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简答题完整版

肿瘤简答题完整版

1.请简述霍奇金淋巴瘤(HL)有哪几种亚型(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①淋巴细胞为主型(LP)②结节硬化型(NS)③混合细胞型(MC)④淋巴细胞衰减型(LD)附带:在霍奇金淋巴瘤的经典ABVD方案中,A 指什么?B 指什么?V 指什么?D 指什么?Answer: A 指阿霉素ADM ,B 指博来霉素BLM, V 指花碱VLB, D 指氮稀咪胺DTIC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经典CHOP方案中,C 指什么?H 指什么?O指什么? P指什么?Answer: C 指环磷酰胺CTX,H 指阿霉素ADM, O 指新碱VCR,P 指强的松PDN。

2.简述多药联合化疗原则①药物作用的机理不同、②药物作用的周期&时相不同、③药物的不良反应尽量不要叠加、④联合化疗方案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

3.简述肺癌化疗策略①SCLC(小细胞肺癌)一旦确诊,不论临床分期如何;②NSCLC(非小细胞肺癌)依不同分期而定◊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晚期肺癌姑息化疗◊腔注射3.甲状腺癌病理分类甲状腺癌可分为分化型和非分化型两大类,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和滤泡性腺癌,非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髓样癌、和未分化癌。

4.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最常见,占60-70%;40岁以下女性多见;恶性度低,发展缓慢;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出现早、围广、发展慢、囊性变;预后好,5年生存率90%以上。

5.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甲状腺肿物或结节(2)局部侵犯和压迫症状压迫气管:气管移位、呼吸困难侵犯气管:咯血、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吞咽困难侵犯喉返神经:声嘶、呛咳巨大甲状腺肿块: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3)颈淋巴结肿大(4)远处转移相关症状:咳嗽、咯血、骨痛6.哪些甲状腺结节应考虑甲状腺癌?(1)男性与儿童患者(2)有颈部放射史(3)短期突然增大(4)出现压迫和侵犯症状(5)肿块质硬,表面粗糙不平(6)肿块固定,不随吞咽活动(7)伴有颈淋巴结肿大(8)CT或X线提示有砂砾样钙化7.肿瘤三级预防的概念和容(1)一级预防鉴别癌的危险因素和病因,提高机体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方法: 鉴定环境中致癌促癌剂,建立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方法,改变不良习惯。

预防性去除危险器官。

(2)二级预防三早:防患于开端。

方法: 普查筛选,发现和防治高危人群,根治癌前病变,寻找生物标志物,提高诊治能力。

(3)三级预防(预防过早的死亡和过度的痛苦)提高治愈率,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康复,姑息,止痛。

方法: 规化诊疗,康复指导。

8.肿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WHO疗效评价指标定义(1)CR(完全缓解):所有可见病灶完全消失,并持续4周以上。

(2)PR(部分缓解):肿瘤体积减少50%以上,并持续4周以上。

(3)SD(稳定):肿瘤体积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足25%,持续4周以上。

(4)PD (进展):至少有一个病灶增大 >25%,或出现新病灶。

9.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适应症和限制。

(1)手术治疗:主要适应证:局限性肿瘤主要限制和失败原因:1.局部扩散 2.潜在的远处转移(2)放射治疗:主要适应证:区域性敏感肿瘤主要限制和失败原因:1.剂量限制 2.放射抗拒 3.潜在的远处转移(3)化学治疗:主要适应证:化疗敏感肿瘤、转移或潜在转移主要限制和失败原因: 1.缺乏选择性 2.免疫抑制 3.抗药性 4.有些部位药物难进入 5.一级动力学10.近代肿瘤外科治疗新概念。

(1)最大限度切除肿瘤(2)最大努力保护机体及器官功能(3)达到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目的11.无瘤原则。

