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m³/d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 (3)第二章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设计范围 (3)1、设计依据 (3)2、设计原则 (3)3、设计范围 (4)第三章污水来源、性质、水量、水质排放标准及设计规模 (5)1、污水来源 (5)2、污水性质 (5)3、污水水量 (5)4、污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5)5、设计规模 (5)第四章设计处理工艺 (6)1、工艺选择 (6)2、工艺流程 (6)3、工艺说明 (6)4、工艺设施 (7)5、工艺特点 (9)第五章总体设计技术参数 (9)1、主要构筑物及技术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二次污染防治 .. (13)1、臭气防治 (13)2、噪声控制 (13)3、污泥处理 (14)4、防腐 (14)第七章各单元设施处理效果分析表 (14)第八章电气控制和生产管理 (15)1、工程范围 (15)2、控制水平 (15)3、电气控制 (15)4、生产管理 (16)第九章环境经济效益指标19 第十章售后服务承诺和服务方案20 第十一章公司资质21第一章工程概况根据业主提供的情况,确定本工程的设计水量为0.5吨每小时。
由于没有做水质检验报告,根据同行业信息资料:设计进水水质为:pH=6.0-9.0,CODCr ≤400mg/L,BOD5≤200mg/L,SS≤200mg/L。
针对该项目具体污水水质的特点,本方案拟采用常规的“A/O/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该处理工艺较为简单,操作运行方便,日常费用低廉,出水稳定,主要设备为钢结构,考虑到周边环境和卫生问题,故该污水处理工程决定采用全埋地式结构,上部覆土,种植花木、草坪,进一步美化环境。
第二章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设计范围1、设计依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GBJ15-18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给水排水标准规范实施手册;•室外排放设计规范(GBJ14-87);•环境噪声标准(GB5096-9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GB 20922-2007);•我公司所完成同类工程所取得的实际经验和实际工程参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设计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环保技术标准、规范,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的有关法律、法规;2)选用先进、合理、可靠的处理工艺,在确保处理排放达标的前提下,做到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占地小、投资省、运行费用低;3)本工程系环境工程,尤其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和减少二次污染。
要求改善劳动卫生条件,贯彻安全生产和清洁文明生产的方针;4)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站管理水平,设计采用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低;5)合理选用优质配件,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益和使用寿命,降低成本;6)在工艺设计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可调性,以适应水量、水质的周期变化。
采用一套污水处理设施,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变性;7)采用污泥前置回流硝解工艺,以降低污泥产生量;8)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效地利用空间。
3、设计范围1)从污水处理格栅井开始到处理设备的排放口为止。
2)污水工程的工艺流程,工艺设备选型,工艺设备的结构布置,电气控制等设计工作。
3)污水处理工程的钢砼结构,设备的施工、安装、调试等工作。
4)污水工程的动力配线,由业主将主电引止污水工程的配电控制箱,配电分配箱至各电器使用点将由我公司负责。
5)不包括废水的收集管网及废水排出界区的外排水管网。
第三章污水来源、性质、水量、水质排放标准及设计规模1、污水来源本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主要来自公共排水、办公生活排水等综合生活污水。
该区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合格水直接外排。
2、污水性质综合生活污水。
3、污水水量根据估算,平均排水量为0.5m3/h。
4、污水水质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0℃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0℃时的控制指标5、设计规模根据本工程设计核定,污水处理规模按一套0.5m3/h进行设计处理运行。
第四章设计处理工艺1、工艺选择本工程处理的污水为典型的生活污水,究其BOD/COD值在0.5以上,属可生化性较好,因此拟采用化粪池--A/O/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该工艺操作简单,运转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
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地确保污水达标回用或排放。
