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交焦虑症的网络心理咨询案例分享

社交焦虑症的网络心理咨询案例分享

社交焦虑症的网络心理咨询案例分享写在最前:这是一个通过网络咨询的案例,在征得求助者同意以后(对人名、居住城市、及敏感信息进行删除),咨询师将主要的咨询过程和内容进行整理。

一是为了给有同样心理困扰的朋友提供一个参考的框架,以便自己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尽可能摆脱心理困扰;二是给现在才初为人父母的家长提供一个借鉴,用科学的方法教育你们的孩子,使他(她)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完成人生各阶段的心理、生理准备;三是给同为心理咨询师的同行朋友一个可参考案例,可以在今后的咨询中得以借鉴;也同时请心理咨询方面的专家给予指点和教导。

本案例中,求助者以“小雅”作为化名。

某日,咨询师收到一封电子邮件,是一位大学一年级的女学生(小雅)写来的,大致内容摘录如下:咨询师您好!首先,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您,我是通过一个朋友知道您的,因为这种发电子邮件进行的咨询我还是第一次,以前我也去过心理咨询门诊,但效果不是很好,不知道这种邮件咨询会不会和门诊有所区别。

是这样的,我去年才考入XX大学,现在是大一学生,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这么远,但是我感觉与同学相处很困难,与男生和不认识的人接触非常不自然,总是担心自己的穿着、举止会不会有问题;与人交谈时我不敢抬头看对方,心特别慌,巴不得赶快结束谈话,总是担心自己会出错;我特别想和男生交往,但又害怕,我有时候总是不自觉的会想到那女之间的那种事,但又害怕别人知道自己这些“肮脏”的想法而看不起我。

我现在很痛苦,经常头痛、心慌。

请帮帮我,现在我每天都是晕晕乎乎的,我快崩溃了。

咨询师在读完邮件以后,没有给出任何判断,首先:邮件中所表述的信息比较杂乱;其次:因为“小雅”虽然以前进行过心理咨询(去过心理咨询门诊),效果不是很好,而这种网络咨询是第一次,咨询司与求助者之间没有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尚不能做出任何判断。

因此,咨询师这样给求助者回复了邮件,大致内容摘录如下:你好!你发来的邮件我已收到,并认真看了你的相关叙述,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困扰和心情,希望我们的交流可以给你带来一定的帮助。

首先,我姓杨,我除了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以外,还是一名健康管理师,很多人都称呼我“杨老师”,你也可以这样称呼。

其次,我向你解释一下电子邮件咨询。

电子邮件咨询不同于心理门诊,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不需要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求助者可以匿名求助,避免尴尬。

同时,在建立好彼此友好的咨询关系以后,求助者可以更能够敞开自己的心扉,减少顾虑。

网络咨询也和心理门诊一样,咨询师也必须遵守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除非求助者同意将咨询过程和内容公开),………(给求助者讲述心理咨询的原则、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当然,任何一种咨询方式都不是万能的,网络咨询可以是面对面咨询的一个有益的补充,但他不能完全的取代面对面咨询。

好了,现在让我们切入正题吧:(1)你在邮件中提到你与人相处困难,尤其是陌生人和异性,那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什么原因促使你怕与人交往?(2)你所谓的“肮脏”的想法具体指的是什么,可以说说吗?(3)你经常头痛、心慌,有去看过医生吗?具体的诊断结果是什么?(4)可以讲一讲你的家庭,和成长情况吗?咨询师初步整理了4个问题,其目的是,首先明确求助者是否有躯体性疾病;其次进一步挖掘求助者目前表现出来的怕与人交往、“肮脏”想法的更深一层的原因和产生这种情况的时间;再者,进一步了解求助者的家庭和成长因素。

很快,求助者第二天便回复了邮件:您好!我感到太意外了,想不到您这么快就回复了我,我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谢谢您。

我感觉这样的咨询方式比较轻松,我不用面对咨询师的眼睛,打字比说话更能够表达想法。

你在邮件中问我问题,我大致给您讲一下:(1)我不敢与陌生人交往大概从小学时候开始的,因为我怕我说错话、怕做错事、怕我的穿着不得体,反正就是怕,怕任何事情;而怕和男生交往大概是从高一时候开始的,因为我觉得男生都是不是好人。

(2)我虽然觉得男生不是好人,但是我又忍不住总往男女方面的那些事想,我觉得我的想法很“肮脏”,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男女方面的画面不断的在脑袋里面出现,越是强迫不要去想,却越是想,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很肮脏。

(3)对于我头痛、心慌的情况,我多次去看过医生,也没有看出有什么问题,做了核磁共振、化验等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4)我是独生女,爸爸妈妈管我很严厉,我爸爸是大学教授,我妈妈是图书馆管理员;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上班以后,就把我反锁在家里,我就一个人玩,自己和自己说话。

爸爸妈妈回家以后,也很少和我说话。

我父母比较保守,从小就不准我穿暴露一点的衣服,也不和我谈有关性的话题。

在我上初中以后,我第一次来例假,我很惊慌,不知道怎么回事,哭着跑回家,妈妈只是说这是正常的,没有给我太多的解释和安慰。

高一时候,我收到同班一位男同学写给我的情书,虽然我在电视上看到过类似的情节,但是我还是认为这是一件很肮脏的事情,当时我就哭了,老师知道后狠狠的批评了那个男生,后来那个男生很恨我。

上大学以后,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有一次同寝室的同学鼓励我穿了一条露膝的裙子(因为我平时都穿的长裤,或者长裙,尽量都遮住身体),那天我爸爸居然来我们大学做报告(我就读的大学和我父亲上班的大学是隔壁城市),顺便来探望我,我事先不知道,他看到了我着装暴露,就严厉的教育了我一顿,我立刻跑回寝室换了长裤。

