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饮食文化的风格与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的风格与特色


.
7
1、以谷物为主 2、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 3、讲究五味调和 (酸、辣、苦、甜、咸) 4、三餐制为主(早、中、晚)
.
8
1、味
2、色
3、香 4、质 5、形 6、序 7、器 8、适 9、境 10、趣
这十美风格意味着中国饮食不只是一种生理活动,更是一种美妙的心理活
动,是一种充分体现文化特征的身心享受。它也表明,中国饮食文化不仅是一
(三)代表菜品
三套鸭、清炖狮子头、大煮干丝、叫化鸡、松鼠鳜鱼、羊方藏鱼
.
35
苏菜——又称淮扬菜,以苏州、扬州、杭州为中心。以清淡 雅致著称,是“南食”的代表。选料多为鲜活河类;口味兼有南 北风味,浓而不腻,淡而不寡;极讲饮食环境、饮食器皿、饮食 风尚。常借船舶大摆宴席。饮食场所与工艺,雕刻园林,盆景, 音乐,建筑,书法,装潢结合。使人在吃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陶 冶。
.
41
闽菜——以海鲜著称,善制药膳。讲究味道醇厚。福建地方菜。 湘菜——湖南地方菜,以辣椒和熏腊食品为主流。与川菜之麻辣 不同的是只辣不麻,口味浓厚刺激。湘人还多嗜苦,如苦瓜等。 皖菜---安徽地方菜。多用沙锅烧炖食品,微火慢制,选料多肉、 鱼,喜生蒜、香菜配肉,油重,咸中带辣。熏、腌、腊制食品也 是其特色。 除八大菜系外,鄂、陕、豫、晋诸省的烹饪也多有特色。
湘 菜
——




.
42
另外,中国节日饮食也非常讲究。大者如:除夕的饺子、正 月十五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腊八的腊八粥, 不仅各具风味,且包含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也是传统饮食文 化不得不提的一朵奇葩。
.
43
我国古代十分重视食品的加工。如先秦时的谷物主要是粒食、 豆饭、麦饭等。石磨出现后的面食,易消化、吸收。用面粉可以 制成饼,通过发酵可以做成馒头、包子等多种食品;再如大豆由 粒食到磨成浆作成豆腐就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豆腐是汉代淮南 王刘安在炼丹过程中发现的。据研究,大豆粒食蛋白质吸收率只 65%,做成豆腐后可达92%到96% [小康16项指标到2000年3项 未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85%,农村卫生保障80%,人均蛋白质 摄入量90%(73克)]。豆腐可做多种菜,老少皆宜 ,今天已是 天下何人不食君”。日本人格外推崇。
.
20
三、五道程序 这里讲的程序,是指中国宴席中的上菜的一般程式。
它在宴席菜点品尝与审美中犹如华美的乐章,具有时空 节奏韵律之美。常见的上菜程式有以下五道程序。 1、第一道程序——品尝冷菜 2、第二道程序——品尝热炒 3、第三道程序——品尝烧菜 4、第四道程序——品尝主菜 5、第五道程序——品尝甜菜、清汤、果点。
种物质文化,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文化。
.
9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审美的构成要素分析

中国饮食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色、香、味、形、
质、意六个基本方面,这六个方面付诸人的各部分感官,
并构成了中国菜点品尝与审美的全方位和多角度。
.
10
一般认为对菜点色彩美的品评可以从三个方面 进行: 第一、发挥本色
第二、重在组合 第三、妙在点睛
第一、风味多样。 第二、四季有别。 第三、讲究美感。 第四、注重情趣。 第五、食医结合
.
5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概括表现为:
两大观念 三大原则 四大习俗 五大特点 十美风格
.
6
1、重视饮食 民以食为天 《尚书》提出治国之“八政”,亦以“食”为先。
2、注重科学饮食 寓医于食,药借食力,食助药威。 医学界提出“病从口入” 。 营养成分合理搭配、平衡饮食。
.
27
川菜:宫保鸡丁
历史悠久的四川名菜,为清代光绪年间四川总督丁宝桢 府中首创。据说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人,清咸丰年进士,讲 究烹调,任山东巡抚时,曾雇用名厨数十人为家厨,请客 时常有“炒鸡丁”一菜。后调任四川总督,命家厨用辣子 与鸡肉同炒,鲜香味美,备受欢迎。丁宝桢曾被清朝封为 “宫保”,因而此菜被命名为“宫保鸡丁”。该菜现已风 靡全国及海外。
.
21
由于地方习俗、地理环境等差异,在漫长的传统饮食文化 发展中形成了人们所公认的四大菜系:
粤菜、川菜、鲁菜、苏菜(淮扬菜)。
它是按地理划分的中国菜点的风味流派。
近年还有八大菜系(川、鲁、苏、粤、浙、闽、湘、徽)、十
大菜系,十二大菜系等分法。
.
22
四大菜系:
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
.
28
川菜:宫保鸡丁
基本做法是:将鸡脯肉拍松,剞上十字花纹,再切成细丁, 加盐、酱油,用湿淀粉上浆后滑油;再将炒锅烧热,放人花椒油, 干红辣椒稍炒,加入少许清汤,烹人绍酒、白糖、醋、酱油、味 精后再勾芡,倒入鸡丁、去皮熟花生米,翻锅装盘即成。
此菜的特点鲜香细嫩、辣而爽口、口味甜酸。
.
29
川菜:麻婆豆腐
.
14
Hale Waihona Puke 此外,在菜点造型的欣赏中,还应注意菜点与 餐具之间的关系,强调内 容(菜点)与形式(餐具) 上的和谐统一。
图案式
.
15
第三节 各种菜点的美学风格及其特色
一、三类食品(按加工方法,风味特点分 类)
1、面点(白案) 白案的品种繁多,在造型上是点、线、面、体应有尽有,制作工艺 精湛。在题材选择上应注意心理接受的原则。
四川著名的特色菜。相传清代同治年间,四川成都万福桥有 一陈兴盛饭铺,主厨掌灶的是店主之妻陈刘氏,她常爱用嫩豆腐、 牛肉末加上辣椒面、花椒面、豆瓣酱等调料烧制豆腐菜,菜做好 后麻、辣、鲜、香、酥、嫩、烫,备受欢迎。因她脸上微麻,故 人称此菜为“麻婆豆腐”。100多年来,各地川菜馆及海外华侨 开设的中餐馆都经营此菜;在日本还把其制成罐头食品,销往世 界各地。
选料:明虾 海螺 鲍鱼 蛎黄 海带等海鲜
技法:爆 炒 扒 烧 蒸
口味:浓少清多 醇厚不腻 鲜香脆嫩
菜品:糖醋鲤鱼 锅溻豆腐
九转大肠 葱爆海参
清蒸加吉鱼 烤大虾
奶汤. 鲫鱼等
40
是山东济南的传统名菜。济南北
糖醋黄河鲤鱼 临黄河,故烹饪所采用的鲤鱼就
是黄河鲤鱼。此鱼生长在黄河深 水处,头尾金黄,全身鳞亮,肉 质肥嫩,是宴会上的佳品。
八大菜系:
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
十大菜系:
北京(京)、上海(沪)
十二大菜系:
河南(豫)、陕西(陕、秦)
.
23
菜系识记
四大菜系 鲁、扬、川、粤
八大菜系: 浙、徽、湘、闽
十大菜系: 京、沪
十二大菜系: 豫、陕/秦
.
24
一、菜系的形成简介

