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概况研究-行业简介、管理体制及壁垒1、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特许经营作为一种经营模式第一次被正式应用于商业是在19 世纪的美国。
南北战争的结束统一了美国市场,促使了特许商业系统的形成。
现代意义上的特许经营模式第一例是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
这种新的经营方式使该公司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销售额大幅增长。
随之,这种有效的经营方式在各地、各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如制造业、餐饮业、零售业。
著名的有可口可乐公司在各地特许设立瓶装厂,麦当劳的连锁餐厅等。
特许经营因其对商业、经济的巨大作用而迅速传到世界各地。
欧洲在1988 年己有4000 个特许经营授权商和17000个加盟商。
马来西亚在20 世纪60 年代首次出现特许经营。
日本是特许经营引入国,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采用美国先进的特许连锁体系的经营管理模式,用了30 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美国用一百多年才完成的商业连锁革命20 世纪70 年代,澳大利亚、希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己首次出现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十分流行的商业模式,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型连锁集团,70%-80%的连锁店是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建立的。
商业特许经营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阶段,1986 年-1992 年,萌芽阶段当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少数企业开始利用己有品牌实现规模扩张,采取联营、输出品牌和输出技术等传统形式发展分店。
其中典型的品牌有联营有凤凰、永久、王府井百货大楼、狗不理包子铺等。
1987 年“肯德基”涉足中国的餐饮业,该阶段国外的特许连锁组织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第二阶段,1993 年-1996 年,探索阶段在此阶段,中国企业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现代特许经营活动,特许形式以直接特许为主。
如全聚德烤鸭、华润连锁超市、华联超市等。
但由于缺乏特许经营方面的法律、法规,特许经营对品牌的认知度不足和对标准经营管理的理解不深,国内企业仍处于探索阶段。
在这段时间里,国外著名的特许经营企业进入中国,一些著名的服装、餐饮业品牌开始为人们所熟知。
例如苹果、佐丹奴、皮尔卡丹、鳄鱼等专卖店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以及富士、柯达等彩色扩印店等。
第三阶段,1997 年至今,规范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加入WTO,许多企业都在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开始研究客种营销手段,在此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特许经营的认识,将之付诸实践并获得丰厚的收益。
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专利法》、《商标法》、《商业特许经信息披露制度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有关连锁方面的政策,对特许经营的发展做出了新的、更加完善的措施和规定。
例如允许特许企业按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等几个“统一”规范特许行为。
特许经营的范围从原来的餐饮业、零售业扩展到其他行业,特许形式从直接特许到合资特许及区域特许等。
在竞争程度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特许经营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同步适应特许人扩大市场、受许人扩大投资、消费者要求普遍服务的共同需要,借其强大的行业渗透力和市场扩张力必将展现更加强壮的生命力。
商业特许经营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特许经营受到越来越多投资人的青睐,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实践证明,特许经营对促进中小流通企业发展、解决就业、拉动民间投资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的有效手段。
商业特许经营在中国从无到有,从起步到成熟,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历经了近30 多年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2007 年5 月《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的发布实施,以及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法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标志着特许经营活动逐步纳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因此可以判断,本行业目前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阶段。
2、行业管理体制商务部是本行业的主管部门,对全国范围内的特许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特许经营企业备案情况、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发布行业发展报告,引导社会资本理性投资。
中国特许经营协会主要承担着制定有关特许经营的法律法规、进行社团管理、与国际特许经营协会进行专业交流,开展行业自律,为特许双方提供服务,进行特许经营培训,宣传特许经营的职能。
2007 年1 月31日国务院第167次常务会议通过《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2007 年2 月6 日公布,自2007 年5 月1 日起施行。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商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
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条例规定,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特许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许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2011 年11 月7 日商务部第56 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2011年12 月12日商务部令第5号发布,自2012年2 月1 日起施行。
