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山方言语音和语调的实验分析

唐山方言语音和语调的实验分析

第40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月 Vol.40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an. 2018──────────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7YY004) 收稿日期:2017-10-15 修回日期:2017-11-25 作者简介:及转转(1989-),女,河北沧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音习得。

-5-唐山方言语音和语调的实验分析及转转1,阎锦婷2(1. 北京语言大学 信息科学学院,北京 100083;2. 沧州师范学院 齐越传媒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摘 要:对唐山市区方言语音语调进行实验研究,结合传统方言学的研究成果,分析唐山话声韵调及句子语调的声学特征。

结果表明:唐山话除去声外,声调与普通话差异较大;元音格局中各音位分布均衡有序,基本无中元音,舌尖元音和央元音比普通话舌位高;塞音根据音类不同分布在格局图左右两侧,但格局及各音类内部音位的排序与普通话不同;陈述句句尾音高略微上升,听起来语调上扬,疑问句句尾音高大幅上扬,与陈述句不同,疑问语气特征明显。

关键词:唐山话;声调;元音;塞音;语调 中图分类号:H0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8)01-0005-05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8.01.002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one and Intonation in Tangshan DialectJI Zhuan-zhuan 1, YAN Jin-ting 2(1. Facul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2. College of Qiyue Media,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angzhou 061001, China)Abstract: The tone and intonation in Tangshan dialect is studied by combin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By analyz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angshan dialect and sentence inton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one of Tangshan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mandarin, except for the falling tone; 2) In the pattern of vowel sound, the distribution of each phoneme is in a balance, with generally no middle vowel. Apical vowels and central vowels are higher than the mandarin; 3)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in pattern, the plosives are located in two sides. But the pattern and the inner phoneme of each voice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mandarin; 4) The end of declarative sentence is slightly higher, which sounds like it’s going up. Interrogative sentence is raised sharply, which sounds obviously the question intonation.Key Words: Tangshan dialect; tone; vowel; plosive; intonation一、引言唐山话是指现在唐山行政区域内流行并使用的现代汉语方言。

唐山话属于北方方言冀鲁次方言区中的一个方言分支[1,p50]。

近年来,许多文艺作品因使用唐山话而增加了不少艺术魅力[2]。

唐山市虽然毗邻北京,近百年来一直位于官话区的要冲之地,但是唐山话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特色[1,p50]。

这种特色在语音语调方面与普通话差异最大,“语音方面,声母和韵母的差异不大,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声调的差异普遍而明显”[1,p50],语调则是形成“唐山味”的重要原因。

本文基于石锋先生提出的语音格局的理念,研究唐山话声调、元音、辅音和语调,对发音人的发音语料进行实验计算,按照归一化后的数据作出表格图形,把隐性的语言框架变为显性的格局。

语音格局包括声调格局、元音格局和辅音格局。

唐山话中的全部字调可以构成一个特定的声调格局;本文所分析的元音格局是一级元音的格局,是元音系统性的表现,包括的内容可以有元第40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月 -6-音的定位特征、内部变体的表现、整体的分布关系等等;由于辅音的类别有很多,声学特征复杂不容易把握,这里我们只对塞音的闭塞段和浊音起始时间进行分析,观察发音人的塞音格局。

语调格局即语句中的音高、时长和音强交互作用的表现模式,在音高方面就是语句调型曲线的起伏格式所表现的词调域的宽窄和高低的位置关系,采用起伏度的计算方法分析各种语句的音高表现[3,p60]。

从《河北省志·方言志》中了解到,唐山话除个别小片地区声调只有三类,其他地区声韵调系统与普通话成系统性的对应[4]。

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唐山话声调、一级元音、塞音及陈述句、疑问句的语调进行实验测绘,分别得到唐山话的声调格局、元音格局、塞音格局及陈述句与疑问句的语调格局,以丰富方言研究资料。

二、实验说明(一)发音人和实验语料的选择发音人是唐山市区人,男性,28岁,父母均是唐山本地人。

发音表包含声调、元音、辅音、语调四个部分。

声调发音表为包含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在内的共40个汉语单字(附录1),元音发音表为包含/a 、i 、u 、ɤ、y 、-ɿ、-ʅ/七个单元音在内的共70个汉语单字,辅音发音表为包含/p 、p h 、t 、t h 、k 、k h /六个塞音在内的共60个汉语双音节词,语调发音表为包含陈述句、疑问句两种语调句型在内的共12个汉语句子。