(肿瘤医源性播散:医护人员为病人诊治过程中,由于检查或操作不当所引起的肿瘤的播散)(1)无瘤原则:在肿瘤的整个诊治过程中,通过加强对肿瘤观念的认识,注意各种操作规,以及通过某些手段,防止和避免肿瘤的医源性播散(2)无瘤操作是肿瘤外科的精髓、最重要的原则12.肿瘤的诊断性手术和分期。

(1)诊断方法:1.细针穿刺2.粗针穿刺3.切取活检4.切除活检13.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

(1)明确病理诊断和分期(2)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3)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4)避免肿瘤播散14.肿瘤根治性手术。

(1)原发灶切除:切除原则:切除原发灶及其可能受累的周围组织手术围根据:病灶大小、受累部位、生物学特性、病理情况(2)淋巴结清扫:1.清除有转移的淋巴结,临床正确分期。

2.淋巴结清扫应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肿瘤部位,肿瘤的扩展程度而定 3.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应行淋巴结清扫,阳性正确率100%,阴性时95%,发生跳跃或转移小于5%。

15.早期食管癌分型及基本X线表现(1)早期食管癌:指浸润粘膜层(原位)、浸润粘膜下层(早期浸润癌)。

病理分为:平坦型(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及乳头状型。

(2)X线钡餐造影基本表现:粘膜增粗、纡曲或中断;在粘膜改变的基础上出现小龛影(2-4mm);小充盈缺损(0.5-2.0CM);局部舒度较差。

16.中、晚期食管癌分型及X线表现。

(1)定义:指侵犯肌层,达外膜或食管周围,局部或远处淋巴结转移分型:髓质型(59%,预后最差)、缩窄型、溃疡型(预后较差)、蕈伞型(预后最好)、腔型(2)基本X线表现:1.粘膜中断、破坏 2.管腔狭窄,通过受阻 3.管壁僵硬、蠕动消失 4.充盈缺损 5.不规则龛影17.发病率和患病率区别。

(1)分子不同发病率:新发病例患病率:新、老病例(2)分母不同发病率:暴露人群-非易感人群患病率:总暴露人群18.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描述性研究:发病率、死亡率(2)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3)实验和干预性研究(4)理论研究:可分为随机性临床与社区或现场干预研究和非随机性临床试验研究将上述研究结果概括、抽象,上升到理论数学模型即为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19.对照调查与队列优缺点调查对比。

(1)病例-对照调查优点:1.可以较快、较省的完成分析研究2.适宜于长潜隐期、罕见性疾病病因研究3.同时可以检验多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2)队列调查优点:(1)适宜于低暴露的研究(2)可看到单一暴露的多种效应(3)可阐明暴露与疾病时间-效应(4)在确定暴露史方面偏倚小(5)可直接测量暴露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20.肿瘤病毒分类主要特征。

21.辅助化疗用药原则。

(1)必须使用有效的化疗药物(2)肿瘤必须根治性切除(3)化疗必须在术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应用(4)化疗必须使用最大耐受剂量(5)化疗必须局限在术后一定时间(6)化疗期间应尽可能保护机体免疫功能22.简述根治性化疗必须遵循原则(1)一级动力学:一定量的抗癌药物杀灭一定比率,而非固定数量的恶性细胞。

(2)合适剂量强度(3)完全杀灭概念:①诱导缓解化疗,使肿瘤细胞数降至10^9 以下,以达到临床完全缓解。

②缓解后的巩固与强化治疗,使肿瘤细胞继续受到杀伤,直至全部消灭,方达到直正的治愈。

(4)多药联合化疗原则:必须使用由作用机制不同、毒性反应各异而且单用有效的药物所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多个疗程。

23.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

(1)近期毒性:指用药后立即或数天、数周出现的毒性胃肠反应、骨髓抑制、肝脏毒性、心脏毒性、肺毒性、肾及膀胱毒性、神经毒性、皮肤毒性、过敏反应(2)远期毒性:指用药后数月至数年出现的毒性1.免疫抑制2.导致畸形3. 导致癌症发生4. 性腺机能障碍5.骨:骨折、骨骼疼痛、骨质疏松24.颈清扫术依据。

