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范文
1、多类型棉花新品种培育
针对当前全省棉花生产管理轻简化、机械化发展趋势,以及纺织业转型升级对高品质原棉的迫切需求,承接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在省体系棉花创新团队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重点开展易管高效棉花新品种(系)、强优势杂交棉新品种、节本高效短季棉新品种选育、优质专用及抗旱耐盐碱等棉花新品种选育研究;开展相应棉花遗传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创新和挖掘一批棉花特异种质材料。
(1)高产易管高效棉花新品种(系)选育
选育高产易管高效适宜轻简化种植或机械采收的棉花新品种(系),要求株型较紧凑, 第一果枝节位较高,抗倒伏,早熟性好,吐絮快而集中,含絮适中,皮棉产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 mm,比强度30 cN/tex,马克隆值4.2~5.2,高抗棉铃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枯萎病病指10以下,黄萎病病指30以下。
(2)强优势杂交棉新品种选育
选育强优势杂交棉新品种,皮棉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上半部平均长度29 mm,比强度29 cN/tex,马克隆值4.2~5.2,高抗棉铃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枯萎病病指10以下,黄萎
病病指30以下。
重点加强优良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创
新研究,深入研究胞质不育系、恢复系的形成机制,创新花药败育彻底、配合力好的不育系和恢复度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大幅度降低制种成本,育成三系杂交棉新组合2~3个,推荐区试。
(3)节本高效短季棉新品种选育
选育生育期短、开花结铃集中的短季棉新品种,纤维品
质优良,适于鲁西南两熟棉区蒜后直播或滨海盐碱地晚春播简化栽培的节本高效短季棉新品种。
要求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易管理,开花结铃集中,霜前花率90%以上,皮棉产量
比对照增产8%,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 mm,比强度28 cN/tex,马克隆值4.2~5.2,高抗棉铃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枯萎病病指10以下,黄萎病病指30以下。
(4)优质专用与抗旱耐盐碱棉花新品种(系)选育
选育优质专用棉新品种(系)1~2个,推荐参加区试,
产量与现有大面积推广品种相当,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
31mm、断裂比强度≥32cN/tex、马克隆值3.7~5.0,或产量比现有大面积推广品种减产5%以内,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2mm、断裂比强度≥32cN/tex、马克隆值3.7~4.5,适宜纺高档纱的优质专用棉花新品种(系);创新和挖掘抗旱、耐盐碱棉花特异种质资源,选育具有抗旱耐盐碱特性的棉花新品系。
2、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棉花生产用工多、机械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重点开展棉花轻简化栽培的关键技术和新型缓控释肥及简
化施用技术的研究。
(1)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及施用技术研究
探究棉花需肥规律和缓控释肥养分释放规律;在此基础上,从肥料(缓/控释肥、稳定性肥料和普通肥料)养分释放、土壤养分供应和棉花养分吸收的动态变化规律入手,研制适于一次性施用的棉花专用缓控释肥料或稳定性肥料,制定相应的轻简高效施用技术。
(2)一熟制棉区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在鲁北(东)、鲁西北棉区,突破并完善棉花精量播种减免间定苗、简化整枝、一次施肥、轻简植保、集中成铃和一次性收花等单项关键技术,集成建立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建立机采棉农艺技术体系;与农业推广部门、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高产示范,促进技术的推广普及。
(3)两熟制棉区短季棉蒜后直播简化栽培技术探索
在鲁西南蒜棉两熟制棉区,研究突破抢茬精量播种、密植简化整枝、一次施肥、化学封顶、脱叶催熟等单项关键技术,集成建立短季棉蒜后直播简化栽培技术体系。
3. 棉花主要病虫草害发生、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
针对棉田用药量大,用药次数多,防治成本高等问题,以控制棉花整个生育期的病虫草害为目标,实现棉田农药的减量增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重点研究棉花轻简化和棉蒜两熟制栽培模式下棉花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
治技术,棉田农药的减量增效技术。
(1)棉花苗期病虫害及后期铃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调查我省不同棉区、不同种植模式棉田苗期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类型、防治现状等;研究应用植物免疫剂、微生物混合菌剂等防治棉花苗期病害技术;研制病虫兼治的新型高效种衣剂。
调查我省主要棉区铃病发生情况,明确不同气候条件与铃病发生情况的关系,建立铃病预测的相关数据模型;筛选高效低毒的防治铃病的药剂。
(2)棉铃虫对不同品种Bt棉花的抗性动态监测
监测我省主要棉区棉铃虫的抗性发展动态,研究棉铃虫抗性相关基因钙粘蛋白的变异情况,测定不同棉区棉铃虫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
(3)主要害虫的种群动态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监测轻简化和棉蒜两熟制模式下,绿盲蝽、烟粉虱的种群动态,研究其综合防治技术,筛选有针对性的新型高效低毒药剂。
(4)棉花枯黄萎病生防菌的筛选及防病促生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