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综合性学习走进乡土文化

让综合性学习走进乡土文化

让综合性学习走进乡土文化
发表时间:2013-04-03T10:58:07.717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月总第108期供稿作者:陈美霞[导读] .要突破表层性、单纯观赏性、一般性的宣传。

陈美霞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一中学730200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对“教材就等于唯一教学资源”的传统教学思想、传统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

同时也明确指出:“自然风光、风俗民情……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这里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等就属于乡土文化范畴。

而乡土文化有它独特的风格,无疑能成为得天独厚的学习资源。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每每涉及到这些知识,学生却知之甚少。

所以我们要开发生活资源、整合生活资源,让其变成学生的需要。

我们带领学生开展“走近皋兰文化,感受皋兰文化”为主题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挖掘、搜集、整理乡土文化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发和运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就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乡情之浓、乡艺之乐、乡仪之美,从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语文素养的熏陶。

一、挖掘乡土文化,开发教学过程中对本土资源的利用。

1.乡史文化。

皋兰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记载了劳动人民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记载着家乡发展的历史。

(1)访古寻迹。

主要包括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观察历史遗迹,如兰州城隍庙、石洞寺、皋兰文庙、什川梨园,查看家乡的文史资料、图片,了解家乡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

(2)追古问昔。

主要包括带领学生走进街坊、农户,请知情人讲述民间传说,了解感人的历史画卷,使学生明白“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感情。

(3)唱古抚今。

组织学生画古迹、讲故事、写家史、拍家景,增强“以做家乡人为荣”的自豪感。

2.乡艺文化。

让学习漫步在艺术的花园里,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1)民间艺术。

皋兰文化发展特色明显,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太平鼓文化之乡”,太平鼓文化源远流长。

什川镇铁芯子社火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水阜的鼓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带领学生通过走访民间文化艺人,查阅民间文化艺术种类及特点,培养学生采访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2)历史遗址资源。

让学生亲历水阜村的历史遗址,感受中国第一古梨园、中心天府沙宫、魏家大山脉奇峦竞秀的俊秀景色。

3.乡特文化。

皋兰有丰富的特产,什川软儿梨、和尚头、长寿面、红砂洋芋、中心的旱地桃子等地方特色食品风味独特。

(1)知特产。

组织学生了解有哪些特产以及这些特产的特点、作用。

(2)宣特产。

组织学生通过写广告、画宣传画、写介绍文章等方式,宣传家乡的特产。

二、发掘乡土文化,努力提高学生的本土文化素养。

1.用美丽的乡土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

千百年积淀的乡土文化,有它独特的风格,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得天独厚的育人条件。

所以,利用乡土文化拓宽语文学习资源,就应强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乡情之浓、乡艺之乐、乡特之美,从而在感受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语文教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阅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乡土文化蕴含着人们美好的愿望,里面有许多丰富的想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触发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发掘乡土文化、丰富本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探索。

1.要开设多种课堂教育,把与本土有关的歌舞、器乐、美术、体育、娱乐等项目纳入活动课程,进行民风、民俗、民情教育。

要抓好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学校课堂教育工作,推出一批健康向上的戏剧、音乐、曲艺、舞蹈、美术等作品,定期举办优秀文艺作品评奖活动。

2.要重点抓好乡土文化工程、文化精品工程的宣传,并辐射到乡土文化宣传的方方面面。

宣传中,要避免零碎性、片面性、猎奇性,力求对乡土文化的整体性、系列性进行介绍。

3.要突破表层性、单纯观赏性、一般性的宣传。

要力求深入民族的文化心态、生存方式和历史影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并进一步把它融入自己的生活乃至整个生命中去。

可通过开办有乡土文化知识的技能课、选修课,或在已有课程中增加本土文化知识,如在历史、地理、劳动、美术中增加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乡土文化内容,改变课程单一的结构模式,丰富艺术课堂。

只有在学校课堂中为乡土文化开辟一定的空间,用乡土文化的精髓滋养、丰富、激励中小学生,他们才能体会“母体文化”鲜活而迷人的生命力,不忘“祖宗”文化。

假以时日,保护乡土文化也就成为我们社会未来公民的自觉行动,今后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也必将以各自的方式努力抢救、保护民间文化,成为推进民族民间文化崇高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