(1)头颈部许多癌瘤转移灶有较长时间局限于颈淋巴结的特点;(2)颈部淋巴结位于椎前筋膜表面,有利于手术的根治性切除;(3)除低分化癌外,颈淋巴结转移癌的放射敏感性都较低,单纯放疗往往不能达到根治目的。

25.根据不同的目的,化疗分为哪几种?(1)根治性化疗:应用于化疗可治愈的敏感性肿瘤。

(2)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指采用有效的局部治疗后,通过化疗消灭可能的微小转移灶,防止复发转移,提高治愈机会。

(3)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指局部治疗(手术、放疗)前使用的化疗,达到缩小肿瘤,有利于局部治疗的实施。

(4)姑息性化疗:姑息性化疗指对于晚期或播散性癌症患者,通常缺乏其它有效的治疗方法,一开始就采用全身化疗,但姑息作用是有限,即只能达到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

(5)研究性化疗:指探索性的新药或新方案的临床试验(6)局部化疗26. 放疗的原则(1)照射区域应包括原发灶及潜在的侵润围,并应包括引流的淋巴结区。

(2)照射剂量根据治疗要求及肿瘤病理类型,癌细胞分级等决定治疗剂量。

(3)确定综合治疗方案为提高疗效可根据辅助治疗或根治治疗的目的、要求,安排综合治疗的项目,配合放疗的手术、化疗、生物治疗、热疗的时间、剂量等。

(4)保护正常组织与器官应做治疗计划。

(5)保持全身状况良好。

27.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1)细胞毒类一.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1.烷化剂:氮芥类、亚硝脲类等。

2.抗代物:叶酸、嘧啶、嘌呤类似物等。

3.抗肿瘤抗生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等。

4.抗肿瘤植物药:碱类、喜树碱类、紫杉醇类等。

5.杂类:铂类配合物和酶等。

二.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药)一.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甲氨蝶呤二.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5-FU三.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6-MP (巯嘌呤)四.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HU (羟基脲)五.DNA多聚酶抑制剂:Ara-C (阿糖胞苷)2.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一.烷化剂:氮芥、噻替派、白消安二.破坏DNA的铂类配合物:顺铂、卡铂三.破坏DNA的抗生素类:丝裂霉素、博来霉素四.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喜树碱类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放线菌素D、阿霉素4.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一.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剂:碱类、紫杉醇类二.干扰核蛋白体功能的药物:三尖杉生物碱类三.影响氨基酸供应的药物:L-门冬酰胺酶三.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CCNSA):一.能杀灭增殖周期各时相的细胞,甚至包括G0期细胞的药物,如烷化剂和抗癌抗生素等。

二.杀伤作用强,呈剂量依赖性,临床以静推为宜。

2.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cell cycle specific agents,CCSA):一.仅对增殖周期某些时相敏感的药物,抗代药物甲氨蝶呤、巯嘌呤、阿糖胞苷等主要作用于S期;碱类主要作用于M期。

二.杀伤作用弱,呈时间依赖性,临床以缓慢滴注、肌注或口服为宜。

(2)非细胞毒类:生物反应调节药、单克隆抗体、细胞分化诱导剂、细胞凋亡诱导剂、抗肿瘤侵袭及转移药、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体激素平衡药、肿瘤耐药性逆转药、肿瘤基因治疗药物28.抗恶性肿瘤药应用的原则(1)根据细胞增殖动力学规律考虑(2)从药物的作用机制考虑(3)从药物毒性考虑(4)从药物的抗瘤谱考虑(5)合适的给药方法29.卵巢癌的主要转移途径通过直接蔓延及腹腔种植,瘤细胞可直接侵犯包膜及邻近器官并广泛种植于腹膜和大网膜表面。

相关主题