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课艺术美的特点

第八课艺术美的特点

第八课艺术美的特点比较我们更能加深对艺术美的了解。

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在这个大问题里面要分别讲两个小问题。

我们先讲第一个大问题,艺术美和现实美的联系和区别。

我们都知道,艺术创作离不开客观现实生活。

客观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但是另外一方面,艺术创作同样离不开艺术家的主体性,离不开艺术家他的创造性劳动。

所以,艺术家创作同样凝聚着艺术家主体的精神。

正因为如此,我们说艺术创作是主客体统一的一种结晶。

所以,一方面我们强调艺术美离不开现实生活,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优秀的艺术作品,没有一件不是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

我们可以举一些著名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作为例子。

比如说:清代著名的画家石涛,他有一句名言叫做“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讲的他要看遍天下的奇峰,然后再来进行创作。

实际上就是要从大自然里面吸收灵感,向自然学习。

也就是唐代张璪讲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就是向自然学习。

“中得心源”就是发挥艺术家的主体创作思想。

石涛的画是非常著名的。

就是因为他大量的吸收了大自然的这种灵感。

而且呢,他阅历了各种名川大山,把他们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所以使得他的作品特别富有个性特色。

你比如说,石涛的《黄山图》他就抓住了黄山的特点,画出了黄山的山和松。

但另外一方面,我们更强调,艺术美是高于现实美的。

因为艺术美毕竟不是客观现实简单的模仿或者再现。

而是凝聚着艺术家创造性劳动成果。

这方面,我们可以说,有许许多多优秀的艺术家都是在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创作造艺术的典型形象。

比如说,罗中立的《父亲》这幅油画,就画的非常成功。

一方面,画家是来源于现实生活。

罗中立曾长期深入到农村,在四川的农村,做了大量的素描和写真。

而且,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他在农村生活了很长时间。

他自己讲,他在画《父亲》这幅画的时候,正好是一个夏天,烈日酷暑之中,他说他是脱了上衣光着膀子画了这幅画。

他体验到农民劳动的艰辛,画出了父亲这么一个形象,也是一个老农民的形象。

我们看到这幅画,就会想起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黄土地》,想起我们千千万万养育了我们的农民父亲。

而且想起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国就像父亲和母亲养育了中华儿女。

所以《父亲》这幅画实际上不仅仅是画了一个农民的形象,也画出了画家更深情的执着,甚至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执着。

就是如此贫困的土地,养育了如此伟大的民族。

这个是陈凯歌在导演《黄土地》的时候,他自己讲的,在导演阐述里面讲的他最核心的一个精神就是如此贫瘠的土地养育了如此伟大的民族。

我们生活的土地是很贫瘠的,而且我们这么小的土地,可耕土地很少,但是养育了我们十三亿中华民族人民。

所以,罗中立《父亲》这幅画也凝聚着画家画家本人的很多思索。

再比如说,唐代著名画家韩干的《照夜白图》。

韩干是中国绘画史上有名的画马的大师,经常去观察马的生活,马的习性。

因为当时他是宫廷画家,宫廷里面养了很多马。

他经常去观察马的奔跑、跳跃、嘶鸣等等动作。

所以他画出来的马虎虎有生气。

这幅《照夜白图》应该说是韩干的代表作品之一。

因此很多的议论和评价,甚至是唐代的大师杜甫也评价过这幅画。

而且杜甫还批评韩干画的马太肥,太胖,太肥胖。

说:“干为画肉不画骨。

”说韩干画的马只有肉没有骨头,以为很肥嘛。

但韩干这幅画很多人还是赞扬的,所以也有人反过来批评杜甫,说杜甫这个批评是不对的,杜甫根本没有看懂韩干画的马。

韩干怎么没有画马的骨头啊,你看马那么精神,它骨架不好怎么能那么精神呢?这幅画是非常有名的,所以唐代的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他的《历代名画记》里面就对这幅画给了很高的评价。

从这些例子我们都可以看出,艺术美它是艺术家创作劳动的产物,绝不是简单的再现和模仿。

从这个意义上,德国古典美学大师黑格尔讲过:“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或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

”这是黑格尔在美学第一卷里面讲的一段名言。

下面,我们在给大家讲第二个问题。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包括了三个方买面。

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就是艺术美的形象性。

刚才讲到,艺术美一方面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具有客观性。

但是另外一方面,它又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又有主体性。

所以艺术作品总是主客体统一的一种作品。

那么艺术美的形象性同样能使艺术美它的形象性一方面要表现人们的情感,要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它一定要通过形象来表现。

这个雕塑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为法国的大文豪巴尔扎克雕塑的一个雕像。

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就是法国的大文豪巴尔扎克去世以后,法国文学家协会就为了纪念这位文学大师,就委托罗丹来为巴尔扎克雕塑一个雕像。

巴尔扎克他的著作很多,很丰富。

而且巴尔扎克个性很强。

怎么样来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罗丹下了很多功夫。

罗丹专门去找了为巴尔扎克做衣服的裁缝,这样就了解了他的身材。

他的整个身材他就了解了。

同时呢,他又经常去图书馆翻阅巴尔扎克的作品,这样对巴尔扎克的思想有所了解。

而且先后做了四十个小样,从中进行选取。

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就是讲,有一次罗丹做了一个小样之后,就让他的学生观看,说你们看这个做的怎么样?学生们一看是老师的作品,赞不绝口。