《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商业特许经营实行全国联网备案。
符合《条例》规定的特许人,依据办法规定通过商务部设立的商业特许经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备案。
商务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是商业特许经营的备案机关。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商业特许经营活动的,向特许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向商务部备案。
2012年1月18日商务部第60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2012年2月23日商务部令2012 年第2号公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办法规定特许人进行信息披露应当包括特许人及特许经营活动基本情况、特许人拥有经营资源的基本情况、特许经营费用的基本情况、向被特许人提供产品、服务、设备的价格、条件等情况、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服务的情况、对被特许人的经营活动进行指导、监督的方式和内容、特许经营网点投资预算情况等等。
3、行业上下游(1)上游行业商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商业特许经营的核心要素在于特许人拥有商业特许经营权,商业特许经营权主要体现在特许人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
公司作为商业服务企业,专业致力于连锁餐饮业品牌创意、品牌推广以及连锁店运营管理的轻资产、知识产权型公司,主要通过特许经营加盟和委托管理模式实现盈利,为客户提供连锁餐饮业创意品牌与运营管理的专业化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
所有项目都自行完成,尚无业务外包给第三方。
所以公司所在行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上游行业。
(2)下游行业根据商业特许经营商业模式,特许商拥有品牌的商标、标识、字号、服务标识(志)、独特概念、经营诀窍(秘密)、经营模式的使用权。
特许商与使用其旗下品牌被特许人签订《特许经营加盟合同》,被特许人在合约约定的地点开设特许经营加盟店,使用特许经营标识,获得相关经营指导及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等。
餐饮商业特许经营商为被特许人提供连锁餐饮业创意品牌与运营管理的专业化整体解决方案。
行业下游主要是有志于投身餐饮业的投资者、创业者。
4、行业进入壁垒(1)品牌壁垒从事餐饮特许经营企业需要挖掘餐饮品牌营销的价值。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莱瑞莱特有一句名言:“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惟一办法就是拥有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
”成熟的餐饮品牌,其产品会不断更替,但品牌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多渠道品牌营销。
特许经营餐饮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而且要能突出自己的特色、能够让社会大众接受自己的品牌。
成功的品牌能大大提升特许经营餐饮企业的价值,吸引更多的顾客,给经营者带来更多的利润。
中国特许经营餐饮企业需要学习并树立起先进的品牌意识,在融合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多渠道品牌营销和服务创新,增加广告宣传资金和时间的投入,加大长期的市场推广力度,从而形成他人难以模仿的品牌优势。
特许经营餐饮企业在品牌定位中,要努力使自身特色品牌的竞争优势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购买动机结合起来,形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这样,自有特色品牌就实现了自身的预期目标,更好地吸引消费者和开拓市场,从而达到开发和销售自有特色品牌的目的。
(2)诚信壁垒特许经营总部与加盟商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承诺对维系特许经营体系和管理模式的稳定至关重要。
衡量一种特许经营体系是否成熟和完善,主要是看特许经营总部对维护加盟商关系的意愿和能力。
完善总部与加盟商的信任机制,首先要获得加盟商的信任,做好加盟商的评估工作。
根据餐饮产品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评估内容,对加盟商的期望值进行引导和管理,帮助加盟商树立客观的投资回报预期,为加盟商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
要不断激励加盟商的成长,通过合作升级,让加盟商不断获益,不断积累成长经验,使加盟商和餐饮企业总部共同发展。
(3)管理壁垒一套完整统一的特许经营管理系统包括产品管理系统、流程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资源管理系统等。
这些管理系统完整地统一在一起,能够形成属于特许经营餐饮企业自身的科学高效的管理网络,达到为顾客提供完美服务的目的。
但是,大部分特许经营餐饮企业在学习先进的管理系统时,只是实施了浅显的统一手段,比如表面的统一门店管理、统一量化考核等,没有自己的特色,也没有考虑自身餐饮品种的文化背景,造成许多加盟店外表看似一致,但生产出的餐饮产品参差不齐,产品质量缺乏统一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无法做到标准统一,而只能达到统一经营商品、统一供货、统一广告宣传,总部对加盟店的后续服务、经营指导以及商品、服务质量控制等都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4)人才壁垒特许经营餐饮企业要扩大经营体系、形成规模化经营,需要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才。
已有的大部分特许经营餐饮企业通过培训班、研讨会、考察等形式来增强从业人员的特许经营知识、专业技术以及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但这只是表面化的进展,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制度。
从2008年起,在商务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支持下,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的全国特许经营管理师认证培训逐步开展起来,一些大型的特许经营餐饮企业管理人员已通过中国特许连锁领域最权威的职业认证——全国特许经营管理师职业证书,成为特许连锁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这将大大规范特许经营餐饮业的从业标准,达到社会人才配置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