2、工艺流程图中红色为一体化设备部分见下图:杂物定期清运剩余污泥定期抽吸外排3、工艺说明污水由排水系统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格栅井,去除颗粒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调节池中设置液位控制器,再经液位控制仪传递信号,由提升泵送至A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酸化水解和硝化反硝化,降低有机物浓度,去除部分氨氮,然后入流O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反应,O级生物池分为两级,在此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出水经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池上清液经二氧化氯消毒后回用或排放。
由格栅截留下的杂物定期装入小车倾倒至垃圾场,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进行污泥消化后定期抽吸外运,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再处理。
4、工艺设施(1)格栅井设置目的:在生活污水进入调节池前设置一道格栅,用以去除污水中的软性缠绕物、较大固颗粒杂物及飘浮物,从而保护后续工作水泵使用寿命并降低系统处理工作负荷。
设置特点:格栅井设置砖砼结构,格栅采用手动框式。
(2)调节池设置目的:污水经格栅处理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水质的调节均化,保证后续生化处理系统水量、水质的均衡、稳定,污水中有机物起到一定的降解功效,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和处理效果。
(3)调节池提升水泵设置目的:调节池内设置潜污泵1台,经均量,均质的污水提升至后级处理。
(4)A级生物处理池(缺氧池)设置目的:将污水进一步混合,充分利用池内高效生物弹性填料作为细菌载体,靠兼氧微生物将污水中难溶解有机物转化为可溶解性有机物,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以利于后道O级生物处理池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通过回流的硝炭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可进行部分硝化和反硝化,去除氨氮。
设计特点:内置高效生物弹性填料,又具有水解酸化功能,同时可调节成为O级生物氧化池,以增加生化停留时间,提高处理效率。
该池设计为钢结构的箱体。
(5)O级生物处理池(生物接触氧化池)设置目的:该池为本污水处理的核心部分,分二段,前一段在较高的有机负荷下,通过附着于填料上的大量不同种属的微生物群落共同参与下的生化降解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度降低。
后段在有机负荷较低的情况下,通过硝化菌的作用,在氧量充足的条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氨氮,同时也使污水中的COD值降低到更低的水平,使污水得以净化。
设计特点:该池由池体、填料、布水装置和充氧曝气系统等部分组成。
该池以生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池中填料采用弹性立体组合填料,该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使用寿命长,易挂膜耐腐蚀不结团堵塞。
填料在水中自由舒展,对水中气泡作多层次切割,更相对增加了曝气效果,填料成笼式安装,拆卸、检修方便。
该池分二级,使水质降解成梯度,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同时设计采用相应导流紊流措施,使整体设计更趋合理化。
池中曝气管路选用优质ABS管,耐腐蚀。
曝气头选用微孔曝气头,不堵塞,氧利用率高。
该池设计为钢结构的箱体。
(6)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内进行泥水分离,沉淀下来的部分污泥排入污泥池。
该池设计为钢结构的箱体。
(7)污泥池设置目的:二沉池排泥定时排入污泥池,进行污泥浓缩,和好氧消化,污泥上清液回流排入调节池再处理,剩余污泥定期抽吸外运(每年二至三次)。
设计特点:该池设计为钢结构的箱体,内置污泥消化系统。
(8)自动控制柜进行全自动手动自由转换控制运行。
5、工艺特点◙采用成熟的A/O/O生化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较好的脱氮功能,以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以适应水质、水量变化的特点;◙采用污泥前置回流硝解工艺,大大降低污泥的生成量;◙采用新型填料,挂膜快,寿命长,处理见效快;◙充分考虑二次污染产生的可能性,将其影响降低至最低程度;◙采用集中控制、自动化运行,易于管理维修,提高系统可靠性、稳定性。
◙系统处理设施可全部设置在地表以下,不占地表面积,可作绿化,又利于防冻。
第五章总体设计技术参数1、缺氧池停留时间: 3小时数量:1座制作形式:碳钢防腐填料类型:高强度立体弹性填料2、接触氧化池停留时间: 6小时数量:1座制作形式:碳钢防腐填料类型:高强度立体弹性填料曝气型式:穿孔曝气器3、接触池填料规格型号:YTD-150安装密度:70%材质:高分子聚乙烯生产厂家:本公司4、填料架材质:填料挂筋φ10钢筋防腐总支撑采用钢制防腐数量:总数2套5、沉淀池数量:1座制作形式:碳钢防腐6、鼓风机功率:0.37kw水压:1000mm数量:1台7、污泥池数量:1座制作形式:碳钢防腐8、风机、消毒及电控房外形尺寸:2000×2000×2500mm 制作形式:土建数量:1座9、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设备主要器材一览表二、工程概算1、工程设备投资:2、间接投资3、土建投资(业主负责)4、工程总投资第六章二次污染防治1、臭气防治a、污水站各池体均被密闭,以防臭气外逸。
b、各可能产生异味的池体分别设置空气管进行曝气和好氧消化,从而尽可能减少异味产生。
2、噪声控制a、系统设施设计在厂区角落,对外界影响小。
b、风机选用低噪声型,本机噪声≤80dB,风机进出口均采用消声器,底座用隔震垫,进出口风管用可挠橡胶软接头等减震降噪措施。
c、确保周围环境噪声:白天≤60dB,晚上≤ 50dB3、污泥处理a、污泥由二沉池排放,大量回至A级生物处理池,从而减少污泥产量。
b、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污泥部分排入污泥池进行重力浓缩和好氧消化分解,从而减少污泥体积,提高污泥稳定性。
c、污泥池内剩余污泥由清洁管理部门定期抽吸外运,从而有效地解决污泥出路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
4、防腐本设计方案中土建构筑物采用钢筋砼结构,主要设备采用碳钢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