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汇报

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汇报

工业经济委员会关于全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汇报近年来,我市按照“壮大规模、培育龙头、打造名牌、发展集群”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了产业集群规模,拉长了产业链条,集群内各企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产业集群效益日益显现。

一、我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截至2007年底,我市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20个。

主要是:永城面粉加工、夏邑车站镇食用菌生产加工、夏邑会亭铸造加工、夏邑会亭打火机生产加工、虞城利民镇食品加工、虞城稍岗钢卷尺生产加工、虞城棉纺加工、梁园区铝加工、梁园区农产品加工、梁园区农药化工生产、睢阳区木材加工、睢阳区纺织加工、柘城金刚石微粉生产、柘城单楼铝制品产业、柘城河西杨木加工、睢县皮毛皮革加工、睢县食品加工、睢县木材加工、宁陵县白酒生产、民权县葡萄酒产业等。

全市产业集群拥有各类企业1741家,从业人员148410人。

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57.2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27.36亿元,上缴税金5.33亿元,实现利润15.34亿元 ,固定资产115.18亿元,资产总值140.1亿元。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我市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点1、发展速度快。

目前,我市重点行业中均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如虞城稍岗钢卷尺生产加工产业集群,过去仅有零星几家小企业,现已形成拥有钢卷尺生产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275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

其中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钢卷尺加工企业67家,年生产各种卷尺6亿多只,产品有30多个系列,150多个品种,产品遍销全国,是全国最大的钢卷尺生产基地。

2007年,钢卷尺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8亿元,增加值5.04亿元,利税1.9亿元,资产总值8.92亿元,上交税金1.1亿元。

地处夏邑会亭镇的铸造加工产业集群,仅用十几年时间,已形成拥有15个铸造分厂、配套辅助企业37家,员工5000多人,资产总值1.6亿元的规模。

主导铸造产业方面具备国内最先进的造型加工和理化检测设备,现有树脂砂生产线4条,中频电炉3座,5吨冲天炉5座,精密数控车床等各式大型先进设备260余台套,可承接单件5吨以下的铸件,具备年产铸件5万吨的生产能力,主要生产管件、阀门配件、汽车配件、消防配件、电瓷配件等6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

出口创汇额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位。

产品销往美、英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永城市的面粉加工、虞城的棉纺加工、科迪的食品生产、睢阳区的纺织服装和木材加工、柘城的金钢石微粉等产业集群,都是在不长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年产值几个亿,乃至十几个亿的产业集群。

2、形成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

我市的钢卷尺、金刚石微粉、打火机、面粉、方便面、速冻食品等均在全国销量中占有较高份额,虞城生产的钢卷尺占国内市场的85%,夏邑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占长江以北市场的50%,我市生产的小麦粉占沿海及东北市场的35%。

“科迪”、“福润”牌速冻食品,“科迪”牌液体奶、“宇花”牌面粉等5种产品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九兴”面粉、“诚实人”牌方便面等12种产品荣获“河南省优质产品”或“河南省免检产品”称号。

“张弓”、“江华”、“鹤都”等商标分别获得“河南省著名商标”称号;永城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永城)面粉城”称号;虞城县被中国计量协会批准命名为“中国(虞城)钢卷尺城”;夏邑县荣获“全国食用菌生产优秀示范县”称号;永城市汇丰面粉有限公司小麦生产基地,永城市皇沟酒业有限公司小麦生产基地,商丘市广安乳业有限公司草莓、玉米生产基地,河南省未来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火龙果基地等4家企业被省认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3、形成了一批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

由于产业集群的集聚规模和产品链条的拉长,逐步形成了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和循环利用的经济增长方式。

如:虞城利民镇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是以科迪食品集团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循环加工企业群,集科、工、农、牧、商于一体,已成为中原地区比较大的乳品加工基地。

集群内有科迪奶牛胚胎中心、科迪乳业公司,科迪面业公司,速冻食品厂,罐头食品厂,冠生园科迪食品公司,科迪生物工程公司,奶牛养殖场,挤奶站等30多家企业。

主导产品有奶牛胚胎、乳制品、速冻汤圆、速冻水饺、速冻蔬菜、罐头、方便面等十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

2007年,该集群资产达到20多亿元,实现总产值16.3亿多元,实现利税1.6亿多元。

产业集群带动了周边几个乡镇的60多万亩种植产业和1000多家奶牛饲养户的发家致富,带动了几百家印刷包装业、运输业和拉动了农资的发展,形成相互促动、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的大产业集群链条,构成资源、环境、经济的良性循环经济圈。

