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民诉法基本原则1
定。
•
民诉法同样尊重私人在塑造自己的法律关系上的自我
决定权。因此,私权纠纷的诉讼,延续了民法的意思自
治原则。如开始诉讼、结束诉讼程序
二、对程序启动和终结之处分
• 1. 无诉即无裁判、无原告即无法官(民诉法119条)。 • 法院具有被动性,永远不能主动开启民事诉讼程序。 • 2.当事人依其意思让诉讼程序自主结束,而非法院作出终局判
第3章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特别推荐: 王亚新、陈杭平、刘君博:《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3月版
参考书目: 【德】尧厄尼希:《民事诉讼法》第27版,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日】新堂幸司:《新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
版 【日】高桥宏志:《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
• 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 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 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 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 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
• 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 得的利益、注册商标许可使用费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 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三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攻击防御方法体系
• 民事诉讼的攻击防御方法集中于事实和证据两个方面,诉 讼程序在当事人双方“你来我往”的攻击防御中展开。
• (一)事实层面 • 1.原告的攻击方法。为了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原告提
出事实主张,明确请求原因事实。 • 2.对方当事人的防御方法。针对原告事实上的主张,对
方当事人通常有五种反应:否认、不知、自认、沉默和抗 辩。 • 3.原告再攻击方法。原告在事实层面的再攻击就只是针 对对方当事人的抗辩了。对于对方当事人的抗辩,原告的 反应也有否认、不知、自认、沉默和再抗辩。同理,针对 原告的再抗辩,对方当事人反应也有否认、不知、自认、 沉默和再再抗辩。依此发展下去,循环往复,双方当事人 在事实层面可能展开多轮攻击和防御。
课堂讨论:身份关系诉讼中贯彻当事人武器
平等原则吗?
• 法官:你们俩结婚是父母包办的,还是自己搞的? • 党育生:自己搞的。 • 法官:谁先找的谁? • 党育生:她先找的我 • 法官:她文化程度比你高那么多,为什么找你? • 党育生:她当时下乡插队,无依靠,很可怜。 • 法官:结婚头两年她对你怎么样? • 党育生:好着呢,天天给我送饭,晚上给我打洗脚水。 • 法官:现在怎么样? • 党育生:现在连家都不回了
析》,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刘学在:《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概述
• 一、基本原则的含义 • 适用范围:财产争议诉讼程序
1 财产争议的诉讼程序
2
身份争议的诉讼程序
3
非讼程序
4
执行程序
• 与原则、规则的关系 • 功能:立法准则、行为准则、裁判准则(可以成
为裁判依据的,只有民事诉讼诚信原则)
• 二、基本原则的体系 • 共有原则 • 特有原则 :平等(同等对等原则)、诚实信用原
则、处分原则、辩论原则、检察监督原则、自愿 合法调解原则
财产诉讼基本原则的内部结构
•
当事人主义(程序主体权、程序选择权)
处分原则——主张责任——诉讼标的 辩论原则——证明责任——(主要)事实证据
执行及时原则、执行合法原则等
第二节 财产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 Ⅰ:(武器)平等原则
• 一、(武器)平等原则的含义 • 《民事诉讼法》第8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
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 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适用法律 上一律平等。” • 1、静态平等、立法上平等:机会平等、程序地位 平等 • 2、动态平等、司法上平等:平等保障,法官中立 立场
住到一块儿了
第三节 财产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Ⅱ: 处分原则
• 一、处分原则的含义
• 也称处分权主义,指当事人能够自主地依其意思表示确 定诉讼标的、程序的开始和终结的权利。
• 民诉法第13条: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 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
处分原则的作用范围:实体法所规定的私人利益、私
权自治的领域。如是否诉、诉什么,应由当事人自由决
专利侵权赔偿数额 ——专利法第65条
•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 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 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 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 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 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 法官:什么时候变的? • 党育生:打她上大学以后。 • 法官:你认为她为什么会变? • 党育生:认识了新朋友,瞧不上我了。 • 法官:她的新朋友是谁? • 党育生:她的同学吴德 • 法官:吴德多大了?结婚了吗? • 党育生:和她差不多,没结婚。 • 法官:他们俩有什么来往? • 党育生:吃喝不分,成天逛大街,星期天溜公园,就差没
