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功能衰竭2【PPT课件】

肝功能衰竭2【PPT课件】

(2)出现Ⅲ级或以上肝性脑病; (3)有严重出血倾向,PTA<20%。
治疗
➢ (一)内科综合治疗 ➢ 目前,针对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
效的药物和手段,应强调早期诊断、早 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 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 (二)人工肝治疗
一般支持治疗
➢ (1)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 (2)加强病情监护; ➢ (3)高糖、低脂、适当蛋白饮食,进食不足者,每日
中期
➢ 在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 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之一者:
➢ (1)出现Ⅱ级或以下肝性脑病和(或) 明显腹水;
➢ (2)出血倾向明显20%≤PTA<30%
晚期
➢ 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 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一者:
➢ (1)有难治性并发症,例如肝肾综合征、 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 的水电解质紊乱等;
肝功能衰竭 liver failure
目标
➢ 掌握肝衰竭的定义及并发症 ➢ 了解肝衰竭的原因、分期和治疗
概念
➢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坏死 或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 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 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 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症 候群。
静脉补给足够的液体和维生素,保证每日6272千焦耳 以上总热量; ➢ (4)积极地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 并补充凝血因子; ➢ (5)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特别要注意 纠正低钠、低氯、低钾血症和碱中毒; ➢ (6)注意消毒隔离,预防医院内感染发生。
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
➢ 极度乏力,明显厌食、腹胀,频繁恶心、 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和/或腹水;
➢ 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 >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μmol/L);
➢ 出血倾向明显,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40%,且排除其他原因者;
➢ 有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 ➢ 肝脏进行性缩小。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特征
并发症的防治
➢ 1、肝性脑病 ➢ 2、脑水肿 ➢ 3、继发感染 ➢ 4、原发性腹膜炎 ➢ 5、肝肾综合征 ➢ 6、上消化道出血 ➢ 7、凝血功能障碍
并发症的防治
➢ 8、呼吸衰竭和肝肺综合征 ➢ 9、低白蛋白血症 ➢ 10、低血糖、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碱
失衡
肝性脑病
➢ 概念: ➢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 早期 ➢ 中期 ➢ 晚期
早期
➢ 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频繁呕吐和 顽固性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黄 疸进行 性加深 (血清 总胆红 素 > 171μmol/L或每天上升≥17μmol/L);
➢ 有 出 血 倾 向 , 30 % ≤ 凝 血 酶 原 活 动 度 (PTA)<40%;
➢ 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
➢ 非肝炎病毒 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肠道病毒
肝衰竭的常见病因
➢ 药物及有毒物质 异烟肼、利福平、醋氨酚等 酒精、四氯化碳、毒蕈等
➢ 细菌及寄生虫 严重细菌感染、血吸虫等
分类
➢ 根据肝衰竭病理组织学的特征和病情发 展的速度,可将肝衰竭分为:
➢ 急性肝衰竭 ➢ 亚急性肝衰竭 ➢ 慢加急性肝衰竭 ➢ 慢性肝衰竭
(1)对因和特异性治疗 ① 对HBV DNA阳性的肝衰竭患者,可尽
早酌情使用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
100mg/d等;
② 药物性肝衰竭应首先停用致肝损害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所致者,予以N-乙酰半胱 氨酸(NAC)治疗。
➢ (2) 免疫调节治疗
➢ 目前对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 用尚存在争议。对于急性肝衰竭早期,且病情 发展迅速的患者,或非病毒感染如自身免疫性 肝病及急性酒精中毒等所致者,可酌情使用肾 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区别
➢ 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是急性起病,以明 显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急 性肝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症候群
➢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 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
➢ 慢性肝衰竭是在肝硬化基础上,以腹水 或其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 脑病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 为调节肝衰竭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可酌情使 用胸腺素α1等免疫调节剂。
➢ (3)促肝细胞生长治疗
➢ 为控制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可酌情 使物。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前列腺素E1脂质体等药
➢ (4)其他治疗
➢ 可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乳果糖或拉克替醇, 酌情选用改善微循环药物,以及抗氧化剂如还 原型谷胱甘肽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等治 疗。
➢ 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 肝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
慢肝衰竭的主要特征
➢ (1)有腹水或其它门脉高压表现; ➢ (2)肝性脑病; ➢ ( 3 ) 血 清 总 胆 红 素 >51.3µmol/L,
白蛋白<30g/L; ➢ (4) 有凝血功能障碍,PTA≤40%。
分期
➢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及分类, 可将肝衰竭分为
HE)过去称肝性昏迷(hepatic coma), 是各种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 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 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 失常和昏迷。
原因
➢ 1、各型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最多 见,可达70% 。)
➢ 2、门体分流手术 ➢ 3、小部分肝性脑病见于重型病毒性肝炎、
病因
➢ 引起肝衰竭的病因有多种。 ➢ 在我国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其次是药
物及有毒物质(包括酒精、化学品等)。 ➢ 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
肝衰竭的常见病因;酒精性肝损害是引 起慢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 ➢ 遗传代谢性肝损害是引起儿童患者肝衰 竭的主要病因
肝衰竭的常见病因
➢ 肝炎病毒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异常程度的分数
➢ 指标
1
➢ 肝性脑病(级)

➢ 腹水

➢ 血胆红素(μmol/L)
<34.2
➢ 血白蛋白(g/L)≥35➢ 源自浆凝血酶原时间(s) ≤142
3
Ⅰ~Ⅱ
Ⅲ~Ⅳ
轻度
中~重度
34.2~51.3 >51.3
28~34
≤28
15~17
≥18
➢ 注:A级5~6分;B级7~9分;C级10~15分
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主要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