一个菜系形成的根基在于当地的物产和饮食风俗,
.
11
1、味在饮食审美中的核心地位
2、味的丰富性 3、品味标准 ( 重本味;适口为珍)
.
12












来 佛跳墙

.
13
1、中国菜点形美的实质——以造型艺术为食用服务 2、食品造型艺术的原则——简易、美观、大方和因材制宜 3、中国菜点造型的主要形式 (1)随意式 (2)整齐式 (3)图案式 (4)点缀装饰式 (5)象形式
.
3
“吃”是旅游的六大要素(游、购、娱、吃、住、 行)之一。
不少游客把品尝异地风俗饮食作为重要的旅游动机,饮 食往往可以成为一个地方文化的窗口。作为旅游工作者应 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有所了解。 如桂林米粉、武汉热干面
.
4
中国饮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 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和特点。
.
16
2、冷菜(凉菜) 冷菜的构思要求较高,因它是形成意境、意 趣美的一个关键。一般来讲,其构思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去参考:
(1)筵席的性质、规模与标准 (2)宴席的时间、地点 (3)与宴者的身份
.
17
3、热菜
就造型而言,热菜的处理方法主 要有四种:
(1)自然型
如整鸡、整鸭、整猪(小乳猪) 等,形态要力求生动自然。
春秋战国已露端倪,唐宋成为“南食”中重要组成,元代已具 规模,明清完全形成流派
(二)做法及特点
由淮扬(扬州、淮安)、江宁(镇江、南京)、苏锡(苏州、无 锡)、徐海(徐州、连云港)四大部分组成
取料不拘一格而物尽其用,重鲜活;特别讲究刀工、火工和造 型,擅长炖、焖、煨、焐;调味重清爽鲜淡平和(徐海以咸鲜为 主)
.
37
江苏菜:清炖狮子头
基本做法是:将猪五花肉斩细,用料酒、盐、葱姜汁、 干淀粉、虾子拌均匀,做成大肉圆,粘上蟹粉,上笼蒸 熟,再将砂锅用熟肉皮垫底,放人肉圆、菜心及汤汁人 火炖入味,食时连砂锅上桌。
此菜的特点蟹粉鲜香、肥嫩不腻、口味鲜美。
.
38
清炖狮子头
.
39
鲁 川苏粤浙
闽 湘徽京沪
鲁菜—菜系之首
闽湘 徽京沪
川菜—巴蜀美味
技法:炒 滑 爆 煸 溜 炝 炸 煮 烫
糁煎蒙贴酿卷蒸烧焖 炖摊煨烩淖烤烘粘汆 糟醉冲 拌卤熏腌腊冻酱
口味:清鲜纯浓 麻辣辛香 一菜一格 百菜百味
菜品: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
鱼香鱼丝 灯影牛肉
干煸牛肉 虫草鸭子
家常海参 干烧岩鱼
水煮肉片
.
26
川菜
(一)发展历史 西汉两晋初具轮廓,明清之际形成稳定味型特色。
(2)分解型
即将原料切成块、片、丁、丝等 形状。盛放时选择合适餐具,装 盘不可过满\过浅。
(3)图案型
即将原料加工后,在餐具中摆 成某种图案。
.
18
图案型菜肴
.
19
(4)雕塑型 即将雕塑艺术引入热菜的制作,这 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烹调造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