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化及城市化进程一、知识讲解1.城市化的动力及其标志2.城市化进程曲线及含义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来表示。
如下图所示:城市化发展(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C.40%~50% D.60%~70%(2)上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人口比重的计算。
图中第一条高铁运行时间为1965年,此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该国城镇化比重为60%~70%,则其乡村人口比重为30%~40%,故选B。
第(2)题,本题考查我国城市化特点及原因。
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边曲线所代表的中国。
该时段中国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是工业化程度提高促进城市化的结果,故选A。
答案(1)B(2)A2.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完成(1)~(2)题。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2)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解析第(1)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1985~2011年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小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即城市用地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说明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不断增加。
第(2)题,1985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缓慢,新增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由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转化而来,因此城市新增用地以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为主,城市用地的增加,使农业用地的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1)C(2)D3.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柱状图的读法、理解城市化的表现与发展条件。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发展速度的快慢,所以两省城市化的特点也主要是这两方面。
第(2)题,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要从城市化的形成因素上分析,即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的差异。
答案(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
(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
三、跟踪训练某国际大都市及周边区域的铁路运输系统与通勤车站群密集。
图6为该市2011年距市中心70千米范围内昼间与夜间人口数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下面小题。
1.该城市中央商务区距市中心大约为A.0—5KmB.0—10KmC.10—20KmD.0—20Km2.在该都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中心区逐渐向外转移的产业最有可能为A.金融业B.信息业C.制造业D.餐饮业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4.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骑单车出行B.经营手工业作坊C.去速食店就餐D.建大型游乐场6.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读“我国城市数量分布表”,回答下面小题。
7.影响我国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交通C.气候D.经济8.我国最东部(130°E以东)和最西部(90°E以西)城市数少的原因是A.最东部面积范围小B.最东部冬天太冷C.最西部为少数民族聚居区D.最西部自然条件差下图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A.食品B.日常用品C.服装D.家用电器10.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A.出行距离B.购物成本C.交通方式D.购物环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4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12.该市规划子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二、综合题13.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
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主要原因是。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1.B2.C【解析】1.在城市的功能分区中商业区、住宅区以及工业区是三种最基本的功能分区。
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山人海,车水马龙,而到了夜晚则万人空巷,因此昼夜人口差别很大;住宅区白天人们外出上班或上学,人口少,而夜晚人们回到家里休息,因此人口昼少夜多;工业区白天人口多,夜晚人口少,但它主要分布在地租较低的城市外围。
据图可知:距市中心大约0—10Km处,人口昼夜差别最大,应为中心商务区,所以本题B正确。
2.根据地租随距离市中心远近的递变规律可知:城市中心地租水平高,一般布局商业区,工业区一般布局在地租水平较低的城市外围地区,因此在该都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中心区逐渐向外转移的产业最有可能为制造业,所以本题C正确。
3.A4.B【解析】3.根据城市功能区分布特点,曲线①占城市面积比例最大,且在市中心附近呈下降趋势,在距市中心4.5千米处外是增加趋势,应是住宅区,居住用地。
曲线②距市中心越远,占面积比重呈增大趋势,应是工业用地。
曲线③距市中心越远,占面积比重越小,在市中心附近占面积呈增加趋势,应是商业用地。
所以依次是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C对。
4.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也增加,A对,C、D错。
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B对。
5.AB6.BD【解析】5.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可以看出经营手工业作坊符合“国际慢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而骑摩托车出行,去素食店就餐和建大型娱乐场不符合“国际慢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选择B。
6.阅读对比,两幅图很容易看出大山村后期还发展了旅游业产业,产业结构由“慢城”前较单一的传统种植业水稻、油菜、小麦到“慢城”后的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茶园、油菜、菜地、苗圃、果园等多种经济作物,选择D。
7.AC8.AD【解析】7.影响我国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气候,交通和经济不是自然因素,选择AC.8.我国最东部(130°E以东)国土面积范围小,不是因为冬天太冷,A对B错;最西部(90°E以西)城市数少的原因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最西部自然条件差,D对,少数民族聚居区不是主要原因,C错。
选择AD。
9.CD10.AB【解析】9.由图1可知,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服装;由图2可知,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家用电器。
10.由图可知,开发区的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到开发区的倾向较高,主要是由于这里出行距离较近,所需交通费用低,且物价较中心城区低,购物成本低。
11.C12.A【解析】11.读图可知,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小于南部地区;地租相同的区位,东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较差,该方向地租下降速度快,空气质量相对较差。
12.甲地位于城市的西北方向,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是离市中心距离相同地租水平最高的地区,结合地租和风向,电子信息产业符合条件。
13.答案:(1)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2)C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1)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中心,市场广阔,接近最大大消费人群,且交通便利。
由于A商业区的等级明显高于B,故A的服务范围包含B。
(2)从建筑质量和布局位置,C为老式公寓楼,且布局于工业区附近,故住宅环境差,表示低级住宅区。
(3)汽车销售店占地面积较大,故布局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
而高科技产业园区布局于科技水平高的地方,F地附近接近高等院校。
(4)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最主要是经济因素(地租水平);其次还有自然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化和城市化进程条件;交通条件;历史原因等。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