从小雅回复的这一封邮件中,我可以初步了解到几点信息:(1)小雅已初步对咨询师产生了信任和认同感(这有可能将来会产生移情,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暂时还没有处理移情的必要,因为一定的移情有可能更好的使求助者敞开心扉,挖掘到求助者更深一层的心理困扰)。

(2)小雅出现这种怕与陌生人交往的情况至少已经持续了10年,出现这样的情况,初步判断可能是和其是独生子女、父母上班后将其独自反锁在家,父母没有很好的和子女交流的成长经历有关。

(3)小雅出现怕和异性交往,觉得男生都是坏人,觉得自己的想法肮脏,初潮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收到情书时便哭泣,初步判断可能和其家庭(学校)对性的回避、和性教育缺失有关,使得小雅对性有错误的认知。

(4)从小雅的叙述中可以得知,其家庭教育比较正统、严肃、和父母缺乏沟通,小雅从小人格特点内向、敏感。

然而,要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以及给予合适有效的治疗,需要进一步了解更多的信息。

于是,咨询师在回复的邮件中提了一系列的问题,期待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小雅你好!经过这两次的邮件交流,我们已基本上建立起了一种良好的咨询关系,你所叙述的这些情况在我以往的咨询过程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案例,我能够理解你的情绪和困扰。

我会以我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尽可能帮助你走出心理困扰,逐步形成正确的认知。

下面我们针对一些问题进一步进行求证:(1)你自己一个人出去购物吗?(2)你是不是认为性是不好的,是肮脏的,很下流,见不得人,但是你又会控制不住自己又要去想,是这样吗?(3)你会和你的父母谈论你的想法,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和他们交流想法吗?在这封邮件发出去以后,有一个星期时间没有收到小雅的回信,一天早晨,咨询师收到了小雅的邮件。

杨老师您好!很抱歉这么长时间没有回复您的邮件,因为最近学业有点忙,这几天稍微空一些,抓紧时间给您回复。

希望您别误解我,我是很想和您交谈我的情况的,我觉得您是一位值得信任的长者,像我父亲一样。

(在这里,进一步证实了求助者对咨询师产生的正移情)您问我是否一个人出去购物?说来很惭愧,我在读大学以前,都是母亲陪同一起去超市买日用品、去商城买衣服。

到了大学以后,日用品、衣服什么的都是由母亲买好以后,定期快递给我。

我一个人不敢出去买东西,我害怕,我怕和陌生人交流,怕说错话,我怕遇到男生,怕他们知道我的想法。

您问我对性的认识。

是的,我觉得性就是肮脏的、下流的,所以我会回避这个东西,但是我又偏偏老是想这个,我自己无法摆脱这种困扰。

(咨询师进一步印证求助者的这种错误认知)我很少和我的父母交流,因为小的时候和他们说话,他们总是三言两语就唐舍我,感觉总是避免谈论一些事情似的。

尤其是我初潮的时候,我母亲没有给我过多的解释和教育,只是说这个很正常,当时我觉得心里很惶恐。

初中时接到情书的事情我都不敢给父母讲,后来是老师给他们说的,我母亲严厉的批评了我,说不准在读书时谈恋爱,说这个时候有这些想法的都是坏孩子,必须专心学习,以后必须考上好大学。

之后一段时间里面,咨询师与求助者来往了多次邮件,针对类似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和沟通,获得了很大进展。

咨询师在给求助者的回信中对相关问题做了一一解释,对求助者的一些错误认知进行了释义,使得求助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认知和不良情绪困扰。

咨询师主要针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解释:你实际上是有一些错误认知的,因此造成了你的交往障碍,你处于青春期,对性有冲动,有好感,这是合乎一个正常人正常体验。

性是一种生理本能,青春期与儿童期有着明显的区别,随着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性激素分泌,出现强烈的性幻想,是正常的性本能冲动,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是无法避免这种情况的。

你越是回避,就越会感到压抑,就会越去想。

想法不等同于行为。

所以你性本能的冲动和你的错误认知,导致了你与异性交往紧张害怕,进而感觉他们都不是好人,进而影响到了你的社会交往,交往时很不自然,总是怕出错。

在你出现不良的情绪困扰和行为困惑时,你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自己是否有错误的想法才会导致不合适的行为方式。

当出现错误认知时,要调整自己,认知调整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无论你自己心里怎么想,也要像正常人一样去交往,这样你的进步才会更快。

你可以尝试不要母亲给你快递生活必需品和衣服,尝试自己去超市,去商城购买,尝试和营业员交流,和商家讨价还价。

这样会促使你的社交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并且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和别人交流的体验。

咨询师在回复的邮件中建议求助者参考以上的方式尝试交往,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自己负面情绪。

并且建议求助者不要急着回复邮件,建议求助者按此训练自己一个星期,然后再响咨询师汇报取得的进展。

在一个星期以后,咨询师收到了求助者的邮件,主要内容如下:我现在比以前要好一些了,我现在可以在室友的陪同下去超市买日用品了,感觉没有那么紧张了。

通过之前的咨询,我想到自己对性和自我的错误认知,对性不是那么讨厌了,但是和在买东西时,我还是避开男服务员。

咨询师意识到,小雅已经有了不少进步,但是其认知错误还仍然比较顽固,这与求助者多年的生长环境有关,还需要进一步开导。

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咨询中,咨询师从不同的角度开导求助者,逐渐使得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错误认知,纠正了错误的行为方式,逐渐恢复了一定的社会功能,不是很害怕与男生交往了。

增强了求助者的自信心,建议求助者可以从行为的正常化做起,继续系统脱敏,逐渐平稳过度。

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咨询,求助者已开始认识到自我,并逐渐恢复了社会交往能力,对性的认识也理智了很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