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专题讲座

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刘永胜(北京市光明小学,校长)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校本培训正如专家所讲,是 1999 年教育部在上海召开的关于学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里明确提出来的。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以学校为基础,并且同时提出,各个中小学都要注明自己的教师培训规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这个词汇,教育部在 1999 年已经提出来了。

之后好多专家进行了研究,对校本培训进行了界定,最简洁的界定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的培训”。

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的培训有四个含义,一是这个培训不是上级布置的,也不是教育部门布置的,完全是学校自己根据自己的需要发起组织规划的;第二,是以学校自己的教育教学以及教育科研活动融为一体的;第三,是以提高自己学校的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促进学校本身发展为目标的;第四,是对校内教师的暂时培训。

总结起来,校本培训界定为这样一句话,基于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需要,伴随教研教学过程的校内学习培训。

基于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的需要,伴随与教研教学过程的校内学习培训。

下面我就从四方面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校本培训适应了四个需要。

第一个,它是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

1995 年以来,继续教育是从 1985 年提出来的,到 1995 年一直在搞积极教育。

我认为学校在 1985 和 1995 年期间主要是完成一个任务,实际上是补偿教育,当时中小学许多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化的训练,在专业知识上需要进行补偿。

进入十五以后,这个补偿任务已经完成了,接着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发展的任务,也就是说十五期间,继续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根据职业的需要进行补充。

而是根据职业发展的需要,变成了每个老师的个人发展。

另外进入十五期间,继续教育要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培训变为我要培训。

再者,给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从学校来讲,对教师不再是外在的负担,而应该看成是一种使教师自己和学校发展的一种激励和机制。

另外继续教育的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具开放性,形式更灵活。

也就是不仅仅是老师在将老师当作学生进行培训,更加强化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培训。

因此我觉得当前我们研究的校本培训,是适合新时代需要的。

第二,校本培训是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且不断发展的需要。

各个学校有自己的发展特点,而这个特点的形成过程,和形成以后的继续升华,都离不开校本培训。

拿我们学校为例, 1996 年以来,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我能行教育”,在我能行这个教育办学特色的探索中,我们从提出概念到出现初步成果,再到升华一直都没有离开全员观念上的培训和操作层面上的培训。

我觉得只有这样,才使得我们学校的“我能行办学思路”不是停留在校长的脑子里,也不是停留在个别骨干的脑子里,而是变为了全体教师的共识和他们的行为。

目前得到了全体学生的认同和全体家属的认同,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的培训,它成为我们学校每个教师心目中的魂,落实到老师每天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结合这个,举几个关于我们培训的例子。

比如,我们对于每年新分来的大学生,都要进行党前的培训,党前培训的内容就是我能行教育里党的基本理念的培训。

要坦诚的对待新入职教师,送给他们书,让他们看录像,组织他们谈论。

今年暑假的时候,我们进行了一次很重要的培训,我们分析了现有的教师队伍,这个队伍目前是在党的 156 人,分析的结果:其中 70 多人是近 5 年融进我们学校的,有些是刚参加工作的,有些是调入的,有些是变动的。

而我能行教育从 1996 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将近 8 年的历程。

换句话说,教学过程有一半对于我们办学理念的形成过程并不了解,那么怎么按照这个理念继续探索,按这个理念去改革呢?我们的组织者在暑假的时候,编写了“光明小学我能行教育”的实施手册 100 问,把这个理念分成 100 个问题,非常简洁地把它写出来,包括一些实践操作方法。

在暑假的时候,举行了全员集中培训共同学习这 100 问,并且由工会进行了考核,目的就是让老师在过程中一定要跟学校的办学理念达成一个共识。

再举个例子,这个学期为了使学校的文化积淀得以继承和发扬,我们又开展了一个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活动。

目前这个主题教育活动已经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是我在政治方面办了一个讲座,第二次让全校 100 多位老师,每人写一个以“我想告诉校长”为题目的文章。

希望老师们能把它写出来,让校长知道,让全校知道。

我认真看了每个老师写的文章,并且在每个老师写的文章中摘录了一小段,做成演示文本,用一次学习时间,一个一个分类展示,编成几类,一边展示,一边讲。

为什么这么做?为了让后融进来的老师感悟到光明的精神,感悟到这个学校的灵魂。

现在正在做第三讲,第三讲是请信息中心的老师,整理一下从 1989 年以来,我们学校老的录像带。

把所有录像带分类要剪辑成一个 30 分钟到 40 分钟的短片,让全体老师回顾一下这个学校十几年发展的历史,然后依次参加活动。

由老师来自己互动畅谈,我对光明的自豪,我要为这个集体做什么,我觉得这件事儿在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文化,能不能传承。

确实需要这样的一种培训方式来更好的发扬。

学校形成特色是我们教师校本培训的一个指导思想。

因为强调校本培训是每位老师自我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每个老师不可放弃的人生权利,是终身学习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当前的教师党委面临的挑战,比如我们学校,今年是第四年实行全员党委提名制,每年跟校长签全员的党委合同。