每个字、词和句子读两遍,选取质量较好的一遍作为实验语料。

(二)实验和统计工具录音在安静的录音室进行,录音软件Praat ,采样率11 025 Hz ,16位,单声道。

请发音人以自然状态、平稳语速发音,将发音字词读两遍,音频之间间隔3秒。

最终得到:10(每个调类10个字)*2(遍)*4(阴、阳、上、去)= 80个单字调;10(每个元音10个字)*2(遍)*7(/a 、i 、u 、y 、-ɿ、-ʅ、ɤ/)= 140个一级元音;10(每个塞音10组词)*2(遍)*6(/p 、p h 、t 、t h 、k 、k h /)= 120个塞音;6(句子)*2(遍)*2(陈述句、疑问句)= 24个样品句。

语音实验以“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Speech Lab )和Praat 语音分析软件为工具,提取语料的音高及绝对时长数据,用Excel 对数据进行统计计算。

(三)测算方法 1. 声调的测算方法通过实验提取基频参数,先得出整个样本中每一组样品各个测量点的频率数据的平均值。

每条声调曲线取9个测量点。

然后利用T 值公式[5]进行归一化,得出每个调类的T 值曲线。

2. 元音的测算方法首先通过实验测量,得出发音人所发的每个元音的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峰(F2)的全部频率值,分别计算出每个元音F1和F2的平均值。

为了使数据的差异接近听感的距离,我们把全部F2的数据从赫兹单位转换为巴克单位[6]。

最后利用V 值的计算公式进行归一化处理,做出一级元音格局图。

3. 塞音的测算方法利用冉启斌、石锋提出的塞音声学格局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分析,测量的数据包括闭塞段时长(简称GAP )和嗓音起始时间(简称VOT )。

根据测量原则测出相应的GAP 值和VOT 值,得到的所有数据加和平均后,以GAP 为纵坐标,VOT 为横坐标,做出塞音格局图。

4. 语调的测算方法通过实验测量发音人每个语句中的字调域、词调域和句调域上线和下线的频率值,再把这些频率值全部转换为半音值。

分别计算发音人6个陈述句和6个疑问句,共12个实验句的字调域、词调域和句调域的半音平均值[3,p60]。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陈述句和疑问句的数据放在一起,分别选取其中最大和最小的半音值作为调域两极,即100%和0%,计算各调域的百分比值,并据此做出各自的调域起伏图形进行对照分析[3,p61]。

及转转,等:唐山方言语音和语调的实验分析-7-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唐山话声调特点图1 唐山话单字调五度值示意图为消除发音人之间的差异,通过T 值归一化处理数据,得到发音人五度值示意图,如图1。

在声调格局中,声调的终点除了阳平都相对较低,去声起点最高,上声折点最低。

具体为:阴平调起点T 值2.6,从第四点处开始呈上升趋势,调尾最高值位于倒数第二、三个点,为3.5,音高位于2-4度之间,调值可记为34。

阳平调起点平均T 值最高为4,终点最低为0.8,整个声调音高范围占据声调格局的大部分,动程明显,调值可记为41,与普通话差异最大。

上声调是个明显的曲折调,先降后升,起点最高为2.4,折点最低为0.1,终点次高为1.6,调值可以记为312。

去声为高降调,起点T 值4.8,终点T 值0.7,调值可记为51,与普通话基本一致。

可见,唐山话声调除去声外,与普通话差异明显,其中阳平差异最大。

阴平不是高平调,而是缓慢上升的中升调;阳平调呈下降趋势,是个降调,但起点较低,下降斜率与去声也不一致;上声是个降升的曲折调,整体调型呈“凹”形,但起点偏高,降下来后再上升,上升的高度不够。

唐山人想要学好普通话必须读准声调,注意调型和调值的差异。

2. 唐山话元音特点普通话一级元音有7个,分别是/a/、/i/、/u/、/y/、/-ɿ/、/-ʅ/、/ɤ/。

图2是唐山话一级元音格局图,顶点在右上方,纵轴和横轴分别代表元音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峰(F2)的数值。

F1、F2这两个共振峰可以描述元音的开闭、前后两个维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