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固体废物监测
二、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固体废物的监测包括:采样计划的设计和实施、分析方法和质量保证等方面。各国都有具体规定。我国于1986年颁布了《工业固体废物有害特性实验与监测分析方法》。
(1)调查:生产工艺过程、废物类型、排放量、堆积历史、危害程度、综合利用情况。
(2)采样工具:尖头钢锹、钢尖镐、采样铲、带盖采样桶、内衬塑料的采样袋。
将试验动物放在染毒柜内,连续不断地将受检毒物和新鲜空气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气体通入染毒柜,并排出等量的污染空气,形成一个稳定的、动态平衡的染毒环境。此法常用于慢性毒性试验。
(2)静态染毒法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加入一定量受检物,使均匀分布在染毒柜,让试验动通过呼吸受毒。要求柜内氧含量不低于19%,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1.7%,柜体一般为60L。毒物可用橡皮囊吹入或涂抹在纱布上自然挥发,用搅拌器混匀。
选择同龄、健康、活泼、体长3cm的金鱼,在试验前相同条件下驯养7天以上,试验前1天停止喂食。
(2)实验条件选择
考虑水温、溶解氧、pH值、水质及容器大小对试验的影响。
(3)试验
选择好试验浓度后进行试验,要求试验组,有一组全部存活,一组全部死亡,其他各组均不同的死亡率。作图求出半数致死浓度,进而求出安全浓度。
(6)样品制备
粉碎:用机械或人工的办法把全部样品逐级过筛,通过5mm的筛孔。
缩分:用四分法弃至1kg。
三、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的监测
四、样品的测定
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特性、热值、渗滤液成分、垃圾渗滤试验等测定,具体内容自学。
五、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由于环境是一个复杂体系,污染物种类繁多又含量多变,各种污染因素之间存在拮抗或加成作用,环境综合质量很难以对各污染物的个别影响来评价。利用生物在该环境中的反应,确定环境的综合质量,无疑是理想的和重要的手段。本节仅介绍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它通过用实验动物对污染物的毒性试验,确定污染物的毒性和剂量的关系,找出毒性作用的阈剂量或阈浓度,为制订该物质在环境中的最高允许浓度提供资料;为防治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判断环境质量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些有机合成化工厂,其排放废水成分复杂,有微量的原料、溶剂、中间体和产品等,它们性质又不稳定,因此,要确定这些物质和确定主要有害因素往往是很困难,甚至难以做到。但如过用鱼类做毒性实验,并指定一个反映这些污染物的综合指标例如(化学需氧量),那么确定该废水的毒性和剂量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一、工业有害固体废物
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量约占工业固体废物总量的10%,且以3%的年增长率发展,因此,固废监测的主要对象是有害固体废物监测。
鉴定特性:
(1)引起或严重导致死亡率增加
(2)引起各种疾病
(3)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
(4)会造成潜在或现实的危害
但是这一定义在实际使用时很不方便,往往是根据固体废物具有潜在危害的各种特性及其物理、化学、生物标准实验方法来定义和分类。
不同的动物对毒物反应并不一致。例如,苯在家兔身上所产生的血象变化和人很相似(白细胞减少及造血器官发育不全),而在狗身上却出现完全不同的的反应(白细胞增多及脾脏淋巴结节增殖);又如,苯胺及其衍生物的毒性作用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出现,它在豚鼠、猫和狗身上可引起与人相类似的变化,但在家兔身上却不容易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的出现,而对小白鼠则完全不产生变性血红蛋白。要判断某物质在环境中的最高允许浓度,除了根据它的毒性外,还要考虑感官性状、稳定性以及自净过程(地面水)等因素。另外,根据实验动物所得到的毒性大小、安全浓度和半致死浓度等数据也不能直接推断到人体,还要进行流行病病学调查研究才能反映人体受影响情况。当然,实验动物的毒性试验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1.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毒性试验分类
(1)实验动物的选择
实验动物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要求来决定。同时还要考虑动物的来源、经济价值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国内外常用的动物有小鼠、大鼠、兔、豚鼠、猫、狗和猴等。鱼类有鲢鱼、草鱼和金鱼等。金鱼对某些毒物较敏感,特别是室内饲养方便,鱼苗易得,为国内外所普遍采用,需要指出的是,实验动物必需标准化、因为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生长条件的动物对毒物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授课时间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周星期
周星期
周星期
周星期
班级节次
教学课题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教学目的
了解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方法,掌握固体废物的制备方法
课堂类型
单一型
教学重点
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具准备
无