聘任委员会,有权力对老师禁闭,老师则有权力对我禁闭。

意思是在教师工作安排的问题上走入了一个很好的机密机制。

但这种情况下,老师压力很大。

每年都要引进年轻的大学生来替换年老的或者不合格的老师。

另外,教育事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讨论的对象,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老师是否适应了?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来看,很多地方都不太适合。

老师的在职培训就变的至关重要。

北师大的陈肖宾老师读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之后,归结了一点,一个人如果想要长久的工作在岗位上,要有两种能力,一是不断增长,守住自己岗位的能力,另一个是不断发现新岗位的能力。

教师现在的处境和上述类似。

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是当前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基本素质,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

今天老师至少应该具有十种能力,比如终生学习、教育科研、自我反思、创新、开发课程资源、实施心理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的能力,还有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参与的能力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老师要求所具有的能力还要不断的增长。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不断学习,比如参加培训。

这是老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校本培训要做到四个结合,校本培训不是一种孤立和空泛的学习,必须跟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结合起来。

要和学校教育科研相结合。

校本培训离开了教育科研就没有了载体,离开了校本培训也会没有了指导思想。

我们学校在探索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没有离开校本培训。

从刚开始研究学生的自信,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到后来研究我的课堂教学特色,都是一次次的校本培训。

在专家的引领下,在老师们自发的反思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另外校本培训和教育科研相结合,就要规范教育科研,把教育科研的过程看成是培训老师,而教育科研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一种培训,首先学校有专门的科研室,有专职人员对教育相关课题,负责与专家联络,教育资料档案的管理。

再者,我们有一套过程规范。

所有的老师,参加一定的课题组织。

十一五期间,全校的老师一共承担了区级、市级、国家级十一项课题。

其中有主打课题,比如北京市规划课题,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方法的研究。

国家课题,比如北师大董校长所主持的新课程改革。

还有全员参与研究的学生发展与教学成长评价方法的研究,既是试课题,又是董老师的辅课题。

这个课题下面又分了很多小的课题,比如学生发展性评价课题组,课堂教学评价课题组,教师发展性评价课题组,学校管理评价课组等。

每个课题组,又有好多小的项目,每个人认准一个小的项目,然后在相邻的组成了子课题组,每个子课题组有专职的课题组长,时间一般为三到四周,另外利用课余时间要进行一些讨论。

每次讨论都有评价或者记录,大家互动交流。

大的项目每个学期有研讨会,论文集,过程都非常规范。

比如在教育科研中,我们进行重点培训,怎么写课题计划,包括怎么教选子课题,怎么记录个案,怎么去分析反思个案,再比如,怎么设计前测调查表,怎样收集分析使用资料,怎么写好教育科研的论文,每一点都是通过讲座互动的形式,对全员进行培训。

伴随着教育科研的过程,每个老师经受了一次如何搞好教育科研的集体培训,每个老师的教育能力都得到提高,另外一点,伴随着教育科研,我们组织了很多方法和理论的培训。

体验教育科研,也是培训。

有一年寒假,学校开了一个研讨会,是关于师生交往战略研讨会。

好多专家参加,分成了很多课题组,每个组有主持人,发表人,评论人,专家的评论,所有的发言者不准超过 7 分钟,就谈观点,这次研讨会效果很好,收到老师的一致好评。

之后又分别参加了两次大的研讨会,一个是北京我能行教育研讨会;第二个搞了一次友谊校首届论坛,这个论坛已经第三届了。

通过这些让老师体验教育科研,参加研讨,交论文,听专家的点评等等,提升了老师的自身水平。

另外在教育科研上,展示科研成果。

每个老师都要写上本学年的科研计划,记录的个案,以及前期的一些数据。

通过这些平时的积累,到写论文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了。

整理的这些都规划起来,老师之间相互展示。

教育改革相结合,校本培训离不开教育改革,通过主体参与式学习,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

其中卢老师提出了课堂学习活动中四个权利,参与的权利,质疑的权利,出色的权利,阅读的权利,分四讲对老师进行了培训。

另外,老师们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然后修订,最后定稿。

定稿后进行一次全校的评课活动,这无形中就扩大教学的改革。

这个学期,我们新课题的探讨是走进新课程,即更新观念,转变行为。

从而彻底转变老师。

开学以来,已经进行了三次全员校本培训,第一次,是教师角色定位;第二次由罗老师带领其他老师进行互动式培训;第三次是卢老师进行的培训;第四次是看视频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要和师德教育相结合,在教师成长和专业化的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无论何时都不能抛弃。

爱心、责任感、价值观是评价职业道德的三个重要标准。

校本培训是和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

光明小学在培养教师上,在北京市还做出了一些贡献并积攒了一些经验。

早在 1989 年的时候,校本培训就提出过“四个一”的经验,即每周听一节课,进一次图书馆,写一篇非典时期的感受,写一篇随笔。

近年来又进行了新年教师共同成长计划,前不久,第一个两年计划已经完成。

即选一批比较优秀的老师,带几名年轻的徒弟,在这两年内,彼此共同去完成一些研究,共同去承担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