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常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常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病人皮肤、黏膜有无损伤、瘀斑,有无内脏或颅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2)皮肤、黏膜受损出血时,应注意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瘀斑大小。

(3)了解各项化验结果,监测心率、血压、意识状态等。

【症状护理】
1、出血:
(1)口腔粘膜与齿龈出血。

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定时以复方硼酸溶液漱口。

齿龈及舌体易出现血泡。

小血泡一般无须处理,大的影响进食的血泡,可用无菌空针抽吸积血,局部以纱布卷加压至出血停止。

(2)鼻衄。

执行造血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中有关部分。

(3)消化道出血。

注意观察记录病人腹痛、恶心、呕吐次数、呕吐物及大便颜色、性状。

特别注意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神志变化等情况。

及时发现出血性休克的早期表现,通知并配合医师抢救,并做好输血的准备工作。

呕血量大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和病人家属,并陪伴在旁,用盆接血,并行之有效时地用纱布擦净口唇。

注意使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免因突然呕血被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大呕血病人
口腔腥嗅,呕血停止后必须给病人漱口,并加强口腔护理,以免引起口腔及肺部并发症。

(4)颅内出血。

严密观察与颅内出血有关的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表现,如有,则及时通知医师,头部给予冷敷,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抢救准备。

2预防和控制感染
(1)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期作空气消毒。

大病房患者可戴口罩作自我保护,避免呼吸道感染。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

(3)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贫血的护理
(1)限制病人活动以减轻组织耗氧量,改善临床症状,依据贫血发生速度和贫血的严重程度而定,轻度贫血病人可做适量的活动,但要保证充分的睡眠和生活规律;重症贫血者必须卧床或绝对卧床并注意保暖。

(2)实施输血治疗时,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和输血并发症,仔细查对严防输血差错。

开始输血速度宜慢,一般按15滴/分控制速度,如15~30分钟无不良反应,可增快为40滴/分左右。

重症贫血合并心功能低下者输血速度宜慢,不超过40滴/分。

大量输库存血时应按医嘱补充钙剂。

以防止血钙下降发生出血或心跳减慢甚至停搏。

(3)贫血病人多有免疫功能障碍,治疗中常需用免疫抑制剂药疗,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招致感染,故采取各种预防感染的措施,必要时给予保护性隔离护理。

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恰当地处理感染病灶。

一般护理:
(1)按造血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2)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避免进食较硬的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以免易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诱发消化道出血。

有消化道出血时,应根据情况给予禁食,或进流食或冷流食,出血情况好转,方可逐步改为少渣半流、软饭、普食等。

禁酒。

(4)心理护理上注意使病人保持镇静,避免情绪过度紧张而激发或加重出血,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

(5)加强必要的防护,避免创伤而引起出血。

衣服应柔软、宽松,以免加重皮肤紫癜。

(6)进行医疗技术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或穿刺及肌肉注射。

必须注射时,局部应加压止血,以免形成皮下血肿。

注意禁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潘生丁、阿斯匹林、右旋糖酐等,忌用一切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磺胺炎、解热止痛药、奎宁、奎尼丁、氯丙嗪、地高辛等。

【健康指导】
1.逐步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2.指导病人进行自查,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

3.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定期复查。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