参考书
《环境监测》梁红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毒性试验分类
毒性试验可分为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和终生试验等。
急性毒性试验
一次(或几次)投给实验动物较大剂量的化合物,观察在短期内(一般24时到二周以内)中毒反应。急性毒性试验由于变化因子少,时间短、经济以及容易试验,所以被广用。
亚急性毒性试验
一般用半致死剂量的1/5~l/20,每天投毒,连续半个月到三个月左右,要了解该毒性有否积蓄作用和耐受性。
慢性毒性试验
用较低剂量进行三个月到一年的投毒,观察病理、生理、生化反应以及中毒诊断指标,并为制订最大允许浓度提供科学依据。
(3)污染物的毒性作用剂量
污染物的毒性作用剂量可用下列方式表示
污染物的毒性和剂量关系可用下列指标区分:半致死量(浓度),简称LD50,LC50;最小致死量MLD(MLC);绝对致死量简称LDl00(LC100);最大耐受量MTD(MTC)。
《环境监测技术》教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过程
及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运用
90分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
§4-1概述
固体废物是指被丢弃的的固体和泥状物,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简称废物.他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固体废弃物排放日渐增多。固体废物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有害固体废物。有害废物在环境中任意排放或处置不当,除造成燃烧、起火、爆炸以及直接污染水体、大气外,还常常影响土壤和地下水的质量,可造成持久而难以治理的后果。因此,加强有害废弃物的监测、管理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讲
述
法
讲
述
法
讲
述
法
授课时间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周星期
周星期
周星期
周星期
班级节次
教学课题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
第三节、危险物性监测
第四节、生活垃圾物性分析
教学目的
了解急性毒性、易燃性等固废特性
课堂类型
单一型
教学重点
浸出毒性、反应性、易燃性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具准备
无
参考书
《环境监测》奚旦立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旧样:在碴堆两侧距堆底0.5m处画第一条线,然后每隔0.5m画一条横线;再每隔2m画一条横线的垂线,其交点作为采样点。确定的样份数确定采样点数,在每点上从0.5-1.0m深处各个随即采样一份。也可分层采集等量样或按不同时期量的堆放多少来按比例采集,用四分法弃至1kg。
运输车及容器采样:
在运输一批固体废物时,当车数≤规定的样份数时,每车应采样份数如下:每车应采样份数=
当然,废弃物是相对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而并非在一切过程都没有价值,实际上某一过程的废物,往往是另一过程的原料,因而废弃物也称之为“放错地方的原料”,例如煤渣可以用来铺路或制耐火砖。
固体废物按化学性质分为:无机、有机废物;按形状分为:泥状和固态废物;按危害分为:有害、一般固体废物;按来源分为:工业、城市垃圾、农业、矿业、放射性等废物。常以来源进行分类,其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工业有害固体废物。
教学过程
及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运用
90分
§4-3危险特性监测
一、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由于环境是一个复杂体系,污染物种类繁多又含量多变,各种污染因素之间存在拮抗或加成作用,环境综合质量很难以对各污染物的个别影响来评价。利用生物在该环境中的反应,确定环境的综合质量,无疑是理想的和重要的手段。本节仅介绍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它通过用实验动物对污染物的毒性试验,确定污染物的毒性和剂量的关系,找出毒性作用的阈剂量或阈浓度,为制订该物质在环境中的最高允许浓度提供资料;为防治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判断环境质量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些有机合成化工厂,其排放废水成分复杂,有微量的原料、溶剂、中间体和产品等,它们性质又不稳定,因此,要确定这些物质和确定主要有害因素往往是很困难,甚至难以做到。但如过用鱼类做毒性实验,并指定一个反映这些污染物的综合指标例如(化学需氧量),那么确定该废水的毒性和剂量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半数致死量(浓度)是评价毒物毒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半数致死量(浓度)的计算方法很多,最常用和简单的是用S曲线法。要求试验组,有一组全部存活,一组全部死亡,其他各组均不同的死亡率。
二、吸入毒性试验
吸入毒性试验主要由静态染毒法和动态染毒法两种。此外,还有单个口罩吸入法、喷雾染毒发和现场模拟染毒法等。
(1)动态染毒法
(3)采样程序:根据固体废物的批量大小确定应采的样份个数;
根据固体废物的最大粒度确定应采的样份量;
根据采样方法,随机采集样份组成总样,填好纪录表。
(4)采样量:先确定样份个数,再确定每个样份应采集的最小重量。
(5)采样方法:
鲜样:采样流动间隔采样,分批采集等量的样品,最后用四分法弃至1kg。
采样间隔≤
当车数>规定的样份数时,选出所需最少的采样车数,然后从所选车上随即采集一个样份,在车中,各采样点应均匀分布在车箱的对角线,端点离车应大于0.5m,表层去掉3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