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指导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指导:1.宣传消毒隔离的方法,预防传染;严禁随地吐痰,不要对着他人咳嗽或打喷嚏。
尽可能和家人分餐、分床、分筷、分毛巾等。
物品定时消毒。
2.定期复查,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3.讲明药物治疗坚持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五大原则的重要性;介绍有关药物的剂量、用法取得家属及病人的主动配合。
4.指导病人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注意营养搭配和饮食调理。
5.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复发。
肺结核的护理常规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1.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2.观察有无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症状。
3.有无全身中毒症状,如乏力、午后低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夜间盗汗等。
4.有无接触史,了解病人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及心理状态。
【症状护理】1.咳嗽、咳疾的护理:遵医嘱给予相应止咳祛疾药。
喉痒时可用局部蒸气湿化。
痰多时采取体位引流。
2.发热的护理: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小剂量解热镇痛药,并监测体温变化,高热病人参照高热护理常规执行。
3.盗汗的护理:及时擦身,更换衣服,避免衣被过厚。
4.咯血的护理:参照本章第五节。
5.胸痛的护理:采取患侧卧位,遵医嘱给止痛药。
【一般护理】1.活动期或咯血时应卧床休息,恢复期病人可以参加户外活动和适当体育锻炼。
2.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钙质食物。
3.了解病人服药情况,询问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4.宣传结核病的知识,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
5.易产生悲观情绪。
当出现大咳血时,病人会感到紧张、恐惧。
护士要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病人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1.宣传消毒隔离的方法,预防传染;严禁随地吐痰,不要对着他人咳嗽或打喷嚏。
尽可能和家人分餐、分床、分碗、分筷、分毛巾等,物品定时消毒。
2.定期复查,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3.说明药物治疗坚持早期、联合、规律、适量。
全程五大原则的重要性。
介绍有关药物的剂量、用法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主动配合。
4.指导病人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注意营养搭配和饮食调理,增加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复发。
结核病健康教育相关因素研究进展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7-09-10 16:25:00 ] 作者:杨红,王宏,汪洋【摘要】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着重于提高广大群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和健康意识,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最终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
探索结核病健康教育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更合理、科学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结核病;健康教育;相关因素Research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Factors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uberculosis【Abstract】The health education on TB diseas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B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t aims to improve the health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population about TB, so to make an increase in case detection rate and cure rate of TB patients, finally to obtain the success in controlling TB disease. In order to make the education campaign more effective, it is worthwhile to research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TB health education to provide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idence for further TB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for establishing more effective TB control measures.【Key words】Tuberculosis; Health education; Relevant factors目前,结核病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结核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活动着重在提高广大群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和健康意识,从而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最终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
但是,自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却不很理想。
因此,了解结核病健康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影响结核病健康教育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1 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必要性结核病的低发现率一直被认为是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难点之一。
2000年我国仅1/3的结核病人被发现[1]。
