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应用要点说明目录1.概论2.评价工作等和范围3.风险识别4.源项分析5.后果计算6.风险计算和评价7.风险管理8.评价结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评价工作等级、程序、内容、范围•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应急预案1.概论1.1环境风险界定突发性灾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风险*-*-*-*环境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慢性累积环境风险:以人为本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判定条件:存在重大危险源1.2法律依据•●国家环保局1990第057号文要求: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公布)•第五条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对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实施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履行职责:•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负责调查重大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负责有毒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和进口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并负责前述事项的监督检查。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深刻总结松花江污染事件经验教训•严把环境影响评价关•从源头防范环境风险•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新开发区巳建化工区•严格审批,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新建项目改扩项目•全面排查、补充完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开展环境风险后评价路线时间内容范例概率风险评价事故发生前预测事故及风险NRC、1975、WASH1400实时评价事故发生期间毒物迁移及实时浓度IAEA、1988、“RODOS”系统(90)研究事故后果评价事故停止后事故后环境影响1988-1994IAEAV AMP研究1.3进展国内进展•70年代开始核工业开始风险研究评价•1989-1992核工业核电厂事故应急实时剂量评价系统90年代未引入欧盟RODOS系统•80年代国家环保总局开始重视与研究化工石化:80年代开展研究•90年国家环保局057号文要求进行环境风险评价•90年代亚行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开展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讨论会•95年中石化起草环境风险评价导则•2000年出版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传•2003~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4几个问题问题:●风险潜在性●源项不确定性●环境危害研究●标准体系●安全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导则补充修改意见•1). 环境风险评价的判定条件。
•2).评价工作等级细化增补:•物质、伴生/次生有毒有害物判据•环境敏感判据量化,(人口、水、生态环境等)•3). 评价范围:按环境要素大气、水、生态等细化•4). 环境风险识别增加:•环境因素识别伴生/次生风险识别•5). 源项分析•细化源项分析程序•最大可信事故确定原则源项的合理性判据•6). 预测模式要求:•突出重点,快速、简洁、明确•按环境要素给出•预测参数选择原则规定•预测结果的表达方式推荐•7).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推荐•风险的分级评价•风险值计算和判据•项目环境风险与周边环境的相关分析•明确环境安全距离•8).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重点突出对环境灾害的防范•具体化和可操心作性•风险管理的程序规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三同时检查内容•环境风险技术和监测技术支持系统要求•9). 应急预案•预案具体化规定•10). 园区/区域风险评价专题2.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工作等级: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危险物质加工量、贮量•物质或混合物,火灾、爆炸或中毒•功能单元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单元内为多品种,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之和≧1•评价范围:•大气环境﹥5km•水环境地表水(江河湖海)•地下水•生态环境3.风险识别范围项目资料(主、辅、公用、相关)环境资料(人口、气象、水、其他)事故资料(同行业国内外、本企业)风险类型火灾爆炸毒物泄漏风险识别内容物质危险性识别易燃伴生/次生危害易爆伴生/次生危害毒性极度危害—一般危害工艺过程危险识别系统划分功能系统、子系统、单元确定重点装置贮罐管迤评价程序步骤对象方法目标原料、辅料、中间检查表法,评分法,确定危险因素风险识别和最终产品、工厂概率评价法,综合和风险类型评价系统评价法类比法定性加权法风险分析已识别的危险因确定最大可信素和风险类型事故及其概率指数法定量概率法事故树法火灾热辐射计算,爆炸损失计算后果计算最大可信事故大气扩散计算确定危害程度水体扩散计算危害范围综合损害计算风险评价最大可信事故风险外推法确定风险值和风险评价标准体系等级评价法可接受水平风险是可接受水平否可接受风险水平不可接受风险水平代价利益分析确定减少风险措施风险管理应急措施预案事故现场类比法事故损失周围影响区模拟减至最少4.源项分析任务:筛选最大可信事故概率不为0,对环境危害最严重项目的代表事故确定源项事故概率泄漏量方法定性分析安全检查表定量分析指数法概率法:工程可靠性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事故源项:♦发生概率♦历史统计※计算※♦♦泄漏量、方式典型泄漏确定简化分析泄漏物性质理化性质、危险性、毒性、反应性防火、防爆、解毒、污染消除方法泄漏后果判断事故情况判断♦易燃气体事故树形图♦毒性气体事故分析判断♦液体事故分析判断泄漏后果分析流出量计算直接释放特性分析后果危害分析水体弥数大气扩散火灾次生/伴生危害爆炸次生/伴生危害6.