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联

对联


如对联: 雪过三冬春有信; 风来二月柳含烟。 上联和下联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附:对联还需有横批; 张贴对联时,上联贴在右边; 下联贴在左边,这是古人习惯,沿用至今。
相同点:
特殊情况: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要做到“仄起平收” (上 联仄声,下联平声)这一特点为我们张贴对联分 清上下联提供了方便:上联仄起在右,下联平收 在左。 4、修辞与诗句中对偶修辞相似都用对偶,有的还用转类等。

2、了解对联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 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 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 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 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 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 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 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 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相异点:
语言风格的不同:
第一联 第二联 第三联 第四联 第五联 气势磅礴
婉约纤丽
含蓄凝练
晓畅明达
巧妙隽永
第六联
讽刺辛辣
赏析对联的方法:
(1)读懂对联的内涵。 (2)探究上下联的结构和词性是如何相对的。 (看句子对仗是否工整) (3)注意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对联欣赏:
人怀大志天天向上 竹有虚心节节登高
形式上,属于正对。
上联强调有远大志向的人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下联用“竹有虚心节节高”比喻虚心使人进步,
形象而富有哲理,而虚心二字,意义双关,巧妙合 理,对仗工整,琅琅上口。
试一试
应知滴水能穿石 莫待亡羊再补牢
这是古汉语
中的入声字。
上联比喻做任何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把事 情做好。
下联比喻做任何事情应事先考虑周到。对联中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以天地人物的非同寻常,表现人们的良好祝愿, 并有吉祥之意。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表现了方志敏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为革命事业 顽强斗争的精神与坚贞的情操。
相同点:
1字数相等,完全对称 要求:匀称、平衡、给人美感 2结构相同,词性相同 3平仄相对,音韵和谐 平声:阴平、阳平 仄声:上声、去声、入声 平仄规律要求:一、三、五不论(指句中第一、三、五字可 平可仄) 二、四、六分明(二、四、六字必平仄相对)

总之,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 形式。它始于五代,兴于宋代,盛于明清, 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3、了解对联的种类 春联,楹联,堂联,寿联,婚联, 挽联,题画联,友谊联,名胜联。

4、对联内容
(1)赞美壮丽山河,抒发爱国情怀。 党指前程民致富 国施善政岁增春 (2)寄托理想报复,表达爱憎感情。 (3)祝愿事业兴旺,生活美满,向往 丰收、吉祥与健康。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 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 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 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 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 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入清以后,对 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 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 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 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表现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 的品格。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借景抒情,借海阔天空、碧水白云的壮丽景色, 用海水的涨落和浮云的消长表达对传说中的孟姜女 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千里送寒衣的执著精神的崇敬。
次对联的多种读法: 三三四断句: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常常涨,常 涨常消 还能读:海水潮,潮朝朝,朝朝潮落; 浮云涨,涨长长,常常涨 消 三四三断句:海水潮,朝朝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常常常涨,常 常消 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潮落 ;浮云涨,常涨常涨,常涨消 四三三断句: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涨,常常涨, 常常消 四六断句:海水朝潮,朝朝朝潮朝落 ;浮云常涨,常常常涨常消 海水朝潮,朝潮朝朝潮落 浮云常涨,常涨常常涨消 五五断句:海水朝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常涨,常涨常常消 海水潮朝朝,朝朝朝潮落 浮云涨常常,常常常涨消 六四断句:海水朝朝朝潮,朝朝潮落; 浮云常常常涨,常常涨消 三七断句: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常涨常涨常常消 五乘二断句:海水,朝潮,朝潮,朝潮,朝落;浮云,常涨,常 涨,常涨,常消 二四四(2224,424,4222 等等)断句:海水,潮潮朝朝,朝 潮朝落 ;浮云,常常涨涨,常涨常消

1、六副对联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2、六副对联的有什么特点? 3、从语言形式、语言风格、修辞技巧 等方面找六副对联的异同之处?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优乐到心头。
上联由眼观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抒发了爱国 情怀。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下联颂扬忠臣,批判佞臣。
上联写景,下联抒情。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巧妙地运用成语,阐述富于哲理,对仗工整,琅琅
上口。
写对联的口诀 写对联, 想意思, 划节奏, 查字数, 看词性, 避雷同。
小试牛刀
对联寻亲 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 们联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1.时雨点红桃千树 a.山静无人水自流 2.亭闲有竹春常在 b.春风吹绿柳万枝 3.无意东风花半露 c.夜市千灯照碧云 4.晴空一镜悬明月 d.有闲春色燕双飞
对联六副
【教学目标】 1、掌握对联的一些知识,了解对联这一文 学样式的主要特点。
2、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
3、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学样式的情感。

1、什么是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是我国 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指写在纸上、布 上或刻在竹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 语句。他不仅种类多,用途广,而且内 容风格丰富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5、对联的形式
正对:上下联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福如东海 心平积福
寿比南山 欲重招殃
反对:上下两联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意思具有承接、递
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联要求上下联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 内容相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