就说,哎呀,老师做的太好了。

罗丹就问他们,什么地方最好?有一个学生就说,你看老师,你雕刻的巴尔扎克那双手,雕的多么深重。

故事里面就讲,说罗丹听了很生气,拿起斧子,一下就把那个手给斩断了。

为什么呢?他告诉学生,如果你们只注意到这个雕像的双手,说明我的雕塑失败了。

因为你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个人物的神态,没有传达出他的精神气质。

那只注意他的双手,只注意它细枝末节的地方,证明我这个作品是失败的作品。

所以他又重新做,最后终于塑造出现在这样一个形象。

这个雕塑非常具有形象性的精髓。

它突出了巴尔扎克的个性。

因为巴尔扎克是个非常那个有个性的作家,而且巴尔扎克有个习惯是晚上披着睡袍在书房里面写作。

所以罗丹就选取了这样一个形象,就是巴尔扎克披着睡袍正在沉思,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传达出他深邃的思想。

所以这个形象性因该说是真正达到了独一无二的一种个性的显现。

但,这个作品完成以后,委托罗丹的法国文学家协会大为恼火。

你怎么把我们的大文豪塑造成一个披着睡衣的脏兮兮的老头形象。

我们不要这个作品,我们不愿意付钱。

罗丹作为一个大艺术家他说你们不要那就算了,我绝对不会修改。

这是艺术品不能随便改。

这个作品一直保留下来。

许多年以后,才由法国政府把它收购过来放在法国的城市里面,供大家观赏。

而且它成为了世界雕塑史上一件杰作。

从这个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形象一定要富有个性。

它应该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但是呢,它一定要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在艺术学里面就讲艺术典型是艺术家运用典型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的个性或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

真正的艺术典型是可以留存后世的。

这是艺术形象的最高的境界。

下面在给大家讲讲艺术美主要特征的第二点,就是艺术美的主体性。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因为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它离不开艺术家本人的创造性劳动。

尤其是任何一个优秀的艺术创作作品必然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创性的特点。

所以我们先讲文化创意产业,创意是最关键的。

每一个作品都应当独一无二,不可重复。

艺术创作这种独创性的特点可能是艺术生产一个最特殊的地方。

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不一样。

比如说我们生产一双皮鞋,可能一万双皮鞋跟它一样。

物质生产是可以重复的,生产一件衣服,可能一万件衣服跟它是一样的,生产一个领带一万件跟它是一样的,这没有关系。

但是艺术作品是不能重复的。

任何一个艺术家创作一个作品必须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说,大家熟悉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

杨丽萍的孔雀舞可以说中外闻名。

尤其是她的经典的动作,就是用手指和手来形象展现出孔雀,孔雀的头,孔雀的冠和孔雀的身材。

这个杨丽萍创造的孔雀舞非常独特。

她跟以前另外一位著名的舞蹈家刀美兰就不一样。

其实孔雀舞刀美兰也跳过。

这也是一位著名的舞蹈家,刀美兰。

刀美兰的孔雀舞是用整个身体来体现孔雀的舞姿。

这个刀美兰的形象和杨丽萍的形象又不一样。

通过这两位著名舞蹈家表演的孔雀舞,我们可以看到,同样题材的艺术作品,不同的艺术家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这就是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特点的一个鲜明的例证。

第三我们再讲讲艺术美的审美性。

艺术的审美性,体现在很多方面。

第一艺术美它必须有内容,但是又必须通过形式来体现,所以它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

比如说澳大利亚著名的悉尼歌剧院。

作为歌剧院,它有使用的功能,但同时它的外观又非常美。

我曾经问过学生,你说悉尼歌剧院像什么?有的学生说像贝壳,是的,没错。

有的学生说像帆船,帆船上面的白帆,也没错。

有的学生说,像白荷花,也可以,像白荷花。

但请大家注意。

不管是贝壳、帆船还是白荷花都离不开水。

悉尼歌剧院正好在水边,所以它是环境因素的非常好的一个典型。

而且悉尼歌剧院不管是白天看还是晚上看,不管是从四面看还是从上面俯视看都非常美。

所以一般的建筑看四面,东南西北四面,但悉尼歌剧院是可以看五面,从上往下看。

它真是做到了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

所以称为现代建筑的一个典范。

艺术品之所以高于现实的作品,就艺术美高于现实美,是因为艺术美体现了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结晶,而且体现了艺术家对真善美的追求。

但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现实生活中的真,而是需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或加工,把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

艺术中的善也不是什么道德说教,而是要通过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来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也就是化善为美。

艺术中的真善美,它是化真为美、化善为美。

所以真善美都要通过审美性来体现。

比如说,我们都看过的影片《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并没有执意于现实生活中冰海沉船这个真实事例,而是通过艺术创作专门塑造了一对在船上相遇的恋人,而这对恋人在面临沉船的危急时刻,这个男青年把生的希望让给了他的恋人,自己沉身于冰海之中。

而这个女青年终生怀念着这个为她而献身的男青年。

通过两个人的爱情,体现了对真善美的渴求呼唤,也歌颂了在危急时刻人对这种真善美的体现。

所以《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实际上是通过审美性把爱情片或灾难片结合在一块。

在全世界观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创造了三十多个亿的收入。

这个既有很高的票房收入,同时也在世界各国的观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