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计算最大可信事故风险()j R f R C P R =⋅=max )/(年死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R(后果/时间)=概率P(事故数/单位时间)×危害程度C(后果/每次事故)危害后果表征:人员伤亡工日损失财产损失生态破坏死亡/年死亡事故频率FAFR 死亡/1亿小环境相关分析:人口分布气象水环境生态保护目标(量化指标)管理目标行业最大可接受水平—不可接受风险的下限可忽略水平—控制危害的间接危害超过所减小危害的利益各种风险水平及可接受程度(表)10-4/a—最大可接受风险风险最大可接受水平标准为管理决策服务评价标准:♦防止出现超过最大可接受风险♦把风险降低到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制定原则:♦公众价值取向,灾害承受能力♦社会经济能力制定方法:历史统计数据计算(假定:♦条件适用性♦风险机会均等)例1:美国汽车风险标准汽车事故15*106次/年死亡/250次社会风险6*104死亡/年(其中步行者为20%)美国2亿人个人风险:3.0 *10-4/年·人不乘车个人风险: 6.0 *10-5/年·人(1/5)不乘车且非在车道行走者风险:(500死亡/年·人) 3 *10-6/年·人(1/100)例2:美国飞机风险标准民用机造成死亡:200死亡/年(其中20人为地面人死亡)美国2亿人,乘机2000万人乘飞机事故风险:1.0 *10-5/年·人地面不乘机风险:1.0 *10-7/年·人(1/100)风险可接受分析本项目风险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可接受进一步采取措施达到可接受水平L LR R R R >≤max max风险评价体系其他表征方法•大气中毒物:•浓度分布范围及该范围内人口分布•短时接触容许浓度(GBZ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浓度•LC50••水中毒物: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分布、•水生生物(鱼等)损害阈浓度面积•生态系统:资源损害范围及价值环境风险与周边环境的相关分析•满足相关分析要求:•环境风险与周边人口分布不同半径范围内的人口(或密度)限制•所在地主导风向和污染系数分布对项目位置要求•水源地及重要水环境保护要求•周边社会发展风险要求•周边生态保护要求•其他保护目标要求规定7.环境风险管理环境风险管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重点:在安全生产事故防范措施的基础上,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泄漏进入环境•建立自动监测报警和控制系统;•建立应急监测队伍,配备应急监测设施•防止进入大气环境,事故火矩焚烧系统、水幕•喷淋系统等;•防止进入水环境,对清下水、雨水、事故消防•水等设置切换阀门,事故状态下转入事故存放•或处理系统,严防直接排入环境。
•要求:可行,有效列为项目建设环境安全“三同时”检环境风险技术和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技术支持系统•查询系统•实时彷真模似系统•风险管理系统(防范和应急)•应急监测支持系统•查询系统•事故监测系统•监测保障系统•监测管理系统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原则内容:11方面在安全预案基础上突出减少环境风险预案分级:工厂——地区——省市现场应急:控制源遏制外泄启动预案报告制度紧急状态社会应急预案应急状态分类应急计划区及组织事故等级水平应急防护应急医学处理应急终止及恢复培训及信息等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和应急预案•事故应急管理内涵•预防-预防灾害采取的行动•预备-事故发生之前采取的行动•响应-事故发生前、发生期间、发•生后立即采取的行动•恢复-恢复正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件•(国务院)世界各国应急管理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过程:•1984 印度博帕尔事故后•1986.美国《应急计划与社区知情权法》(EPCR)•1987.美国《应急计划技术指南》•1982.欧盟《重大事故危险法令》(1986•修订)•1993.国际劳工大会《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美国重大事故应急系统•:联邦政府•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国家应急响应领导小组(NRT)•环保署牵头,16个政府部门组成•州应急委员会•国家事故应急计划•区域事故应急计划•地区事故应急计划我国重大事故应急系统•5级:•国家级•省级•市/地区级•县、市/社区级•企业级•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立即组织营救、撤离和减灾•迅速控制危险源、监测危害、范围•及程度•恢复、清洁现坊场、消除危害后果•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应急救援系统••主要内容:•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救援预案•应急培训和演习•应急救援行功•现场清除与净化•事故后的恢复和善后处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指挥机构•事故现场指挥机构•支持保障机构•媒体机构•信息管理机构应急救援预案•事故预测和评价•资源确定和准备•应急组织和人员•应急响应和应急行动•训练和演习•专项应急计划•事故后清除和恢复程序应急培训和演习•测试预案和程序充分程度•测试资源供应保障•场内外协调能力•修正预案•提高公众应急意识应急救援行功•现场初始评估•资源支持保障•危险物质探测•现场工作区域•重点保护区域•行动的优先原则•增援梯队现场清除与净化•场地清洁净化•人员的清洁净化•消防水的收集净化•空气的清洁净化•设备仪器的净化事故后的恢复和善后处理•现场警戒和安全•破坏损失的评估•对从业人员提供帮助•对受害人员治疗康复•保险索赔•事故调查•重建8.风险评价结论有毒有害物质及重点对策最大潜在危害装置设备最大可信事故及其危害最大可信事故风险值相关分析结论可接受水平及费用效益分析结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环境风险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