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便利店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我国便利店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我国便利店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零售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呈现出空前活跃繁荣的局面,但与此同时这个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便利店作为零售业态发展的新宠正以其特有的网点密集深入社区、贴近消费者等特点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便利店内涵及分析SWOT(一)便利店内涵便利店简称通常指营业面积CVS,在50~150平方米左右,经营品种在2000~3000种左右, 靠近居民区,营业时间为16~24个小时以上甚至小时的经营模式,便利店开店地点灵活,主要填补消费空隙出售便利性商品和服务,它是超级市场发展到相对较为成熟的阶段后从超市中分化出来的一种零售业态由于便利店具有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特殊功能因此它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

自产生之日起到今天,便利店在世界上发展十分迅速。

(二)便利店发展的SWOT分析目前我国的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少数发达都市中服务多元化的便利店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其中一些便利店日营业额已高达万元以上,纵观中国的整个便利店行业。

目前仍只处于导入阶段。

但种种迹象也表明,便利店将是中国大多数地区下一阶段零售业发展的重心。

1.优势(Strength)便利店本身所有的经营优势使其终于发展成为备受注目的零售业态。

目前便利店在国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日本的7-eleven,究其原因是因为便利店这种零售业态具有独特的优势。

(1)便利性优势。

便利店规模小,可采取灵活的选址策略,深入居民区或街头巷尾,更加接近消费者便利店的商品突出了及时性、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

而且与超市相比,卖场面积较小,商品种类少陈列简单明了。

使消费者能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所需商品。

(2)经营优势便利店的营运能力所能覆盖的区域即商圈比较小,这就使便利店能更好地把握这一范围内消费者的特征及需求,从而有利于其及时调整商品组合,做到因地制宜更好地满足商圈内顾客的需要。

便利店普遍采用连锁经营模式,连锁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扩大销售和改善服务,实现规模效益。

(3)服务优势便利店可以针对目标市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来经营,现在很多便利店将自己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

2.劣势(Weakness)在一定情况下优势往往可能转换成劣势。

许多便利店在经营方面存在着问题,均未充分显示出其便利性特征,虽然有些便利店挂着连锁经营的牌子,但没有真正实施连锁经营的机制。

并且就目前来看,国内大部分超市卖场面积不是很大,商品种类不是很多,但在深度和广度上却大于便利店的商品在距离上更靠近消费者,这就使得超市购物并未给顾客带来太多的不便利,便利店便利的业态特征无法充分体现。

再有,大多数便利店管理水平低下,很多管理者没有掌握充分的技术和营销方法,在实践中更倾向于夫妻店式管理,管理硬件系统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例如,因经营不善,超市发便利店正遭遇全面歇业危机。

3机遇(Opportunity)第一,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国需要便利店。

由于中国人均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便利和快捷的需求日益迫切,此时便利店有着一定的发展空间。

况且就目前来看,便利店行业在中国的规模还远未饱和,尤其在中部和西部。

第二,中国科学技术的运用与普及有利于便利店的发展,科技的运用有助于便利店建立庞大的连锁加盟系统,形成规模效应,充分发挥业态优势;有助于建立数据库,及时准确地捕捉消费者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促进便利店不断发展。

第三,进入21世纪,网上购物兴起,便利店运用电子商务也显示出了它的便利性,业态得以创新发展。

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电子商务的初期,便利店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

4.威胁(Threat)便利店作为新零售业态在我国的发展有很多的机遇,但同时也普遍存在经济效益不佳的困境,并未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

现阶段,便利店虽然不断地扩张,但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盈利,目前绝大多数的连锁便利店仍处于低水平经营的阶段,尤其是那些开在居民社区附近的便利店,因为受到大型超市和小区杂货店的双重挤压,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同时,除了与其它业态的竞争,便利店同业之间的竞争也相当的激烈。

据了解,去年泰国正大集团旗下的7-11便利店在中国的43家分店中只有三分之一盈利。

上海华联超市设在北京的20家便利店去年上半年也已经全部关门。

二便利店在我国发展优势(一)购物方便、快捷,符合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变化。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变得很宝贵。

与卖场和传统超市相比,便利店面积小,商品种类较少、陈列醒目,消费者能够迅速选购好商品,在店内逗留时间较少。

后SARS时代的消费者购物的一个特点快速选购所需物品,尽量减少店内逗留时间,便利店非常符合这种消费模式。

(二)能为供应商和商家提供高速准确的信息反馈。

目前中青年阶层—自由职业者、高校学生、白领等生活节奏快、价格敏感度较低的年轻人是便利店的主流消费群体。

他们消费能力强,对新产品的灵敏度高,是新消费趋势的生力军。

通过对中青年阶层的消费情况研究,商家和供应商能够收集到最需要的有关消费者的相关数据,如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数据、满意度等。