二、根据
• 1.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诉讼公正) • 3.实体法
三、适用范围与限制
• 只能适用于审判(争讼)程序,非讼程序往往只有一方 当事人,执行程序奉行不平等原则
• 在涉外民事诉讼中的表现(教材P.493-494) • 民诉法第5条: • 1)同等(国民待遇)原则。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
• 诉讼2
• 败诉判决生效后,甲又以不当得利返还为由,起 诉乙,请求返还不当得利。依据《民法通则》第 92条的规定。
• 《民法通则》第92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 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 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 比较诉讼1和2的异同,区分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 的适用。
商标侵权赔偿数额 ——商标法第63条
•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 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 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 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 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 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 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 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 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万元以上 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实例演示
• 诉讼1 • 甲以借款纠纷为由起诉乙,要求乙支付欠款本金和利息。
依据《合同法》第12章借款合同(210条)和第7章违约责 任(107条)的规定。 • 事实理由与证据: • 甲主张:朋友乙买房急用钱,甲通过银行转账,借款10 万元给乙,乙答应1年后还款。乙逾期未还而被诉。甲有 银行转账证明、证人丙的证言(丙听甲说,借钱给乙)。 • 法院判决: • 甲败诉。理由是:甲不能证明与乙之间存在借款合同合 同关系。 • 问题:在甲未主张时,法院能否直接以不当得利为由判 决乙还款?
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国公民、法人 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 2)对等(互惠)原则。外国法院对中国公民、法人和其 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如责令中国原告提 供诉讼费用担保-日本民诉法75、78条),我国人民法 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 原则。 • 事实互惠V.法律互惠?(民诉法276、280-284)
• 2.法院只能在诉讼标的、诉讼请求的限度内裁判。 • 1)原告必须明确其要求给付、确认或形成中哪一种判决,
法院受原告这种意思的约束(民诉法200条11项) 。 • 原告要求给付判决,则不能做出确认判决 • 原告要求将来给付判决,法院不能作出现在给付判决
(相反的情况下,被允许) • 2)原告必须对于要求救济的数额予以明确(涉及诉讼
• 3)放弃或承认诉讼请求(民诉法51条) • 放弃请求:原告认为请求无理由,在法官面前作出不再与
被告争执的意思表示。 • 承认请求:被告认可原告的请求,在法官面前作出不再与
原告争执的意思表示。
• 放弃或承认诉讼请求,不依判决仅以一方当事人的行为 (无需对方行为),即可导致诉讼终结。但附条件的放弃 或承认,不能产生相应的效力。
被告 诉讼代理人
无独三
鉴定人
检察院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
• (1)争讼程序基本原则 • 对审原则、公开审判原则、集中审理原则和直接
言词原则等; • 处分原则、辩论原则(私益案件),职权干预、
职权探知(身份关系诉讼、公益案件) • (2)非讼程序基本原则 • 职权主义、书面审理、不公开审理等 • (3)执行程序基本原则 • 处分原则、职权进行主义、执行当事人不平等、
决。具体包括: • 1)撤诉(民诉法解释238、338、410条):原告向法院作出
的、撤回所提之诉的意思表示,结束诉讼。注意:撤回上诉只 能结束上诉程序。 • 撤诉意思表示的截止时间:被告接到诉状且为实体审理作准 备前(大陆法系)&一审法庭辩论结束前(我国) • 撤诉的意思表示如有瑕疵,如受到欺诈、胁迫等作出时,是 否有效?日本法否认其效力,我国法未作规定。 • 二审中的撤诉、再审中的撤诉,均须对方同意。对方同意的, 视为双方达成撤诉契约,属于诉讼契约之一种。 • 2)诉讼和解(民诉法50条):诉讼和解契约
• [德国]拉德布鲁赫:“诉讼就好象两个老练的棋 手对奕,彼此棋路都思考得很周到,每走一步前, 必先想清楚自己必胜的棋路。因此,法官没有给 予任何一方协助的必要。此两个敌对者,基于对 等的立场而对峙,就是构成诉讼应有的构造。”
• 诉讼竞技主义sporting theory of justice、律 师强制主义体制。立法者给当事人提供的攻击防 御的武器,具有两面性,用得不好,可能成为伤 害当事人自身的东西。
(自由心证主义——间接事实+辅助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