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2.家长在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倾向有:依赖心理、应付心理、_合作目标、目标心理。

3.目前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主要采用以下形式:直接咨询与辅导,书面咨询与辅导,集体咨询与辅导,报栏咨询4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符合我国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5.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认同教师角色,悦纳教师职业;具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对教育环境的良好适应和改造;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6.自我意识的辅导的内容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协调、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五个方面。

7.在“全面渗透”的所有途径中“学科渗透”―是最为重要的途径。

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一)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二)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9.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的曲线关系。

10.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可分为学习障碍性心理咨询、适应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咨询。

11.-个性_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12.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由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融合型课程综合而成。

13.学生心理健康有两个维度:一是现实适应良好,二是未来发展的潜力。

填空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为(C.正常的学生)2.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是:(C.平衡、有序、和谐)3.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A.禀赋)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D.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5.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唱一和”的关系)6.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 C.健全状态)。

7.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应该是:(D.除常规的联系方式外,家校应共同研究、共同探索)。

8.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A.副目标)。

9.情绪辅导,又称(B.情感教育)。

10.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A. 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

11.学生心理健康有两个维度:一是现实适应良好,二是( D.未来发展的潜力)。

12.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将精神教育之理想归纳为三个字( B.真、善、美)。

1.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A.调查呼吁阶段B.尝试推行阶段C.尝试起步阶段)。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是(A.心理咨询C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A.以学生为主的策略D.中立性策略)。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级、高级功能分别对应的具体功能是( A.预防心理疾病,B.提高心理素质,C.消除心理疾患,)。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方法有:(B.观察法D.问卷法E.测验法)。

6.根据在校学生活动的范围,可将学生的活动分为以下四个方面(A.学习活动B .人际交往活动C.家庭活动D .社会适应)。

四、判断题1.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看,两者存在着诸多共同的因素,所以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互相取代。

(错。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关注活动过程的价值和意义,重视活动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坚持以过程性评价为重。

(对)3•心理健康的终极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错)4•心理疾病是指像精神分裂症那样的重度心理障碍。

(错)5.学习困难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从而阻碍学生的顺利学习。

(错)6.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某个人某一时刻的心理状态判断其心理素质的高低。

(错)7.人的心理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所以我们应当以整体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对)五、名词解释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使自己保持内部环境稳定,并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的和谐状态。

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三个标志:一是平衡,二是有序,三是和谐。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育者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3•情绪辅导: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控制、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克服消极、冲突的情感,培养良好情感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4•研究性家校联系模式:研究性家校联系模式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家庭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亲子关系状况以及教养方式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逐步创建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素质。

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和教师就可以与家长及时、有效地互通信息,适时召开部分家长座谈会,有针对性地与家长共同研究有效的教育方式。

5•理性情绪治疗理论:理性情绪治疗理论是指通过改变来访者不合逻辑的思考或不合理的观念,消除来访者恶劣的情绪,达到帮助来访者确立更加理性的思维,实现更加有效率地生活的一种咨询理论和方法。

它是目前心理咨询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认知理论之一。

简述简述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影响三方面。

其中,生理因素是基础,心理因素是依据,环境影响是条件。

要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必须从改善外部环境入手,开展广泛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1.简述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

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在于:(1)三者都认为学习者可通过学习来改变其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所以三者都强调咨访双方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2)三者之间在目的、手段、对象等方面各有差异:心理辅导主要面对心理状况相对较好的学生;心理咨询以遇到心理困惑或有强烈心理冲突与矛盾的正常学生为对象;心理治疗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心理机能失调及心理上有障碍的疾患学生为对象。

心理辅导的重点是预防,心理咨询干预的重点是发展,心理治疗干预的重点是矫治。

2.简述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答: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充分的理由:第一,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方向;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第三、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第四、符合国际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精品文库答:1、观念、认识上的误区与偏差;2、理论研究之后;3、实践中教学规范的缺失;4、师资问题仍然突出;5、缺乏系统化运作。

5•简要说明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1)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首先,“全面渗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其次,“全面渗透”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

再次,“全面渗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依据: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缺乏凸现了“全面渗透”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运作情况也决定了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论述2.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体会,谈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考核知识点: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页码:p129-130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1)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硬环境”,充分发挥校园“静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首先,学校应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特别是应从教育的理念出发,本着经济、实用、发展的宗旨,对学校的人工物质环境进行设计与改造,使之符合建筑学、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美学的原理。

其次,学校应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的物质设施,如建设必备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等。

再次,学校还应重视校园的“阵地化”建设,如反映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校报、校刊,以及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等物化媒介的优势,尽可能发挥它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

(2)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软环境”,充分发挥校园“动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学校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出发,大力创设良好的校园的精神环境。

首先,学校应端正办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性和人性的结合,树立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提供正确的观念导向。

其次,要着力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班风。

第三,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学校中的教学心理环境和人际氛围是校园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学校应通过全员培训的方式强化教师的有关意识,以新的理念建立平等、民主、互助、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四,完善学校的制度管理,发挥“制度层”的育人功能。

第五,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在这种“流动的文化”中真实感受校园是自己精神生活的乐园。

从影响受教育者的因素来看,校园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是综合发生作用的。

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构成了共时态、共空间的校园整体文化情境,形成了文化形态的校园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因此,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物质情境和精神情境的整体文化的综合心理效应,力求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1•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考查知识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学基础,页码: p65-66答: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素质教育理想的实践模式。

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他各育创造了先决条件。

一个保持健康良好心理状态的人,才能顺利地接受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

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或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育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有以下三点:(1)从目标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维持心理平衡,发挥个人心理潜能,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

2)从内容上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体的需要、动机、价值观会影响他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他对事物的取舍以及他的行为方式。

(3)从方法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倾向于通过感情沟通,以咨询、测试、行为矫正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能,来观察、诊断、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智育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