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16-02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可能原因、预防措施及其应对处理;方法通过 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查阅2002--2012年的40余篇文献,结合笔者十余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对直接相关的36篇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
结果大部分护理人员在意外的情况下有针头刺伤史,相当数量处理方法不当。
结论通过加强预防措施与及时处理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及由此而导致的疾病感染率。
【关键词】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处理
针刺伤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并不陌生,尤其是对于针头每日必有接触的临床护理人员更是如此。
临床护理人员每天要进行大量的采血,静脉推注,静脉输液等。
另外,在对病人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时也容易受到针刺伤,威胁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
据有关调查研究报道,护士在工作中的针刺伤率可达64.34%1,有的甚至达到93.75%2基于此,笔者对护理人员的针刺伤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12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探讨出对针刺伤切实有效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以降低针刺伤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健康影响。
1 针刺伤发生的原因
1.1 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
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任务繁重。
同时由于编制不到位,收入低等原因,护理人员较少,远低于国家对护患比例要求的1:0.4。
往往是尚在处理甲患者之时,便听到乙患者的呼叫铃声响,使得对甲病人如拔针、或是静脉穿刺等操作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
有研究显示,忙碌与烦躁均是针刺伤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3。
在进行急救护理工作中,有时由于突发事件多,病人病情重,护理人员时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身心俱疲的状态,从而导致针刺伤发生机率增加4。
另外可能因为时间关系拔针剥离胶布时由于胶布粘连过紧,致使手护理人员手部会意外受到针头刺伤。
同时可能由于时间的紧迫,也有可能因碰撞而受到已拔的针头刺伤。
有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针刺伤中因为碰撞及胶布原因而导致的比例各占21.87%5。
1.2 个人防护意识不足,护理操作不规范
虽然“标准预防”倡导已有数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者为数不多,对于hbv、hiv和梅毒等感染者的护理操作,在一些相对较大的三级医院护理人员仍然无意戴着手套进行。
另外,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乏有护理人员同时用手拿着几个已用的输液器,这种违规操作是极其危险的。
护理人员因为回套针帽而受到针刺伤的案例也时有发生,而且因为回套针帽的动作需具备一定力度,一旦刺中手指伤口将会深于其它针刺伤口。
亦有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在剥离胶布时由于胶布粘连过紧,有时不分块的剥离也会导致护理人员
手部意外受到针头刺伤。
1.3 患者致针刺伤发生率增加
重症患者有时由于意识不清,或者小儿科由于小儿合作意识欠缺等均是针刺伤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
2 针刺伤的预防措施
2.1 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减轻其工作压力
相关部门应足够重视护理人员编制问题,尽量减少护理人民员的流失,使护患比例达到国家要求,并应相应提高护理人员各方面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护理人员人手少,而工作量极大的问题,减轻其工作压力,使其时间相对从容,能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加强护理操作规范化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其做到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即视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具有潜在的传染性从而采取防范措施6。
有了这种意识后,护理人员会更加主动、小心地去避免一些可能的危险行为。
同时加强护理“三基”训练,使其在意识上,行为上真正做到标准预防。
亦有国外学者认为通过使用一些安全设备能使针刺伤发生率下降34%7。
2.3 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约束措施
在对意识不清的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时,应进行适当的约束,必要时需要两名及以上护理人员的配合。
3 针刺伤的处理
在针刺伤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极为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被刺者是否感染相应疾病。
首先最为重要的措施是立即在针口附近沿着离心方向将损伤处的血液尽量挤出,反复约3次之后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再用碘剂消毒,并抽血检查相关项目。
如果是乙肝病人所用的针头则立即注射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之
后报告院感等相关部门备案。
如果是病人是hiv携带者或者梅毒等,则加强相应的窗口期监测。
有研究显示,仅有44%的人在发生针刺伤后能进行正确的应对处理8。
4 结论
综上所述,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在针刺伤发生后采取正确及时的处理应对措施能降低相应疾病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李文珠,苏冠华,赵越,等.不同工作年限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自我防护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9):3697-3699.
[2] 姚卫凌.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调查及防范[j].职业防护,2010,(2):84-85.
[3] feng huadong,gu fen.differences am ong stab rates happened to nurses during different workdays[j].jilin medicine ,2010,31(32):581-5820.
[4] 周云君.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现状与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