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特复习宝典

中特复习宝典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中特理论复习提要一、题型1.辨析题4*5,20分2.简答题5*10 50分3、材料分析题1*104、论述题1*20二、参考内容1.现阶段基本国情特点?(必考!)中国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和雄厚综合国力的基础。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统一,是中国特殊的国情造就的中国特殊的现实。

国情:中国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思想文化的影响,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缺乏民主的传统与法治的基础;一、当代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一)关于国情认识的争议国际上不再承认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左右之争;狭隘的民族主义;新全盘西化;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过时了吗?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在哪里?(二)“三个没有变”基本国情没有变;主要矛盾没有变;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三个世所罕见”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1、如何理解正是由于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我们才能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的关键作用?2.什么是经济新常态?提出经济新常态有什么意义?(必考!)一、什么是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就是指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

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

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

属于发展范畴、能够促进发展的可持续的增长速度越高越好,属于发展范畴、能够促进发展的可持续的高速增长是经济新常态的追求目标。

经济新常态就是在找准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对称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高质量无水分的GDP高速可持续增长,即我们讲的“调结构稳增长”。

二、建设经济新常态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我们国家的腾飞和发展。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发展,对中国自身具有重要影响,由传统转向新领域发展,而且对当前大调整具有重要影响。

在我们看来,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将有助于我国经济摆脱多年持续的失衡结构,建立新的经济循环和新结构带来巨大推动力量。

二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有助于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

众所周知,全球经济失衡是世界经济多年难以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中中美两国的贸易与金融失衡又是全球失衡的核心。

这种失衡结构虽然使中美两国获得了某些利益,维持了中国“三高”模式(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和美国的高消费结构,但积累的矛盾也对世界经济长期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就与这种失衡密切相关。

中国提出了“新常态”战略,改变过去实行的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高增长、低消费的模式,强调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为基础,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

这将与美国提高储蓄好投资的战略相呼应,大大有助于中美两国经济失衡的调整,使世界经济摆脱过去的失衡结构,走上一条更为均衡的发展道路。

三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有助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并以此带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中国经济新常态战要求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大调整,客观上需要相关产业的国际转移,其对象也只能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这无疑将带动相关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大大有利于其经济起飞。

而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发展,如同我国国内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作用一样,无疑也将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点,政府主导和国有企业广泛参与,通过我国所擅长的开发区、试验区、特区等模式,特别适合于解决诸如非洲国家面临的基础设施不足、能源电力短缺、制度环境不完备环境,比之纯粹私人企业主导的、各自为战的产业转移更适合非洲国家需要。

四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有助于形成新的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和新的国际经济循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常态的特点之一是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并且确定了“一带一路”的实施战略。

为此,我国以及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合作已经和正在建立一系列国际合作机构与机制,如金砖国家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中非论坛、中国-中亚国家论坛、中阿论坛、中国东盟论坛,以及RCEP、WTAAP双边和多边货币互换协议等等。

通过这些机构与机制,将以中国和其他新兴大国为核心,形成代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和国家的新的国际经济力量,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主导的、以IMF、世行、亚行为代表的、民主化改革困难重重的传统势力和权力中枢相平衡和互补,以此推进世界经济治理结构的改革,并形成以我国为中心的、以新型南南合作为载体的新的国际经济循环,改变过去一家独大的“中心-外围循环”,推进世界经济双轮驱动格局的形成。

总之,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经济新常态建设意义都是非同寻常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必考!)一、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

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组织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

政治体制改革:为了健全和完善国家政治制度而对其运行机制进行的调整和变革,以增强国家政治制度组织国家治理社会、推动发展的能力,而不是要根本改变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必要: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政治制度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就:一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水平有所提高二是社会主义法治有所完善,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是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成效明显。

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四是人权得到更加全面、真是和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总体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基本立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从从中国国情出发,绝不照搬西方模式,决不放弃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在政改中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

根本目的:大力发展人民民主,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基本取向:通过政改,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和发展;通过健全和完善党和国家制度,增强党和国家活力,为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三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四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稳定政治稳定的三个特点:一是政治有序,国家与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的局面;二是政治有效,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能够积极回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并推动经济与社会的有效发展;三是政治持续发展,保持不断进步状态。

政治体制改革是涉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中需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坚持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与中国的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教育水平相适应,遵循中国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推进。

4.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一、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明确指出,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1、新时期党面临的各种挑战已达到空前严峻程度从国际层面来讲,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人权、民族、宗教、主权、贸易等)从国内层面来讲,体制改革引发的各种利益博弈带来的严峻挑战(信仰危机、权力腐败、贫富分化、干群关系等)2、当前党内腐败现象也已达到空前严重的程度(1)腐败现象:跑官、卖官、裸官;权钱交易、权色交易;(2)腐败趋势:腐败金额越来越大、腐败分子官位越来越高、腐败领域越来越广、腐败行为越来越恶劣。

3、党的腐败造成的危害党的权力腐败直接地腐蚀了党的先进性,极大地玷污了党的形象,进而“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引自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议)。

4、党内腐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说,一是改革开放后西方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二是市场机制中某些负面因素引入党内生活带来的影响。

从主观方面来说,一是某些党员干部逐渐丧失了原有的理想信念;二是党的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

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网上答案)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二、坚持进出口并重,内外需协调三、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四、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竞争新优势五、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去年答案)一是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二是继续坚持“引进来”;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四是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6.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去年答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换届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

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积极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

(1)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