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仲平文章《论责任》心得体会]学习任仲平文章《论责任》心得体会正文:学习任仲平文章《论责任》心得体会责任源自爱,没有爱就没有责任,学习任仲平文章《论责任》心得体会。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个爱,就是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
爱父母、爱妻子、爱孩子,这是“常人之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这是“大爱”。
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等一大批党的优秀干部,之所以取得巨大成绩,深受群众爱戴,关键就在于他们把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之爱转化为对老百姓的大爱。
这个爱的转化,就是以常人之爱为发端,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从而衍生大爱。
当对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对百姓的难事深有体谅,则他们的安危冷暖怎能不时刻记挂在心,怎能不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人民日报最近发表的任仲平文章《论责任》对此有更深刻的诠释:对工作极端负责,来自于对人民极端热忱;对人民极端热忱,体现为对工作极端负责,心得体会《学习任仲平文章《论责任》心得体会》。
只有对人民有了真感情,深刻体认到自己的工作对于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对工作才会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而衡量干部对老百姓是否有真感情,一个重要标尺就是看干工作有没有责任心。
对群众虚情假意,就会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作风飘浮;对群众真心实意,就会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领导干部对百姓应有深厚感情,也应自觉培养这种深厚感情。
遇到矛盾多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遇到问题多想想老百姓的难处。
多扪心自问,反躬自省,心里有没有老百姓,为老百姓做了些什么,还有些什么事情没有做。
有了这种自觉意识,我们的心就会逐渐与老百姓贴近,再贴近,最终心贴着心,心连着心。
前不久,安徽省一位领导同志提出,领导干部应该有“两情”:对人民要有感情,对工作要有激情;要通过“两情”转变“两风”:领导作风、部门行风。
培养起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工作的激情,把责任心落实到具体岗位上,体现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和细节中,领导干部的作风、机关部门的行风就不仅会好起来,更以其表率作用,带动广大干部转变作风,转变到对群众极端负责、为群众热忱服务上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清代画家郑板桥当知县时的感怀。
关切之情中,透着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当代诗人艾青的心声。
他把这深沉的爱化作巨大的责任,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
愿我们的领导干部,常察社情,常虑民忧,常思己责,不遗余力地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