4、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007年,全市产业集群实现出口创汇8.77亿元。

夏邑会亭的铸造产业集群出口创汇2.52亿元,虞城稍岗的钢卷尺产业集群出口创汇0.7亿元,睢县的皮毛皮革加工产业集群出口创汇0.3亿元,柘城县的金刚石微粉加工产业集群出口创汇5.25亿元。

2006年,我市的肠衣企业依靠集群优势参加了日本农产品“肯定列表制度”审查。

我市的河南万新肠衣有限公司、商丘福隆肠衣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通过了日本为加强食品和农产品中农、兽药和化学残留控制而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的审查,首批获得日本注册,取得了肠衣产品出口日本的通行证。

欧盟、美国等国家对我国一次性打火机企业设置了“打火机安全标准法案(CR法案)”。

夏邑县组织5家规模较大的一次性打火机生产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攻克了“CR法案”中的有关技术要点,使其所生产的打火机全部符合“CR”标准,通过了欧盟国家产品质量。

目前,夏邑县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产品已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二)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主要做法1、加强引导,制定规划,优化环境。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是推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各级在土地、税收、政府服务、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促进本地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各级都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摆上突出位置,制定出台了《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指导意见》和《关于支持工贸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各级领导经常深入产业集群和企业调查研究,召开会议分析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研究落实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措施,对集群内的龙头企业,市、县、乡三级主要领导同志都有具体的帮扶对象。

虞城县把加强4个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做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载体,制定了专门的配套措施和优惠政策。

夏邑县从人才、技术、资源、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睢阳区根据行业的发展现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每5年修订一次,通过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睢县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协调工商、税务、土地、城建、电力、电信等部门,为前来办企业者提供最便捷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

并规划5年内,重点培育6个产业集群。

这些措施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因地制宜,培育产业集群发展。

各地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培育壮大拳头产品,进而形成有竞争优势和区域优势特点的主导产业,通过产业集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永城市制定了“双5双10工程”,到2012年末,力争建成固定资产投入超亿元的食品企业5家,组建5个食品工业集团;建成产值超10亿元的食品企业10家。

在此期间,促使3家面粉食品企业进入河南省前10强,3家进入全国面粉及面制品企业前10强,力争永城食品工业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强辐射性、较大影响力的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生产经营基地。

柘城县的铝制品加工产业集群,虞城的速冻食品产业集群,睢阳区、虞城县和夏邑县的棉纺、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睢县和宁陵的皮毛皮革加工产业集群,民权县的果酒饮料加工产业集群等一系列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注重市场需求与本地区优势相结合,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3、培育优势产业龙头,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

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加强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各地在促进产业集聚中,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遵循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规律,采取多种方式,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

如虞城县利民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科迪集团为龙头,带动了96个企业发展种植、养殖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年生产方便面10万吨、速冻甜玉米3万吨、乳品15万吨,安排1.1万人就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6.3亿多元,实现利税1.6亿多元,集群内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9000多元。

梁园区的肉类加工产业集群,在龙头企业“福源集团、缘源食品和祝福肉食”的带动下,采取先进的生产管理加工技术、营销理念和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带动了整个地区产业要素的提高,还形成拥有上百部冷藏车和数千辆生猪运输车的运输产业,上千人的生猪收购队伍和数十万人的禽畜饲养队伍,带动了服务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4、推动产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水平。

随着工业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地区和企业更加重视科技在培育产业集群各环节的应用。

不少龙头企业重视技术引进和自身研发能力的提高,注重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强化技术创新,延长加工链条,强化产业内部联系,推动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配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促进产业聚集,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7年,虞城县亚东量具有限公司、河南兆邦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被河南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亚东量具公司生产的电动数显卷尺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夏邑县会亭铸造加工产业集群,以夏邑县淮海铸造有限公司为龙头,坚持科技创新,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通过开展考察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技术,完成技改项目50多个,创新管理10多项次,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使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

经过几年的努力,夏邑县淮海铸造产业集群,已逐步淘汰了落后的生产设备,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

公司一跃跨入了河南省民营企业50强的好成绩。

5、把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载体。

目前,我市多数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基本是融为一体的。

各级政府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引导企业向园区和产业集群集中,改变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局面。

到2007年底,全市拥有工业(科技)园区和东西合作示范区等55个,其中国家级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2个、省级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17个、市级工业聚集区36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