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数控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数控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设计毕业论文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工艺方案分析 (2)2.1 零件图 (2)2.2 零件图分析 (2)2.3 确定加工方法 (2)2.4 确定加工方案 (2)第3章 (4)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4)3.2 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 (4)3.3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 (4)3.4 装夹方式的选择 (4)3.5 数控车床常用的装夹方式 (4)3.6 确定合理的装夹方式 (4)第4章刀具及切削用量 (5)4.1 选择数控刀具的原则 (5)4.2 选择数控车削用刀具 (5)4.3 设置刀点和换刀点 (6)4.4 确定切削用量 (6)第5章典型轴类零件的加工 (7)5.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7)5.2 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9)5.3 加工坐标系设置 (11)5.4 手工编程 (12)第6章结束语 (15)第7章致谢词 (16)参考文献 (17)第一章前言在机械加工工艺教学中,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及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都要学习数控车床操作技术。

让学生了解相关工种的先进技术,同时培养工作岗位的前瞻性。

数控车工基础工艺理论及技能有机融合,包括夹具的使用、量具的识读和使用、刃具的刃磨及使用、基准定位等,分类叙述了车床操作、数控车床自动编程仿真操作、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的初、中级容。

以机械加工中车工工艺学与数控车床技能训练密切结合为主线,常用量具识读及工件测量、刀具及安装、工件定位与安装、金属切削过程及精加工,较清晰地展示了数控车工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途径。

对涉及与数控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计算,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述,目的在于塑造理论充实、技能扎实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本文以与切削用量的选择,工件的定位装夹,加工顺序和典型零件为例,结合数控加工的特点,分别进行工艺方案分析,机床的选择,刀具加工路线的确定,数控程序的编制,最终形成可以指导生产的工艺文件。

在整个工艺过程的设计过程中,要通过分析,确定最佳的工艺方案,使得零件的加工成本最低,合理的选用定位夹紧方式,使得零件加工方便、定位精准、刚性好,合理选用刀具和切削参数,使得零件的加工在保证零件精度的情况下,加工效率最高、刀具消耗最低。

最终形成的工艺文件要完整,并能指导实际生产。

第二章数控车削编程与仿真加工1.1零件图及其题目要求题目要求:如下图所示的椭圆配合的配合件共有两个零件组成,要求加工图示(图1-1﹑图1-2)两个零件,其配合后满足装配图(图1-3)要求,毛坯尺寸为Φ75mm×135mm﹑Φ70mm×55mm。

材料为45钢,试分析工艺并编程。

零件图如下:1.2使用UG创建的三维模型2.工艺路线(1)工件的外形在Z方向的轨迹呈单调增趋势,故可用G71指令粗加工。

(2)用G70指令精加工。

(3)车槽φ24×3。

(4)加工M36×1.5-6g外螺纹。

(5)切断。

3.刀具的选择(1)车端面:选用硬质合金35度车刀,粗、精车一把刀完成。

(2)粗、精车外圆:(因为程序选用G71循环,所以粗、精选用同一把刀)硬质合金35度放型车刀。

(3)槽刀:选用硬质合金车槽刀(刀长12mm,刀宽2mm)(4)螺纹刀:选用60度硬质合金外螺纹车刀。

4.切削参数的选择各工序刀具的切削参数见表1-1表1-1各工序刀具的切削参数5.外圆加工编程如下:N750 G21 G99 G97 G40 T0606; 换6号刀具N760 S1000 M03; 主轴正转1000r\min N770 G00 X20.0 Z2.0; 快速定位N780 G70 P60 Q120 F0.1; 精车循环N790 G00 X20.0; 退刀N800 G00 Z2.0; 刀具退出孔N810 G00 X100.0 Z50.0; 退刀至换刀点N820 M30; 程序结束5.使用数控仿真软件加工工件并截图如下:(1)车零件的一端面(2)调头车另一端面(3)精车孔7.零件图如下图2—2 16.使用UG创建三维模型8.零件图分析该零件表面由圆柱、逆圆弧、槽、螺纹等表面组成;零件中存在椭圆加工,椭圆的长半轴为φ42mm,短半轴为φ30mm,需用宏程序;零件尺寸标注完整,选用毛坯为45号钢,Φ75×135mm,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

9.选择加工方案(1)材料为45钢,尺寸为φ75×810mm的圆柱形棒料,需要加工6个如图2-2所示的轴类零件。

(2)下料,将长为780mm的圆柱形棒料均匀锯切为6段φ75×135mm 毛坯料。

(3)使用数控车床的麻花钻将零件的一端钻一个φ30×40mm的孔。

(4)使用数控车床粗、精加工零件的外表面,并钻孔,车螺纹。

(5)测量零件的尺寸,去毛刺检验。

10.零件的工艺分析(1)工件的外形在Z方向的轨迹呈单调增趋势,故可用G71指令粗加工。

(2)用G70指令精加工。

(3)车槽φ24×3。

(4)加工M36×1.5-6g外螺纹。

(5)切断。

11.确定装夹方案(1)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零件伸出卡盘95mm,加工零件外轮廓至尺寸要求,设置编程原点在右端面的轴线上。