同时有利于商家准确地进行商品结构的定位和调整,有利于供应商准确把握消费需求的动向,围绕市场需求做好生产经营活动。

(三)符合我国现实情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平均为0.44左右,说明当前居民消费还有接近一半花在食品类消费上,这为致力于发展加工食品、速冻食品以及方便食品的便利店提供了发展的大好契机。

2我国房产开发的小区化使居民居住比较集中,由于缺乏汽车代步,以自行车或步行代步的特点给店址近、路途车代步时间少的便利店提供了市场机会。

3符合中国人的情感需求,便利店多开在邻里之间,服务人员一般与居民比较熟悉,可以利用具有交好的人际关系开展关系营销,为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服务。

4符合目前国内的商业发展状况。

利用加盟连锁和特许经营可以把国内大量的经营规模小、商品质量无保证、管理水平差的小杂货店,夫妻店等零散的店铺整合起来,提升我国商业发展水平。

5符合我国目前零售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原则。

在外资大鄂纷纷跑马圈地多选择建大卖场、仓储超市等时,国内零售企业无论从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与外资企业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别,选择便利店发展可以取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先入优势,有效避开激烈的竞争,同时还可以进行业态的差别组合经营。

(四)可以解决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问题。

从非典时期的消费者购物特点来看,网络购物显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并将在以后成为一种购物趋势。

但是网络购物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物流。

便利店则可以解决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通过其强大的物流配送能力,遍布在各居民区便利店网络则可以把商品顺利地送达到消费者手中。

三目前我国便利店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目前便利店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发展势头过猛、有点虚热,与传统超市定位没有明显区别,便利程度还很不够,管理水平低下等潜在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缺乏具体的长远规划,快速扩张导致竞争白热化。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商业领域发展迅速,在加上近年来的下岗职工二次创业,城市商业网点的密集程度已经很高。

国内各连锁企业在发展便利店时均选择首先在开店数量上的突破,面对与传统中小超市、杂货店等零售业态的激烈竞争,盲目追求扩张速度导致行业生存环境恶化,开店成功率和单日营业额的大幅下降。

(二)与传统中小超市定位有冲突。

具体体现在营业时间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等上。

1时间方面: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一般为16-24小时,全年无休。

著名7-eleven的营业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共16小时。

由于目前竞争激烈,许多中小超市都延长了营业时间,使便利店的优势很难显示出来。

2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上无差异化:目前便利店与中小超市面积类似,商品种类与陈列亦有雷同,与中小超市相比,在便利上挖掘很不够。

在加上我国商业网点过密,杂货店、熟食店、中小超市遍布大街小巷,便利店就近购物的优势很难显示出来。

(三)商品定价偏高。

我国便利店便利性不突出,商品与服务缺乏个性和特点,盲目的高价定位让消费者有点难以接受。

7-eleven等著名便利连锁店的高价定位源于其购物的便利性,服务的创新性和商品的个性化为支撑的。

即便如此,经营业绩亦受高价定位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人均GDP达到6000时便利店才能成为主流业态。

便利店在我国尽处于导入期,且目前居民收入呈两极分化状态,即使在一些大部分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再加上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居民对于未来的收入预期并不看好,边际储蓄倾向很明显,面对有效需求不足的宏观市场,价格偏高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普通居民消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四)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我国便利店虽然开始了连锁革命,但在信息共享、物流配送、商品采购等方面人工操作过多,多停留在粗犷式的管理水平上。

信息管理水平的低下往往不利于及时根据顾客购买信息来补充货源和更换商品种类。

结果造成经营效率和绩效低下。

单体经营的加盟店更是独立采购,成本高反过来相对于传统超市较高的价位,大大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

四结束语展望对未来便利店发展的趋势,根据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收入和消费习惯以及居住特点等,便利店在我国应参照日本、香港等地的便利店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其服务的便利性做文章,力争使便利店成为社区服务中心,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速递、收发传真、复印、代收公用事业、电话费和邮政信件、代售邮票信封、电话卡、代购费、车船票、代理胶卷冲印和干洗业务等。

但其发展需要政府的协调控制。

例如目前在中国很多服务方面受政策法规、信用制度以及公用事业行业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便利店还很难为顾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相信随着进一步发展,我国便利店将会朝着积极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1]游艳芬.浅析我国便利店发展对策[J].时代经贸,2008 4 :102 - 103.[2]叶敏.我国便利店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企业活力- -营销管理,2008 8 : 34 - 35.[3]狄子新,夏丹丽.零售企业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2 9 : 73 - 74.[4]李晓龙.便利店虚热[J],中国商贸,2003(1),72-73[5]候淑霞.便利商店营销优势探悉[J].商业研究2002(3),99-100[6]周家高.日本”7-11”便利店的成功之举[J]. 管理科学文摘,2002(9),25-26[7]李春刚.便利店的关系营销[J].商业研究,1999(8),52-5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