为在结核病治愈率高的地区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一些地区采取电视或广播的形式对居民和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了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发现,该地区慢性咳嗽的结核病疑似患者就诊要求查痰的比例上升了64%,新发结核病病人的登记率上升了52%[2]。
这表明公众对结核病知识的不了解和对结核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会直接影响着结核病病人的就诊和治疗。
成诗明等[3]对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469例有症状而没有去就诊的肺结核可疑患者当中,554%的人是因为自己不在乎,而其中没有接受健康教育的病人占604%。
Driver 等人[4]对结核病病人治疗中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结核病人缺乏结核病相关知识,对结核病的严重性不了解是影响病人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在多因素分析中发现,病人对结核病的严重性不了解这个影响因素在引起病人中断治疗的各种影响因素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病人中断治疗的影响是最大的。
因此,在结核病人接受治疗之前应对病人进行必要的结核病知识宣传教育,让病人充分认识到坚持合理正规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病人的合作,以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刁壁[5]对常熟市12个乡镇210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治疗管理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过健康教育的肺结核病人其化疗规律率显著高于未接受过健康教育者。
由此可见,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对于结核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2 结核病健康教育相关因素研究21 个人因素211 文化程度居民文化程度越低,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就越少,同时也就影响了低文化程度的结核病疑似病人及时就诊[6]。
徐彪等[7]对苏北农村地区的慢性咳嗽患者和结核病人进行了结核病知识的调查,162名调查对象中,小学及以下学历者占475%,高中及以上学历仅占136%,本次调查结核病的知晓率为491%。
成诗明等人根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分析了1 278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情况得出,文盲组的肺结核病人在诊断前接受结核病知识教育的比例最低(274%),中专和大学文化程度组比例最高(733%)[3]。
Cheng等人[8]对结核病人就诊延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病人文化程度越低,其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就越低,就诊延迟的时间也越长。
212 职业公众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其自身的职业也很有关系。
有人曾对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了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9],调查的对象有工人、大学生、中学生(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商贩等,结果发现,初中生知晓率最高(5970%),而最低的是商贩(3549%);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的商贩来自农村,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少数商贩甚至是文盲等原因。
成诗明等也调查分析报道,农林牧渔劳动者和无工作者(包括离、退休工作人员、待业、下岗人员和家庭妇女)接受结核病健康知识教育的比例为3550%~4060%,比工人和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低(5740%)[3]。
213 性别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对结核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结核病的认识也存在差异。
徐彪等对男女慢性咳嗽患者回答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女性病人对“结核病可否通过咳嗽传播”的知晓率(728%)显著低于男性患者(859%);对其他结核病知识相关问题的回答,也是女性低于男性。
Nguyen等人[10]研究分析报道,女性和男性在对结核病的认识上,男女之间存在差异性。
女性普遍认为结核病是个很可怕的不治之症,对结核病非常恐惧,害怕得了结核病会被丈夫、家人抛弃。
而男性则对结核病持无所谓的态度,不象女性那样对结核病很恐惧,如果得了结核病,男性会更加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受到的社会歧视也很少或没有。
男女之间遭受的这种不同,可能与她们的家庭、社会地位不同,受到的文化教育也不同有关。
因此,在结核病的健康教育中,应注意宣传对象的性别,尤其是女性。
214 居民获得结核病知识的渠道有调查显示:居民获得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来源依次为广播、电视和报纸(525%);医院防疫站宣传栏(512%);结核病人及其家属(420%);其他来源(87%)[9]。
对于村民来说,绝大多数喜欢通过与医务人员的交谈获得结核病方面的知识,其次就是通过电视和广播。
我国肺结核病人有80%都在农村,结核病是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
有资料显示,在贫困地区的县,有52%的人口即使是有收听工具也听不到广播,有73%的人口即使是有收视工具也看不到电视,电视覆盖率只有27%,而这27%的人口还主要是在县城周围,而且信号还很微弱,图像还不清楚。
报纸在农村地区的读者稳定接触率仅为194%,且相对集中在基层干部、乡村医生和少数农民文化户手中。
农民了解外界信息主要依靠的是广播,占首位;其次就是人际传播,串门聊天在农民的许多消闲活动中都居于前列,电视和报纸加起来都不如人际传播。
由此告诉我们,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要特别根据健康教育对象的喜好,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形式,充分发挥人际传播的独特作用[11]。
22 社会、经济因素221 结核病的社会歧视现象结核病的社会歧视现象是影响病人就诊或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12]。
徐彪等[7]对苏北偏远农村地区的居民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发现有近1/2(487%)的人认为得了结核病有耻辱感,321%的人认为如果患了结核病将要求医生为其保密治疗;275%的人认为如果他的邻居或者朋友、熟人得了结核病,他将与其断绝来往或者不与他的家人来往。
Liefooghe等人[13]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48个住院的结核病人进行了专题小组访谈,结果被采访的大多数人都认为结核病是一个很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是不能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