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应用举例
【课题】:1.2.1 解三角形在测量宽度上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某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解决“测量平面上两个不能到达的地方之间的距离”和“测量一个底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的问题,初步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斜三角形问题的方法;
(2)进一步提高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能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亲自实施对“测量”问题的解决,体会如何将具体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体验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2)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着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教学重点】
重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解斜三角形的方法予以解决.
【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并确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路是难点和关键.
【课前准备】Powerpoint课件或投影片.
BC 1D 1中,∠BD 1C 1=1800-β=1800-600=1200
∠C 1BD 1=1800-∠BD 1C 1-α=600-450=150
, 由正弦定理,得1111111
sin sin C D BC C BD BD C =∠∠
11110
sin 12sin120(18266)()sin sin15C D BD C m C BD ∠===+∠
中,∠ABC=30°,∠ACB =135CAB =180°-(∠ACB+∠ABC)=180(135°+30°)=15°,BC=32,
由正弦定理
BC AC
=
,一人位于河岸另一侧P处,手中有一个测角器(可以测仰角)和一个可以测量长度的皮尺(测量长度不超过
,并给出计算建筑物的高度AB及
的距离公式,希望你的方案中被测量的数据个数尽量少.
和例1会比较顺利,解决例
及其变式,则需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由于解三角形
1变式、例2巩固练习和
堂练习题即可,不必另加练习题。
1、在△ABC中,已知A=300, B=300, c =3
2,则a =_______,b =_______。
解:由已知可得,△ABC是等腰三角形,C=1200,则
sin
2
sin
c A
a b
C
⋅
====.
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1
a=,c=
π
3
C=,则A=.解:
sin1
sin
sin sin26
a c a C
A A
A C c
π
=⇒==⇒=。
3、两座灯塔A和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200.灯塔B在观察站C的南偏东400,则灯塔A与灯塔B的距离为()km.
A、a
B、a2
C、a2
D、a3
解:在△ABC中,∠ACB=1200,AB2=a
AB
a
a
a3
,
120
cos
20
2
2
2=
-
+选D
4、台风中心从A地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离台风中心30千米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城市B在A的正东40千米处,B城市处于危险区内的时间为()
A.0.5小时B.1小时
C.1.5小时D.2小时
解:设A地东北方向上点P到B的距离为30千米,AP=x,在△ABP中
PB2=AP2+AB2-2AP·AB·cosA,
即302=x2+402-2x·40cos450
化简得27000
x-+=
|x1-x2|2=(x1+x2)2-4x1x2=400,|x1-x2|=20,即CD=20
故
20
1
20
CD
t
v
===,选B。
5、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现测得
西
南
BCD BDC CD s αβ∠=∠==,,,并在点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θ,求塔高AB .
解:在BCD △中,πCBD αβ∠=--.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BC CD
BDC CBD
=
∠∠. 所以sin sin sin sin()
CD BDC s BC CBD β
αβ∠=
=∠+·.
在ABC Rt △中,tan sin tan sin()
s AB BC ACB θβ
αβ=∠=+·
6、如图,
甲船以每小时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位于1A 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方向的1B 处,此时两船相距20海里,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2A 处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方向的2B
处,此时两船相距 解法一:如图,连结11A B
,由已知22A B =
1220
60
A A ==1221A A A
B ∴=, 又12218012060A A B =-=∠,122A A B ∴△是等边三角形,
1212A B A A ∴==1120A B =,1121056045B A B =-=∠,
在121A B B △中,由余弦定理,
22212111212122cos 45B B A B A B A B A B =+
-22202202
=+-⨯⨯200=.
12B B ∴=
因此,乙船的速度的大小为
6020
=(海里/小时).
答:乙船每小时航行海里.
解法二:如图,连结21A B ,由已知1220A B =
,1220
60
A A ==,112105
B A A =∠, cos105cos(4560)=+cos 45cos60sin 45sin 60=
-4=, sin105sin(4560)=+sin 45cos60cos 45sin 60=
+4
+=
. 在211A A B △中,由余弦定理,
1
A
2
A
120 105
1A
2
A
120 105
1
A
2
A
120 105
222
21221211122cos105
A B A B A A A B A A =+
-22202204
=+-⨯
⨯
100(4=+.
1110(1A B ∴=.
由正弦定理11121112222(13)2
sin sin 42
10(13)
A B A A B B A A A B +=
==
+∠∠, 12145A A B ∴=∠,即121604515B A B =-=∠
,2(1cos15sin105+==
.
在112B A B △中,由已知12A B =,由余弦定理,
2221211
2221
222cos15
B
B A B A B A
B A B =+
+22210
(1210(1=+-⨯
+⨯200=
.
12B B ∴=
乙船的速度的大小为
6020
⨯=/小时. 答:乙船每小时航行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