(2)零件调头,夹要求Φ60mm外圆,车削右端面至尺寸要求。

12.数控加工刀具卡片13.数控加工工序卡数控加工程序卡是编程人员根据工艺分析情况,经过数值计算,按照数控机床的程序格式和指令代码编制的。

它是记录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工艺参数、位移数据的清单,同时可帮助操作员正确理解加工程序容。

14.数控加工程序15.使用数控仿真软件加工并截图如下:(1)加工零件的一端(2)调头加工另一端(3)加工孔1.5.2 数控加工注意事项I:按照零件加工及工艺要求提前准备必要的工、量、刀具。

II:根据螺纹的牙型角、导程合理选择螺纹加工工具。

III:选螺纹刀的时候刀尖角的平行线于刀杆中心线平行,切销必须平直且无崩刃。

IV:进行切销退刀槽时,刀具必须纵向进刀纵向退刀,以免损刀具。

17.零件装配后三维模型第3章数控铣削工艺与编程2.1 铣削零件图及题目要求如下图所示下图所示的圆柱行凸台,毛坯尺寸为φ125×25mm,材料为45钢,试分析工艺并编程。

2.2零件的三维模型构建2.3 零件的工艺分析2.3.1.零件图的工艺分析零件的毛坯尺寸是φ120×25mm的圆柱体,其中零件的上表面要求加工。

零件上表面的外形轮廓、上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因此要进行精加工,保证精度,铣槽的深度都要求比较高,需要进行粗、精铣。

还有一个中心孔尺寸要求较精确,需要多个步完成。

先钻一个Φ8.6mm的通孔、然后再钻一个接近孔尺寸的Φ20mm的沉头孔,最后在用镗刀进行粗镗和精镗。

2.3.2.确定装夹方案①根据零件的结构和加工特点,选择平口钳把工件装夹再机床的工作台上。

使其工件在平口钳的13mm左右,再用百分表找正。

②安装平底刀,确定工件零点为坯料上表面的中心,设定零点偏置。

2.3.3 确定加工顺序及走刀路线1.加工准备⑴详阅零件图,并检查坯料的尺寸;⑵编程加工程序,输入程序并选择该程序;⑶用平口钳装夹工件,伸出钳口8mm左右,并用百分表找正;⑷安装寻边器,确定工件零点为坯料上表面的中心,设定为零点偏置。

⑸安装中心钻并对刀,设定刀具参数,选择自动加工方式。

2.使用φ6的钻头钻φ8.6的孔。

3.铣削外轮廓。

4.铣中间槽。

5.钻中间的沉头孔。

2.4 制定工艺文件2.4.1数控加工刀具卡片2.4.2数控加工工序卡片2.44数控加工程序卡(3).使用φ15mm的平底刀铣沉头孔(4).使用φ6mm的钻头钻孔2.5.1数控加工主要步骤FANUC系列FANUC Oi立式加工中心。

用平口钳夹具固定工件,然后将工件移到刀具的正下方,在MDI方式下,1.钻φ8.6mm的通孔2.铣削凸台外轮廓3.铣槽4.钻φ20mm的沉头孔说明:按照以上程序和加工流程图,可以比较顺利的把零件加工出来。

2.5.2数控加工注意事项⑴使用寻边器确定工件零点时应采碰双边法;⑵铣腰形槽时,应在工件上钻工艺孔,避免立铣刀中垂切销工件;⑶铣矩形齿时,应先粗铣各齿,然后精铣各齿至要求尺寸;⑷Φ8.6孔的正下方不能放垫铁,并应控制钻头的进刀深度,以免损平口钳或刀具。

结束语这个学期,我过得很充实,从选题在大学的最后的那天起,我就开始了我的毕业设计。

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我有很多感触,它带给我的价值是巨大的,这将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通过这次的设计,对办公自动化、CAD2004等软件的基本运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基本掌握轴类零件的车削和其他零件的铣削等的加工工艺规程及确定加工路线的方法,通过对零件深刻的分析,使得加工出的零件与之技术要求十分紊合,达到了设计所规定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是我不知不觉的喜欢上了我们的专业。

在这里我也深刻的知道,我在实践方面是很不够的,这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去领悟、学习。

本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的要求下已完成,从课题的选择、方案论证到具体设计和调试,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三年的大专实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到老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关怀,使我受益匪浅。

在此向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本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各位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

正是有了他们教诲和支持,才使我的毕业论文顺利完成,感谢他们三年来对我的辛勤栽致谢词参考文献[1]洪涛.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高等教育――2003.9.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3)第056990号[2]高枫,肖卫宁.数控车削编程于操作训练.高等教育――2005.6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027490号[3]吴新腾.数控铣削(含加工中心)编程与考级.化学工业. ――2006.10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123660号[4] 力, 王冰.机械制图.高等教育――2004.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04)第042927号[5] 崔兆华.数控车工(中级).机械工业――2004.7[6] 王爱玲,旭东.数控编程技术.机械工业――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06)第009224号[7]熊良山,严晓光,福润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7)第020575号[8] 徐春林,宏兵,谢正义编著.GUNX4.基础与应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社――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7)第005041号WORD版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