目
内容
评述
适用范围
全国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建 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污染事故等类型 的监测
不仅适用于小尺度的而且还适用大尺度的土壤环
境监测,适用的用地类型也较多,是一普适性 规范。对于场地调查,显得针对性不强
内容
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 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 等技术内容
法律责任应具有追溯性 业主是法律和社会责任的主体和追责主体 业主引入第三方监理?
适用范围
只针对污染场地中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 不针对含有放射性污染的场地调查 、沉积物污染
调查及场地建构物、设备、固废污染的调查
场地内残余废物调查见《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场地内建构筑物和设备调查和取样见《杀虫剂类可
持续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理技术研究》
重要参考标准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岩土工程勘查规范 土壤采样操作: ASTM D4700 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和完井: ASTM D 5092-04 地下水样品采集: ASTM D4448-01 土壤样品保存:《Soil Sampling Quality Assurance Uers Guide》 分析方法:SW-486
场地环境调查程序、内容与方法
杨苏才 博士 副研究员 Email: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工业场地污染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场地环境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对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项目
场地环境评价
目的
探测和评价场地内环境污染 的情况,提出修复措施
时间 顺序
评价 对象
评价 内容
评价 阶段
过去的和现在的,即已发生过的
主要针对土壤和地下水 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状况, 若污染,提出修复措施 分阶段
包括了土壤采样准备至评价的全过程
采样点布 设
总体上分成随机布点采样、分块随机布
点采样、系统布点采样方法。并给出了区域、 农田、建设项目等的布点方采样法
总体上采样布点方法适合场地环境调查。但在具体 应用上差距较大,因为场地调查土壤采样点布 设采用的基本原则是在场地调查的基础上预测 可能的污染区域,设计布点方案
场地环境调查应有采样现场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和保证程序。
当获得地下水的监测数据后,各监测站的 地下水监测信息需要进行整理、分级管理、逐 级上报。
场地环境评价中可以参考相关记录表格。
场地环境调查的基本原则
针对性原则
项目 目的 适用范围
内容
监测点网 密度
监测项目
质量保证 和控制 资料整编
内容
评述
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地下水水质, 防治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的环境监测,包括国控监测井,省 级、市级、县级控制监测井的背景值监测和污染 控制监测。
包括总则、地下水监测点网设计、地下水 样品的采集和现场监测、样品管理、监测项目 和分析方法、实验室分析及质量控制。
对于区域的地下水环境及其污染情况进行监测。 该规范的适用范围涵盖了场地环境调查,但由于场地环 境调查并不是该规范的重点,所以规范中有些内容并不 完全适用。
规范中比较详细的论述了地下水采样、监测和分 析的方法,基本上可以用来指导场地环境评价的地下 水现场工作和实验室工作,只是需要在一些细节上进 行有针对性的补充。
选择《地下水质量标准》中要求控制的监 测项目;根据本地区污染源特征,选择国家水 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控制的监测项目,以反 映本地区地下水主要水质污染状况。
在场地环境评价中,通常地下水的常规水质指标 并不是监测的重点,其监测项目主要是根据该场地的 历史、现状的调查识别出来的有毒有害污染物。
无现场操作的质控要求。实验室质量控制 包括:分析方法的适用性检验、实验室分析质 量控制程序。
污染指数法、超标率、内梅罗污染指数 法、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综合污染指数
在场地环境调查中,通常监测项目主要是根据该场 地的历史、现状的调查识别出来的有毒有害污 染物
场地环境调查应有采样现场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 保证程序
场地环境调查中可以参考。但场地调查中重要的评 价方法是单因子评价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
No.2
消除调查的不确定性, 提高调查的精
No.3 准性
场地环境调查的调查团队
多学科团队; – 第一阶段 ▪ 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 ▪ 生产工艺和流程 ▪ 调查方法学 – 第二阶段 ▪ 环境科学 ▪ 地质和水文地质 ▪ 化学
项目负责人的能力 专项培训 职业资格考试
场地环境调查的责任
建立场地调查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 厘清业主、 调查单位和调查人员的法律责任
不分阶段
预测评价技术 一般运用各专项污染评价模式
场地环境评价程序
Phase I
Phase I
基础信息 收集和分析
污染 识别
Phase II
采样和 评价
Phase III
场地风险 评估
和修复
场地环境调查的主要任务
识别污染物和污染分布, 为风险评估
No.1 和修复提供基础数据
识别场地地层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
国控地下水监测点网密度一般不少于每、
100km2 0.1眼井,每个县至少应有1~2眼井,平原 地区一般为每100km2 0.2眼井,重要水源地或污染 严重地区适当加密。
一般场地环境调查的场地面积相对较小,所以监 测点网密度应根据场地的面积、污染源的位置等基本 情况进行布设,通常密度较高,以单位米计。
采样操作
采样工具为铁锹、圆状取土器等手工取 土工具
规范中采样操作内容很少,钻探技术基本没有涉及。 难于满足场地环境调查的要求
监测项目
质量保证 和控制
土壤环境 质量评价
常规项目、特定项目和选测项目。常 规项目包括:pH、阳离子容量、重金属、六 六六、滴滴滴。
无完善的现场操作质控要求。实验室质 量控制包括:精密度控制、准确度控制、质 量控制图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